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伟 李浩川 刘宗华
(1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种子技术服务站,内乡 474350;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 450002)
玉米既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因此玉米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畜牧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和玉米病害越发严重,导致部分地区玉米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1-2]。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遗传改良在提高籽粒产量中的贡献可达50%~60%[3],因此,进行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选育稳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新品种,才能适应当前的玉米生产和产业链的延伸。为此,河南农业大学在前期以豫单112 为代表成功创新杂优模式的基础上[4-5],加强对种质进一步改良,选育出了稳产、多抗、优质玉米新品种豫单1878,适宜河南全省种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 母本L2175以杂交种X1132X 为母本、Mo17为父本组配F1,通过自交获得F2种子,利用F2分离群体选优株自交获得F3株系,经海南和郑州穿梭连续6 代以上自交及中、晚代配合力测定,选育出稳定自交系L2175。该自交系株高180cm,穗位高60cm,全株叶片数19~20 片,穗上叶片数6~7 片,叶片较窄上冲,抽丝期适中,花丝浅紫色,雄穗分枝数5~8 个,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小;果穗筒形,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25 粒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呈半马齿型;抗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等多种病害。
1.2 父本L119A以外引的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杂交种M119 的F2分离群体为基础材料,通过选优株并连续多代自交和测配,选育出了配合力高、优质、抗病自交系L119A。该自交系株高185cm,穗位高70cm,全株叶片数18~20 片,穗上叶片数5~6 片,叶片较窄上冲,上部叶短小,叶鞘绿色,生育期较短,雄穗分枝5~7 个,分枝短,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小;花药浅紫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短筒形,穗行数14~16 行,籽粒排列不规则,行粒数20 粒左右,偏硬粒,顶端呈淡黄色,背面黄色,穗轴白色;抗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毒病、粗缩病、茎腐病等多种病害,尤其高抗锈病。
1.3 选育过程2014 年冬季在海南以L2175 为母本、L119A 为父本组配杂交种,2015 年在杂交种鉴定试验中,每hm2产量达9616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2%;2016 年经多点的产比试验,平均产量达11097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8.10%,丰产性好,尤其是抗锈能力表现突出。2017-2018 年参加河南省联合体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20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200023。
2.1 农艺性状豫单1878 株型半紧凑,夏播生育期101~103d,与对照郑单958 相当。幼苗顶土力强,生长健壮,叶色浓绿,基部叶鞘紫红色,全株叶片数19~20 片,穗上叶片数6~7 片叶,穗上叶稀疏,穗位及以下叶较平展。雄穗长20cm,雄穗分枝数5~8 个,花粉量较大,花丝浅紫色,花期协调。株高290cm,穗位高105cm,果穗呈筒形,穗长17~19cm,穗粗4.7~5.0cm,穗行数14~18 行,行粒数32~38 粒,轴粗2.7cm,呈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千粒重340g,出籽率87%以上。
2.2 品质豫单1878 籽粒品质优,据2018 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粗蛋白质10.6%,粗脂肪4.6%,粗淀粉73.48%,赖氨酸0.36%,容重782g/L;据2019 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粗蛋白质10.2%,粗脂肪3.0%,粗淀粉75.77%,赖氨酸0.33%,容重789g/L。籽粒容重、蛋白质和赖氨酸3 项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
2.3 抗病性豫单1878 活秆成熟,叶片持绿期较长。据2017 年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该品种高抗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南方锈病和穗腐病,抗小斑病,感瘤黑粉病。2018年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该品种高抗瘤黑粉病,中抗穗腐病和小斑病,抗南方锈病,感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综合2 年接种鉴定结果,该品种抗小斑病、穗腐病和南方锈病等多种玉米主要病害。
2017 年参加河南省联合体区域试验,13 个试点中10 个点增产,增产点比率为76.9%,每hm2平均产量为10492.5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4.19%,差异达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2 位;2018 年续试,平均产量达9530.4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3.2%,居参试品种第2 位,12 个点中9 个点增产,增产点比率为75.0%;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011.5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3.7%,说明该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2019 年参加生产试验,全省13 个试点中12 点增产,增产点比率高达92.3%,每hm2平均产量达10654.5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4.2%,居参试品种第1 位。
4.1 播期与密度该品种适宜河南省夏播玉米区种植,可在6 月上中旬麦后贴茬直播,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以防地下害虫;在中等水肥地,密度以67500株/hm2为宜,高水肥地不超过75000 株/hm2。
4.2 田间管理播种时每hm2可施玉米专用复合肥750kg,播种后喷施玉米专用封闭剂进行封闭除草;苗期注意蹲苗,浇好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和蚜虫;喇叭口期用颗粒剂丢心防治玉米螟。
4.3 适时收获玉米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尖端出现黑粉层时收获。由于该品种茎秆强度较高,可适当推迟收获,以促进籽粒充分后熟,增加粒重,降低籽粒含水量,利于进行籽粒机收,同时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玉米杂交制种的质量事关种子的推广应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豫单1878 在甘肃河西走廊制种时,选土壤肥沃、灌溉方便、隔离安全的地块进行种植,母本去雄应及时、彻底、干净,授粉后及时砍除父本。父母本行比1∶5,即种1 行父本制5 行母本,父本分2 期播种,第1 期父本可与母本同期播种,约占30%,7d 后播第2 期父本,约占70%,母本行间距60cm,父本与母本行间距65cm 为宜,母本和父本株距分别为20cm 和25cm,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效果更佳。不同地区应根据父母本的生育特点因地制宜确定父本与母本播种的时间间隔,以达到最佳制种产量。
综上所述,豫单1878 属稳产、优质、多抗、易制种玉米新品种,丰产潜力大,高肥水条件采用合适密度和科学管理,更有利于其优势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