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延安苹果品种结构优化布局的思考

2022-11-16 14:32刘光东
西北园艺·果树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熟晚熟富士

刘光东

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布局,推动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我们对延安市苹果品种栽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建议。

1 苹果栽培及品种结构布局现状

1.1 苹果栽培现状 2021年,延安市苹果总面积331.7万亩,产量400.5万t。主要分布在以洛川为核心的塬地产区,乔化、短枝型、矮化栽培模式共存,总面积154.4万亩,产量259.7万1,分别占全市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6.5%和64.8%;以宝塔为核心的北部八县山地产区,以乔化和短枝型两种栽培方式为主,总面积177.3万亩,产量140.8万t,分别占全市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3.5%和35.2%。

全市认定绿色有机果品基地130.3万亩、良好农业25.9万亩、出口基地14.5万亩、直采基地18.6万亩、智慧果园16个共0.7万亩,3个县区实现了有机、绿色、良好农业规范整县区认证。

建成果畜沼生态循环果园47.6万亩,建立良种苗木组培扩繁基地0.4万亩。建成国家级标准园11个2.5万亩,省级137个2.4万亩、生态果园示范村31个4.7万亩。

建设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面积311.3万亩,建成市级标准化示范园398个9万亩、示范区100.6万亩,美丽果园72个10165亩。

累计推广"豆菜轮茬"590万亩。灯、板、带、芯等绿色防控技术基本普及。

建成沼气池10.4万口、集雨窖7.8万口,防雹网覆盖32.2万亩,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果园种草覆盖、中耕施肥、病虫防控等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延安号"技术在全国全省得到大面积推广,果业综合生产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建成矮密栽培基地72.4万亩,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规模化建园63.1万亩。

13個县区全部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实现了基地县全覆盖,成为陕西第一,全国仅有。

1.2 品种结构布局现状延安产区苹果栽培品种以富士系、嘎拉系,少量的元帅系、早熟富士系、金冠系等晚熟、中晚熟和早中熟鲜食品种为主。栽培品种主要有长富2、岩富10、秋富1、宫崎短枝、惠民短枝、礼泉短富、秦冠、弘前富士(玉华早富)、新红星、金冠、千秋、华冠、红嘎拉、丽嘎拉、藤牧一号、美国8号,以及近年引进和选育的响富、烟富3、烟富6、烟富8、烟富10、成纪1号、延长红、秦脆、瑞雪、瑞香红、华硕、秦阳、维纳斯黄金、袖珍苹果等30多个早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品种。不同熟期品种生产情况如下:

早中熟品种:面积26.75万亩,产量29.6万1,分别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1%和8.2%。其中嘎拉23.89万亩,产量26.46万t,分别占7.2%和6.6%;其他品种2.86万亩,产量3.14万t,分别占0.9%和0.8%。

中晚熟品种:面积19.65万亩,产量38.23万1,分别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9%和9.5%。其中弘前富士(玉华早富)14.5万亩,产量29.4万t,分别占4.4%和7.3%;千秋1.6万亩,产量3.02万t,分别占0.5%和0.8%;元帅系1.07万亩,产量1.12万t,分别占0.3%和0.3%;其他品种2.48万亩,产量4.69万t,分别占0.7%和1.2%。

晚熟品种:面积285.3万亩,产量332.66万t,分别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6%和80.6%。其中富士273.63万亩,产量315.06万t,分别占82.5%和78.7%;秦冠9.39万亩,产量13.59万t,分别占2.8%和3.45%;其他品种2.28万亩,产量4.01万t,分别占0.7%和1%。

2 品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早中晚熟比例不够合理鲜食早中熟品种少,中晚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占比过大,品种单一(主要是富士)。早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比例为8.1:5.9:86,与目标10:20:70的理想比例仍有差距。早中熟品种面积仅占8.1%,且以嘎拉为主。晚熟品种占比高达86%,仅富士就占到82.5%,一品独大。品种单一、同质化竞争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2.2 品种混杂退化延安苹果品种随着栽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经历了由老到新的更替过程。20世纪50—60年代,以倭锦、红玉、祝光、国光为主要栽培品种;20世纪60—70年代增加了金冠、红星;20世纪80年代以秦冠为主要发展品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大量引进栽培富士系的长富2、岩富10、秋富1、新红星等品种,由于新红星、秦冠等品种受品质、价格影响,面积逐步缩小,富士成为第一大主栽品种。富士品种本身自然退化严重,加之多年来育苗以种子播种的有性繁殖方式为主,接穗采集混乱,造成退化加剧、品种混杂,质量良莠不一。近年来,虽然通过杂交和芽变选育出了延长红、玉华早富、秦脆、秦蜜、瑞阳、瑞雪6个新品种,引进推广了烟富系列、响富,以及宫崎短枝、成纪一号、维纳斯黄金、袖珍苹果等一批新品种,但新品种占比较小,不足总面积的10%,长富2、岩富10、秋富1仍为主栽品种,品种退化、一致性差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个别品种未经严格区试就宣传推广,势必会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

2.3 区域布局不够明确近年来,延安苹果在栽培模式上进一步明确了北部突出发展短枝型,南部发展矮化栽培的思路,但在品种布局上考虑色泽(红、黄、绿)、大小、生育期(早中晚)、光热资源(光、热、无霜期等)等因素明显不足,县区发展趋同,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形成各自特色,不利于市场供应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 结构调整与品种优化建议

应按照"有利于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行优化调整;有利于依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和消费趋向调优调特,生产名优果品,实现苹果供应多样化、优质化、周年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延安自然资源优势,建设世界级优质苹果产区"三个原则,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品种布局,实现周年均衡供应。

3.1 开展芽变选育,进行品种提纯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延安本地优势资源和330万亩苹果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优质、抗寒、抗旱芽变枝变优良品种筛选,培育适合延安本地的"好看、好吃、好管、好卖"苹果新优品种。二是选取生产表现好的品种登记造册,结合苗木繁育进行优选提纯,严格接穗采集,把好苗木提纯关。三是对引进的新品种进行严格区试,表现好的大面积推广,未经区试的不得宣传推广。

3.2 调整早中晚占比,科学搭配品种坚持鲜食苹果基地和主栽优系富士品种这个"延安苹果定位",打破目前8.1:5.9:86的比例,进一步压缩晚熟富士和秦冠的栽培面积,适度增加早熟品种(鲁丽、秦阳等)比例,调减中熟品种(嘎拉)比例,加大中晚熟品种(早熟富士优系、金冠优系、元帅优系、中秋王、华冠、蜜脆、袖珍苹果等)比例,使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比例达到3:7:20:70。

3.3 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延安以南产区(包括宝塔、宜川、富县、洛川、黄陵、黄龙)降雨充足、土地平整、土质肥沃、无霜期长,宜以晚熟、中晚熟鲜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以晚熟富士优系、中晚熟富士优系为主,搭配嘎拉优系、秦脆、瑞雪、蜜脆、华冠、鲁丽、维纳斯黄金等品种。

延安以东产区(延川、延长、宜川)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宜以早熟、中熟和晚熟鲜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以晚熟富士优系、元帅优系为主,搭配授粉品种鲁丽、嘎拉、秦脆、瑞雪、瑞香红、维纳斯黄金等。

延安以北产区(安塞、子长、志丹、吴起、甘泉),光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宜以中熟和中晚熟品种为主,主栽培品种以早熟富士优系、金冠优系、元帅优系为主,适当搭配中熟嘎拉优系、千秋、蜜脆、袖珍苹果等品种。

通过区域优化布局,做到"大中小结合、早中晚搭配、红黄绿组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3.4 强化引种监管,繁育新优品种一是严格新引品种监管。对市内企业和个人引入的新品种登记造册,标明品种来源和原产地表现,并经过最少3年区试,观察在本地区的性状表现,确定是否大面积推广。二是进行新优品种区试。凡引入品种,要通过专业机构,高接在成龄树上进行观察鉴定,并形成可推广的具体结论。三是引进现代化苗木繁育企业,采取国际先进脱毒大苗繁育技术,加快现代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适宜推广的新优品种砧木和优质脱毒大苗,解决苗木参差不齐、品种混杂、挂果迟、见效慢的问题。

3.5 结合老园改造,进行品种更新一是老园改造要严格按照不同区域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将间伐与品种更新同步结合起来,这样既解决了果园密闭问题,又更新了品种,实现间伐与品种更新两不误,保产提质。二是品种混杂的果园,要通过高接换头全面更新换代,结合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淘汰一、二代富士品种,发展三、四代优系富士品种和其他新优品种。三是引导南部老果区在老园更新改造过程中,按照品种布局选择适宜本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全面推进"五新"基地建设。

3.6 結合新园建设,发展优良品种在不违背国家耕地"非粮化"政策前提下,充分利用非耕地、塬边茆梢发展新果园。按照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选用经过区试,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表现好的优良品种。要充分利用南北东不同区域有利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新优品种,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全面推进延安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中熟晚熟富士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晚熟的记忆
富士苹果价 将低于往年
晚熟
富士苹果大小年树的修剪
富士X-T100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
安徽·砀山中熟苹果开市价高
晚熟胡萝卜新品种助农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