付国萃,徐银花,吴 芳,许 杰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Hernia of Intervertebral)简称腰突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腰腿痛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临床表现为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常沿着坐骨神经走向出现放射痛,久战、久坐、劳累或受凉后均可出现腰腿痛,常伴有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局部压痛、叩痛,可见感觉障碍、肌力下降,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2]。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腰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会造成相应的腰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尽快消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是目前该病治疗的首要目标。本研究旨在研究瑜伽康复体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了解瑜伽康复体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骨与康复科住院的90例腰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和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机(HYZ-IIC)熏蒸床熏蒸,卧硬板床,恢复期避免体力劳动。
1.2.2 观察组
采用瑜伽疗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可以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因为有选择的瑜伽体式可以从腰椎及腰椎间盘的生理结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变化角度来帮助腰椎间盘的复位、稳定腰椎关节,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预防疾病反复发生。
1.2.3 瑜伽康复体式
观察组瑜伽疗法中瑜伽体式有鳄鱼式、桥式、鳄鱼拧转式、半脊柱扭动式、眼镜蛇式、弓式、蝗虫式、锁腿式、上升腿式。①鳄鱼式,呈俯卧位,两腿伸直,双手置于大腿两侧,屈肘,双前臂交叉,双手抓住对侧的肘关节,将前额放在交叉的手臂上,面朝地面,两脚少分开,脚尖朝外,脚跟朝里。也可以抬起双肩和头,把下巴放在双手的手掌上,双肘着地,放松全身,闭上眼睛,呼吸自然,意念放在呼吸的过程,每天都可以练习,时间不限。还可以用这种姿势看书,以保持更长时间。这是一个放松姿势,也可以用作其他体式练习后的身体放松。因此,整个过程中,全身肌肉和关节放松,不要紧张,尽量将身体各部贴住地面,保持自然呼吸。②桥式,此体式的主要作用在于锻炼脊椎及髋关节,使脊柱柔韧,增加腰部肌肉的力量,可用来恢复椎间盘移位,还能消除肩痛,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治愈肩关节、颈部、双臂及手掌部位的疼痛和疾病。也可以直接在犁式之后进行,通过这个动作让肩倒立使犁式的效果更佳。因为犁式动作对腰椎或背施以压力,桥式刚好帮助放松。这套易于练习的体式,任何年龄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练习。③鳄鱼扭转式,此体式的重点为伸展腰椎各段,使腰椎间隙增大,有助于减轻椎间盘的压力。鳄鱼扭转式可使脊椎关节小的错位得以纠正,并按摩腹部脏器,还可以消除久坐导致的不适感。由于腋窝部位得到充分伸展,有助于该处淋巴回流,对乳房疾病有益[3]。
1.2.4 各体式注意事项
①鳄鱼式,此体式由于身体放松,可以引起睡意,应避免睡着。患有心脏病及高血压,过度肥胖的患者均不宜进行此项练习;②桥式,此体式在妊娠期不能练习。练习时腰部不能绷得过紧;③鳄鱼扭转式,此体式在双手贴地后,不要移动,以便很好地伸展体侧。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评定标准[4]。优:原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恢复原来工作和生活;良:仍有轻微腰痛,小腿麻木感,不影响日常生活,基本能从事原工作;可:有明显改善,仍有肢体麻痛;差:原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计量数据处理使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对2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发生6例(13.33%),低于对照组15例(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患者显效时间,见表3。观察组患者平均显效时间为(7.43±0.54)d,而对照组患者平均显效时间为(10.24±0.68)d,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表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表3 2组患者显效时间(d)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其原因有很多,大多数患者是由于慢性损伤、突出、变性和进一步的腰椎间盘突出。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手术不容易被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成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中药熏蒸、推拿、痛点封闭、电针等[5]。该病的治疗不仅仅是身体机能的改善,更注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改善。在人体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产生耐药性,并有胃肠道副作用,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终止治疗。
传统的功能练习涵盖范围很广,如腰背肌肉功能练习(三点支撑、五点支撑、小燕飞)、直腿抬高操、仰卧起坐、腹肌功能练习(仰卧和收腹),以及传统的中国练习(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和国音)。传统的功能锻炼具有易学易懂、随时随地、费用低、疗效显著、远期复发率低等特点,可有效增加腹肌、腰背肌和下肢肌肉的力量。林斌强[6]利用腰椎引导配合悬吊运动和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利用脊柱功能测试评估训练系统(Tergumed)延伸检测腰背部延伸活动,发现治疗后患者的腰背伸肌肌力由原来的(353.66±207.91)增加到(523.33±20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腰背伸肌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通过Tergumed试验发现,功能锻炼后患者的腰椎活动度由原来的(26.23±4.96)增加到(28.00±2.80),说明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腰椎活动度。在通过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也不应忽视腹肌的训练。腹肌群与腰背肌群是一对拮抗的肌群,共同维持脊柱的平衡。通过功能锻炼增强这两对肌肉群的力量,可以进一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韩曦[7]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接受3个阶段功能锻炼治疗的康复组和不接受功能锻炼的对照组。治疗后,康复组的腰痛评分(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阶段运动后,JOA评分高于前2阶段,说明长期运动对改善腰椎功能有明显帮助,并能有效改善竖脊肌、髂腰肌、腰大肌、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的肌力,缓解临床症状。功能锻炼还可以提高肌肉、软骨、韧带等组织的柔韧性,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增强腰椎活动能力。同时还认为,功能锻炼能充分拉伸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增强弹性,有助于腰椎活动度的增强,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此外,患者在进行传统的功能锻炼时需要注重肌肉力量,保持身体平衡,同时还要调整呼吸。因此,传统的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精神集中的程度,对其身心有很大帮助。传统的功能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局部组织的粘连。
传统的熏蒸会消耗大量能量,因为全身熏蒸后血管扩张,从而加速血液循环,此时全身要注意保暖,否则很容易引起感冒;而按摩可以使突出的髓核回到破裂的纤维环内,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缓解或消除症状,但是按摩手法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治疗效果,过于强烈的按摩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称之为“按摩肌乏力”,可导致颈部、肩部、腰腿痛等症状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延误患者病情[8]。当腰椎闭合时,需要结合人工复位矫正和牵引,甚至使用磁疗和电疗;有文献报道,电针环刀穴起效快、疗效好,但对选穴的手法和针的要求较高,容易出现针滞、断针现象[9]。
本研究将不同的瑜伽康复姿势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从腰椎的生理结构、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腰椎间盘的缩小,稳定腰椎关节,增加腰肌的力量,防止疾病的复发。选择瑜伽体式可拉伸脊柱,增宽椎间隙,产生负压,拉紧后纵韧带,向前挤压纤维环,有利于髓核的返回,增大椎间孔面积,加宽上、下小关节间隙,扩大椎管体积,可减少或缓解对神经根的机械刺激或压迫,放松紧张的肌肉,松解神经根粘连,减轻水肿充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无菌性炎症,促进组织再生。瑜伽体式练习有助于矫正不良姿势,培养健康的身体姿势,改善不良姿势引起的脊柱病理性弯曲,矫正不良姿势引起的部分肌肉过度紧张,导致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增加腰部的抵抗力和适应性,防止外界因素的侵入。瑜伽康复体式在缓解腰椎和颈椎疼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患者的接受度比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