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稳产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濉1615

2022-11-17 02:36:30李青云张存岭
中国种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点率高产稳产优度

李青云 刘 晓 黄 岩 张存岭

(1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濉溪 235100;2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濉溪 235100;3 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濉溪 235100)

黄淮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1],小麦种植面积约1100 万hm2,占全国的44%。由于生态条件、土壤类型和栽培水平参差不齐,干旱、倒春寒、穗发芽、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干旱是造成本区小麦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2]。受气候变化、秸秆还田等的影响,多种病虫害交替发生且逐年加重[3]。白粉病和叶枯病是该区普遍且常发的病害,条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在不同区域间、年际间发病差异较大。生产上要求育成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适性[4]。根据黄淮南片生态特点和生产需要,安徽省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与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通过集成应用“优良种质、合理组配,定向聚合、严格选择”高效育种技术途径,杂交选育出具有广适、高产稳产、多抗等特性的小麦新品种濉1615,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210142),适于黄淮南片麦区种植。

1 选育过程

1.1 优良种质,合理组配亲本材料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优良性状互补、累加的原则,选择遗传背景丰富、主要目标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是选育能否成功的前提;合理的组配方式能使优良性状充分显现。濉1615 组合设计(淮麦22//周麦18/烟农19)遗传背景丰富,优良基因容量大,为选育广适、高产稳产、多抗新品种奠定了物质基础。

淮麦18×扬麦158 杂交选育的淮麦22(国审麦2007005)高产稳产,冬季抗寒性强,抗倒春寒能力较好,高抗秆锈病。父本周麦18×烟农19 F1,其中周麦18(国审麦2005006)集高产、稳产、多抗(抗倒、抗病、抗寒、抗干热风)、广适、耐旱等突出优点于一体,是黄淮麦区的标志性品种。烟农19集优质(强筋)、高产稳产、抗旱、抗病、广适于一体,是黄淮麦区的主导品种。

团队2010 年组配周麦18×烟农19,2011 年以淮麦22 为母本,周麦18×烟农19 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1.2 定向聚合,严格选择综合应用平均值和极端选择相结合、混合病圃鉴定抗病性、分期播种鉴定抗寒性等连续多年定向选择。自然偶遇或人为制造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对可能造成严重减产的不良性状(如倒伏、抗病性、抗倒春寒等)实行一票否决。F2、F3从密植条播群体中选择穗粒数较多的单穗混合脱粒,着重选择遗传力高的性状,如成熟期、株高、抗病性、抗逆性等。F4~F5选择株高中等、株叶型好、穗大码密、结实性好、慢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具有高产潜力的单株,种植株系。高代多选系统参加鉴定,以产量高低来决选。2016 年濉1615稳定出圃,2017-2018 年度参加丰乐联合体黄淮南片区域试验,2018-2019 年度续试,2019-2020 年度参加新世纪联合体黄淮南片生产试验。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2.8d,较对照周麦18 早熟0.3d。幼苗半匍匐,长势旺,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慢。平均株高75.7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上冲,熟相中等。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均匀,外观商品性好。

2.2 籽粒品质2018 年、2019 年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品质检测结果:容重769g/L、784g/L,蛋白质(干基)15.24%、14.6%,湿面筋(14%湿基)38.8%、34.0%,吸水量(14%湿基)61mL/100g、55mL/100g,稳定时间2.1min、2.7min。根据GB/T 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规定,濉1615 为中筋品种。

2.3 抗病性2018 年、2019 年2 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条锈病表现近免疫或慢,叶锈病表现高抗或免疫,高感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

3 产量相关参数分析

3.1 丰产性2017-2018 年度参加丰乐联合体黄淮南片区域试验,23 点汇总,濉1615 每hm2平均产量6958.9kg,较对照周麦18 增产4.17%,居12 个参试品种第3 位,增产显著;2018-2019 年度续试,23 点汇总,平均产量8748.0kg,较对照周麦18 增产5.74%,居12 个参试品种第1 位,增产显著;2 年平均产量7853.5kg,比对照增产4.96%;2019-2020年度参加新世纪联合体黄淮南片生产试验,21 点汇总,平均产量8478.0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5.28%,居本组5 个参试品种第2 位。3 年试验中,每hm2最高产量达11490kg(2018-2019 年度濉溪试点)。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21 年6 月审定154 个小麦新品种,其中适合黄淮南片种植的有83 个。濉1615 与这83 个品种平均增产率相差-0.17%~0.28%。

品种离优度是参试品种在各试点与最佳品种的平均差异,离优度越小,表明该品种在各试点的表现越接近最佳品种[5]。2017-2018 年度濉1615 产量离优度为449.9kg,居12 个参试品种第3 位,低于参试品种离优度的平均值(571.6kg),也低于对照(728.1kg);2018-2019 年度濉1615 产量离优度为359.5kg,居12个参试品种第1 位,低于参试品种平均值(562.1kg)和对照(834.6kg);2019-2020 年度濉1615 产量离优度为318.2kg,居2 组11 个参试品种第2 位,低于参试品种平均值(479.9kg)和对照(743.4kg)。

增产率、离优度分析说明濉1615 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与同期国审品种相当。

最新国审适合黄淮南片种植的83 个品种平均有效穗数606.5±32.0 万/hm2,穗粒数33.9±1.7粒,千粒重44.3±2.3g。2017-2019 年度区域试验和2020 年度生产试验濉1615 每hm2平均有效穗数549.7 万、601.5 万、582.3 万,穗粒数35.5 粒、38.0粒、37.2 粒,千粒重40.9g、43.6g、46.6g;3 年度平均有效穗数577.8 万/hm2、穗粒数36.9 粒、千粒重43.7g。与最新国审适合黄淮南片种植的83 个品种相比,濉1615 有效穗数较少、千粒重稍低,但都在范围内;穗粒数多2.9 粒,超出±σ 范围。说明濉1615 产量三要素协调,具有较高的穗粒数。

3.2 稳产性变异系数越小,品种的静态稳定性越好[6]。2017-2018 年度濉1615 产量变异系数14.34%,居第6 位,高于参试品种平均(14.17%),低于对照(14.57%);2018-2019 年度为14.66%,居第3 位,介于对照(14.57%)、参试品种平均(15.94%)之间;2019-2020 年度为8.25%,居第3 位,介于对照(8.02%)、参试品种平均(8.74%)之间。

高稳系数越大,丰产稳产性越好。2017-2018年度濉1615 产量高稳系数81.11%,居第6 位,高于参试品种平均(79.87%)和对照(77.66%);2018-2019 年度为82.04%,居第1 位,高于对照(77.66%)和参试品种平均(78.93%);2019-2020年度为87.81%,居第2 位,高于对照(83.62%)和参试品种平均(85.67%)。

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分析说明濉1615 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具有良好的稳产性。

3.3 适应性增产点率为参试品种产量高于对照的试点数所占比例,代表参试品种优于对照的适应程度。增产点率越高,参试品种的适应性越好。2017-2018 年度濉1615 增产点率87.0%,增产2%以上试点率65.2%;2018-2019 年度增产点率100%,增产2%以上试点率91.3%;2019-2020 年度增产点率95.2%。

以参试品种在各试点的平均产量为因变量,各试点全部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其回归系数(bi)的大小来分析品种的适应性。bi>1 表示对环境反应敏感,在不同环境中产量差异大而稳定性较差,但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bi<1 表示对环境反应迟钝,在不同环境中产量差异小而稳定性好,即使在不利环境条件下也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收成;bi=1 表示具有平均适应性。2 年区域试验和1 年生产试验,濉1615 回归系数为1.08、0.95、0.97。

2017-2018 年度试点,安徽5 点全增,平均增产7.12%;河南8 增1 减,平均增产4.14%;江苏4增1 减,平均增产2.64%;陕西3 增1 减,平均增产2.75%。2018-2019 年度安徽6 点、河南10 点、江苏5 点和陕西2 点全增,平均增产6.14%、4.99%、7.83%、3.35%。2019-2020 年度安徽5 点、江苏5 点、陕西2 点全增,平均增产7.14%、3.28%、4.40%;河南8 增1 减,平均增产5.62%。皖豫苏陕4 省分别汇总3 年均增产,且增产率>2.5%。

增产点率、回归系数和区域增产率分析表明:濉1615 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条件下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点率高产稳产优度
勘 误 声 明
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与SAS实现
奶牛高产稳产饲养管理技术
强悍双芯 iQOO Neo5智能手机
电脑爱好者(2021年8期)2021-04-21 15:11:07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种业导刊(2019年10期)2019-01-04 18:38:47
2019年河南省审定品种(续前)
种业导刊(2019年11期)2019-01-04 18:24:35
苏北盐城地区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及对策
基于全信号取点率的结构健康监测
传感器世界(2016年1期)2016-11-30 09:38:56
可拓方法的优度评价在输气管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川中桂花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