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洛单30

2022-11-17 02:36:30李小东韩卫红雷晓兵梁晓伟孙晓娟
中国种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郑单锈病农科

李小东 韩卫红 雷晓兵 梁晓伟 孙晓娟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1]。玉米是畜牧业、渔业等养殖业的主要饲料来源,也是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必需的工业原料,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根据我国玉米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玉米生产带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总产占全国玉米总产的30%以上[2],耐密、高产、抗病、广适的玉米品种的选育、推广势必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洛阳农林科学院多年来始终围绕高产、多抗、耐密的育种目标,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运用优良种质、大群体、高密度、多地点等技术方法,选育出优良自交系。

2010 年以郑58×M54 为基础材料,经过洛阳、海南两地连续自交7 代,于2013 年选育出结实性好、配合力高、熟期中等的稳定自交系L5837-1;2004 年以53 选3×昌7-2 为基础材料,经过洛阳、海南两地连续自交5 代后得5372-11211,5372-11211 又与配合力高、较早熟的ZK02-3 回交,又经洛阳、海南两地连续自交7 代,于2011 年选育出花粉量大、穗位较低、熟期较早、抗倒性好的稳定自交系L5723-1。以耐密、高产为育种目标,以杂优模式为原则进行杂交组合的合理组配和鉴定[3],2013 年冬在海南以L5387-1 为母本、L5723-1 为父本组配该组合,2014 年在单位新组合观察试验中表现突出,2015 年在院产比及多点试验中又表现出高产、抗倒、耐密植,2016 年在省内多点鉴定中再次表现高产、综合性状优良,暂定名为洛单30。2018 年、2019 年参加河南省中原农科联合体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河南省中原农科联合体生产试验,表现优异,2021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210045,适宜在河南省夏玉米区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夏播生育期100~102d。芽鞘浅紫色,叶片绿色,第1 叶尖端椭圆形;主茎叶片数18~21 片,株型紧凑,株高262~272cm,穗位高109~116cm,雄穗分枝8~12 个,雄穗颖片绿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果穗柱形,穗长17.2~17.5cm,穗粗4.6~5.0cm,穗行数15.4~18.0行,行粒数35.3~36.9粒,秃尖长0.2~0.6cm;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294.4~326.9g,出籽率82.6%~84.6%,平均田间倒折率1.5%~2.1%,倒伏率0.1%~1.6%,空秆率0.8%,双穗率0.5%。

1.2 抗病性2018 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鉴定,抗镰孢穗腐病,中抗小斑病,感镰孢茎腐病和弯孢霉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据2019 年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人工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弯孢霉叶斑病和镰孢穗腐病,感镰孢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南方锈病。

1.3 品质分析据2018-2019 年2 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容重784g/L、782g/L,蛋白质含量9.46%、9.40%,脂肪含量3.9%、4.1%,粗淀粉含量73.27%、74.50%,赖氨酸含量0.32%、0.32%。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河南省中原农科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75000 株/hm2),10 点全部增产,增产点比率为100%,每hm2平均产量10332.75kg,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5.88%,居第3 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9 年续试,共 11 个试点 8 点增产,增产点比率为 72.7%,平均产量 11571.15kg/k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3.05%,居第5 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2 生产试验2020 年参加河南省中原农科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75000 株/hm2),共11 个试点10 点增产,增产点比率90.9%,平均产量10228.8kg/h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4.64%,居第3 位。

3 栽培技术

3.1 播期和密度该品种适宜夏播,5 月25 日至6月25 日均可播种,最晚不宜晚于7 月10 日,一般种植密度67500~75000 株/hm2,高水肥地块可种植到90000 株/hm2。

3.2 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趁墒进行封闭除草,也可在2~5 叶期进行喷洒苗后除草剂;夏播苗期注意蹲苗,防止后期倒伏;中后期保证充足的肥料供应,并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雨季来临时田间尽量不要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止突然升温造成茎腐病及锈病大面积发生,最终导致减产。

3.3 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蓟马、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等苗期为害,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14%虫螨茚虫威兑水1000 倍液喷雾,中后期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害可用5%虱螨脲乳油+14%虫螨茚虫威1000 倍液喷雾。有条件的在玉米散粉期过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虱螨脲乳油兑水在傍晚无风情况下进行飞机防治,以减少蚜虫及玉米螟等其他害虫对植株和果穗的侵蚀。

3.4 适时收获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出现黑粉层,苞叶完全松开枯黄后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4-5]。

洛单30 看似简单模仿了郑单958 的育种思路,但又不是简单的模仿。父本、母本均导入了结实性、抗倒性更好的优良基因,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得洛单30 继承了郑单958 株型紧凑、耐密植、果穗均匀等优良性状的同时,在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要优于郑单958。2021 年河南高温、锈病灾害严重,培育抗倒性、抗病性更加优异的种质资源,既是培育产量高、抗性好的玉米新品种的基础,也是河南乃至黄淮海地区玉米丰产、稳产的基础。

猜你喜欢
郑单锈病农科
不同密度下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 07:11:56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 15:49:26
农科问答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0-14 07:43:12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中国种业(2021年7期)2021-08-02 01:40:42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现代园艺(2019年13期)2019-01-06 10:27:12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6
小麦锈病的防治
种业导刊(2016年9期)2016-01-03 0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