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究

2022-11-17 13:22:42伏艳敏
小学生 2022年2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伏艳敏

目前,教育部正在推动素质教育在学生中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从而进行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的阅读教学。为了使阅读教学起到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效果,教师应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课程,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涌现,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培养。而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然也需要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教育。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培养,分析了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现今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新教育理念下,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新教育理念的重点。而阅读教学由于其特殊性,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对于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来说,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二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三是学生对文章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再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我们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为常规,进而要重视锻炼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思维方式、对文章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再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理念较为陈旧,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层面上,而没有充分重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培养。这些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高维度、更深层次发展。

(二)方法上:引导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是学生学习教育的第一负责人。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教师很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培养,也在积极改进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等问题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偏差。传统的教学关系中,老师是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不利。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主导的语文阅读课堂,在方法上进行引领、在实践上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起来。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创新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课堂方式,可以穿插如朗诵、评论等更为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理念上:注重知识讲解,轻视兴趣培养

目前,因为我们的教学评价仍以考试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所以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讲解文章分析方法,以求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了更为根本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应该把主要目标从讲解知识转变为培养兴趣上面。教师应该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以后,自然会在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更迅速、更长远的进步。

三、基于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不断尝试新教法,逐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未能形成明确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在上课时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全文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于文本的见解,随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对部分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由学生将阅读问题的答案进行记录。通常教师在教研组也不会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只是通过自己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进行授课,阅读教学自上而下均未形成明确的教学方式方法。即便全国在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一些教师仍然会采用原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技巧,这就使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面对阅读时,存在阅读效率较低,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现象,妨碍了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在学生群体当中的推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遇到问题以及一些文案时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1]首先,应该在教师层面引起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只有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阅读教学能够推进学生的发展,才能够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摸清楚学生对于阅读所理解的程度,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程度进行实际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引入文章问题,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随后教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并且在解答过程当中分析阅读文本的框架,引导学生分析并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同时,教师也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引入一些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及思维能力得到开拓。学生根据上课所学知识,将其运用到对课外阅读文本中,能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得提高,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快乐与感触》这篇阅读文本时,教师先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波浪线画出文章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在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简要概括,使学生能够踊跃回答。在学生进行简要概括以后,教师开始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分析每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同时讲解某一自然段在文中为何起承下启下的作用,带领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带领学生精读文本以后,再简要概括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随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本文作者的感触是什么样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已对文章掌握了百分之九十,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回答,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掌握程度。随后,教师在课后寻找一篇文章结构与《快乐与感触》这篇文章相似的文章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运用上课所学知识与阅读技巧,对课外的文本进行分析与解答,使学生充分发挥课上所学内容,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结合语文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阅读的见解还停留在应付考试上,教师也是出于应付考试的心理,在讲解语文时往往会一味地讲知识,就是将考试所运用的知识灌输到学生思想中,不能够真正达到阅读最终的目的。[2]同时,学生也认为在考试中阅读扣分不高,往往会把时间分配到写作与背诵中,在阅读时没有充足的积极性。为了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培养,就需要改革原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成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理解阅读学习的最终目的,才能最终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同时,教师也需要为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经常备课,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授课,并且在进行授课以前,为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提出一定的阅读要求,使学生能够依据目标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也可以在授课前为学生讲述小故事,在故事结尾时设置悬念,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探索,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一定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阅读。

例如,教师在讲《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时,可以在讲课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教师也可以先为学生讲授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学生在听到姜太公钓鱼时鱼儿很愿意上钩,因此,就会思考,为什么鱼儿会上钩?学生将这一问题带入到钓鱼的启示中,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其中的含义。在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再统一对文章进行分析,组织学生对文章再次进行阅读,找出课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分析,让学生解释课文中钓的鱼是什么,“鱼”能否用其他物质代替,学生在小组当中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阅历进行一系列的点拨,使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效率能够有所提高。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当中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之时能够对课外的读物有所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小学语文《琥珀》与《白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琥珀与白桦,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后教师将这两门课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与解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对文章的阅读手法以及阅读技巧进行讲解。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积累,不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在课堂当中所阅读的并不够多,并且所学的内容较为浅薄,教师倘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于阅读的见解。在学生阅读完课外文本以后,也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有关于所阅读的问题,学生解答完以后,或者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均可以向老师请教,让老师帮忙解答。教师在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时,也能够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述知识的学习程度。在遇到一些问题较多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并且掌握阅读技巧。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挑选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一些读物,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进行挑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做一些课外阅读理解,以巩固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3]

例如,在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所做的阅读理解题进行打分,以便充分地掌握学生掌握的情况。随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进行课外读物推荐,对阅读能力较高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简· 爱》《鲁滨逊漂流记》等著作,对阅读能力较低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童话书,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让学生在读完每一则寓言故事后发表自己对于这则故事的理解与故事所带来的启示,引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获得一些成就感,使班级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教会他们阅读的技巧,梳理他们自主阅读、长期阅读的习惯,从而使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轻松有趣,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