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英语作为一种载体,在教学中应该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完成对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们习得一门外语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
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更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更需要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英语与语文、数学这些课程不同,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们会相对比较陌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使得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缺乏学习信心,难以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五六年级的学生面对较长篇幅的阅读时,就不愿意耐心看完文章。在PEP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Recycle 2》中有一篇关于“诚信”的寓言故事,经过了解,发现孩子们害怕大段英文的出现,害怕当中的生单词,一见到不懂的生词就卡住了。于是,在课前我对文章进行了处理,第一步,向学生呈现了文中的三幅图片“gold coins”“seeds”“flowerpot”,图片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第二步,头脑风暴。学生无法用已有的英文表达这些图片,于是我采用联想的方法对图片进行处理,让学生们开始brainstorm。孩子们的想像力总是无穷的,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往往符合逻辑,看到“gold coins”想到了“money”“I can buy a lot of things”等;看到“seeds”想到“flower”“plants”“tree”;看到“flowerpot”想到“plant trees”“mud”“water the flowers”等,老师将学生的想象进行板书。第三步,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将这三件事物串起来编一个小故事。第四步,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对照自己编的小故事看文章。这时,学生们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而是急着想看看自己的故事有没有猜中。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看了故事的第一段就恍然大悟:“原来我读过这个故事”,后面的阅读自然水到渠成了。
利用具体形象事物、已知的经验,由点发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思维品质的培养做好铺垫。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共同合作,从多个角度思考,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并更好地适应之后更高难度的学习内容。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多由教师主宰,“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模式已成为常态。此外,小学生刚接触英语不久,已有英语知识积累较少。这样的现状让学生不敢质疑、无事可疑,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英语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有所“疑”、敢于“疑”的条件。
小学英语PEP 教材通过不同的故事和情节呈现语言知识信息,这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提供了有效载体。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Unit4《At the farm》中复数形式时,首先学习了cows,hens 等复数形式的单词,当学习“sheep”时,我没有直接解释“sheep 单复数同形”,而是自己数了数农场中的羊:one sheep,two sheep,three sheep…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错了,应该是two sheeps.”我佯装不懂,问道:“哪里错了?”“因为我找到了规律,两个以上要加s!”看着孩子洋洋得意的样子,我先表扬了这位学生的认真听讲、善于总结、敢于质疑的优点,再出示语言点。师生这样的互动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轻松,也让全班学生轻松地牢记了这个语言知识点[1]。
在教学中,教师应巧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予以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不惧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之中,英语教材是其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教材之中,涉及许多知识的重难点,且涵盖着各式各样的人文元素、道德元素、学习技能等,值得对其认真探究。但是,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更为强调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的讲授,而忽略教材中的其他元素,这使得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缺少思考,无法培养其思维品质。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之中,教师需要注重挖掘出英语教材中的各类资源,发挥出英语教材的最大价值,引导学生参透英语教材,进行积极探索,并养成更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其思维品质。
例如,对于《Last Weekend》这一章节的英语教学,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逐步养成更为良好的思维习惯,并注重保护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可以围绕着学习主题,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可以说道:“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last weekend and who are you going with?(大家上个周末去做了什么,和谁一起去呢?)”,部分学生会答道:“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in the supermarket last weekend and bought some daily necessities.(我上个周末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教师延伸教材内容,并设定交流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周末的生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交流欲,让学生发挥出个人的想像力,积极地参与到与英语交流之中,从而落实教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何教学,都必须要紧密联系日常的生活。尤其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小学学生来说,这是一门全新的语言学习。在汉语环境的熏陶下,小学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度较高,且缺乏较为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将日常生活与知识点之间进行紧密联系,让小学学生能够从自己更为熟悉的视角来看待英语,理解英语内容,并消化英语知识点。对于思维能力不足、认知水平有限的小学学生来说,基于生活角度,能够将英语学习的难度降低,并达成学习的目标,从而拉近小学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逐步培养其思维品质[2]。
例如,对于《In a nature park》这一章节的英语教学,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自然公园,旨在通过学习,让小学学生认知到环保的关键性,构建更为良好的环保观念与意识,学会与大自然间和谐相处。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从垃圾分类的角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间建立紧密联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轻松地进入到课文学习之中,降低理解难度,掌握阅读目标。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进行引导:“Do you think our city is clean?(大家认为我们的城市干净吗?)”,学生有的摇头,有的点头。摇头的学生认为:“There is smoke,dust and garbage in the city.(城市之中有烟,有灰尘,还有垃圾。)”,之后,英语教师可以继续提问:
“What should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我们应该做什么,才能够让城市保持干净呢?)”,对此,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学生说道:“We need to plant more trees.(我们需要多植树。)”,有的学生说道:“We need to clean the road.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小学学生能够逐渐产生环保观念、意识,并学会保护城市环境,热爱城市卫生,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环保问题,帮助其塑造更为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还能够渗透德育思想。
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英语教师在引导小学学生进行阅读时,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新的词汇、句型、短语结构等,并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单纯的阅读教学,可能无法有效巩固学生所学。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能够让小学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内化阅读知识,将刚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作文之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学生改写阅读材料,联系过往的写作经验,开展英语写作,让其感受英语写作与语文写作的不同。此外,也可以结合小学学生的心理诉求,让其在写作的过程之中自由表达,宣泄自己的想法,拥有更为天马行空的想象、思维。
例如,在引导小学学生阅读“This Is My Day”这一阅读材料以后,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This Is My Day”作为主题,开展写作练习。在一天的时间中,由早至晚,记录下自己的所有活动,引导学生参照时间结构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仅可以认知到写作结构,还可以提升写作的层次感,增强写作能力。针对小学学生的写作成果,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点评,共享优秀的作品,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借鉴,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进行写作,激发起其创作热情。例如,某位学生写道:“I am very happy today.I got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ran with my mother.After running,we went out for a walk with the dog.At twelve o’clock at noon,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but also to eat my favorite food and fruit salad.At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my parents and I go home.At seven o’clock in the evening,I began to do my homework.After finishing m y h o m e w o r k,I w a t c h e d cartoons for an hour.That was the end of a wonderful day.(今天我很开心。早上七点起床,和妈妈一起跑步锻炼。在跑步结束后,我们又带着小狗出去遛弯。中午十二点,我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奶奶,还吃到了我很喜欢的饭菜与水果沙拉。下午五点,我和爸爸妈妈回家。晚上七点,我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以后,我还看了一个小时的动画片。愉快的一天就这么结束了。)”该位学生的英文习作写作思路清晰,且层次分明,不仅巩固以往所学习的知识,还添加新的知识点,是十分有效的知识延伸。在优秀案例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共同进行借鉴、学习,发挥出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力,让全部学生都能够写出更好的作文。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每个学生想法往往很单一,但经过小组交流后,大家的想法就会变得完整、全面。同学们在专注倾听别人的发言时,自己的思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My clothes》这一单元时,我根据今年的户外研学活动,让大家讨论下一次出行的着装。利用了课本中Let’s find out 中的图片,让孩子们先小组讨论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用I want to wear…句型进行介绍。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想穿什么,出人意料的是,最后一小组汇报时自觉分为男女两个部分,还分了两种情况:天气热和凉快时分别穿什么衣服。这样的活动,在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小组的协作力也逐渐增强,组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小组交流实际上也是学生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共识,但要使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要充分考虑以上几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句子语法结构十分严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势在必行,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英语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思维品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耐心、正确的引导,更需要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学习英语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