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2022-11-16 20:54:41余碧洁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项管理电子产品

【摘要】本文充分发挥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以五年级《电子产品要用好》一课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非心理学科教师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五项管理 电子产品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5-0031-04

小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外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积极参加小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幸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发挥本学科的资源优势,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育实践中,教师都遭遇过学生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这一问题影响学生的视力、专注力、自控力,一直是一个令教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2021年1月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简称“五项管理”)。我校积极落实上级关于“五项管理”的工作要求,组织“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就此进行主题研讨,认为可以从心理健康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學生沉迷于电子产品。为此,笔者从自己所教的学科出发,在五年级上了一节题为《电子产品要用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一、基于学情分析,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一)学情分析

信息化时代,要想完全让学生与电子产品“绝缘”基本不可能且无必要。学生进入五年级后,或多或少接触过电子产品,绝大多数学生都用手机接听过电话、查阅过资料、玩过手机游戏(包括单机游戏、网络游戏)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学生居家时间延长,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机会增多。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较低,如果家长疏于管理、学校教育引导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学生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亟须对此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二)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学情,针对五年级学生普遍接触过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实际,笔者将本节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定为:“基于信息技术学科视角,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电子产品”。同时,提出如下细化目标。

认知目标:辩证地认识电子产品的利与弊,懂得用好电子产品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运用。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巧用、善用电子产品的乐趣。

行为目标:把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技能目标: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并能加工处理信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电子产品的利与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四)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开展关于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的小调查,了解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提前布置并指导学生收集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利与弊的相关资料、案例等,以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基于这一理念,笔者根据前期的教学准备,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突显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一)活动导入:我演你猜

游戏是一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我们来热热身吧,玩一个“我演你猜”的游戏!

(PPT提示:通过动作模仿,让其他同学猜猜是哪种电子产品。请几名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猜)

生:手机、小电话手表、MP3、电脑、游戏机、电视机……

师:看到你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反应,老师能感觉到大家对于电子产品非常熟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关于电子产品的话题吧!

(出示本课主题:电子产品要用好)

这一导入环节,通过让几名学生表演、其他学生猜一猜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创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

(二)活动一:你说我说

新课程理念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这一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经历、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师:老师现在要采访一下大家了,请大家看屏幕上的问题。

(PPT展示:你经常使用哪些电子产品,是如何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后有什么感受?请用一句话来说说)

生1:我经常使用电脑和手机,用来查资料,它帮助了我,我很开心。

生2:使用平板电脑,可以在线上参加兴趣班,很方便,但使用久了眼睛很累。

生3:游戏机,打游戏,放松心情。

生4:我会用手机拍短视频,与朋友分享。

生5:我也喜欢用手机刷视频,有学习、新闻、娱乐等方面的内容,能够不出门就知天下事,但是脖子会不舒服。

……

师: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经常使用的电子产品,并且还说了它的用途、功能,以及这些电子产品的利与弊。那么,小学生该不该使用电子产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吧。

这一活动环节,在学生自由述说平时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后,适时抛出“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电子产品”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

(三)活动二:模拟辩论会

这一活动环节,主要通过模拟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围绕“小学生该不该使用电子产品”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课前大家收集了一些资料,对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电子产品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请大家自主选择站位。正方(认为使用电子产品对我们有利)的同学移步到右边座位;反方(认为小学生不该使用电子产品)则移步另一边。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调整座位)

师:关于“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电子产品”的辩论赛开始前,你们有5分钟的讨论时间。这段时间里,需要做好几件事情。

(PPT提示:1.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找出支持本方观点的论据;2.选一名或两名记录员,记下组员的看法与论据;3.再选一名代表,与记录员一起梳理观点,为在辩论赛末的总结性发言做准备。学生们自由讨论5分钟)

师:讨论结束,我们跟着PPT来熟悉一下辩论会流程。(出示辩论会的注意事项,略)

第一阶段:各方陈述观点

正方陈述人:我方认为小学生该使用电子产品。因为它的功能有很多,比如打电话、发短信联系家人朋友,还可以写备忘录、查资料、网购、支付等。电脑也是认识世界的窗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工具,电子产品中的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和想象力发展,还能训练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陈述完毕。

反方陈述人:我方认为小学生不该使用电子产品。我们查找到的资料中,许多案例指出,使用电子产品可引起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有的新闻报道还说,手机在使用时可能会爆炸,危及人身安全。还有的案例就在我们身边,就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造成近视。陈述完毕。

第二阶段:各方代表自由发言

此环节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辩论,并列举了很多论据。

正方辩手的发言——

生1:電子产品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如网购。

生2: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用电子产品上网课,进行学习。

生3:现在有了电子产品,可以实时进行信息的传递,非常高效。

生4:电子产品可以让小学生开阔思维,如学习编程软件。

生5:如果发生紧急事情,可以第一时间请求支援。

……

反方辩手的发言——

生1:在虚拟的空间中,很容易受骗。

生2:有的同学沉迷于游戏,会耽误学业。

生3:电子产品有辐射,对小学生的身体会有不好的影响。

生4:在查询资料时会弹出一些不良的信息,很容易误导自制力不高的小学生。

生5:使用电子产品对我们的视力会有影响。

……

第三阶段:总结陈词

正方总结陈词人:我方认为小学生该使用电子产品。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几乎每个人的手上都会有一种电子产品。由于它的用处实在太多,刚才的辩论中我方轻轻松松就能罗列出一大堆。电子产品是大家的一个好朋友,小学生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与之为伴。

反方总结陈词人:我方认为小学生不该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保持低头玩电子产品的姿势,容易引起颈椎变形,还会导致视力下降。自制力比较弱的同学若沉迷于电子产品,会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锻炼的机会变少,就会影响身高和体重,导致体质下降、胆小孤僻、不善言谈、情绪易波动,从而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我方认为不应该使用电子产品。

(辩论会结束,学生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就座)

教师:课前大家收集了关于小学生该不该使用电子产品的内容,刚才在辩论环节中,很多同学都发言了。经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分享等一系列过程,此时大家都能认识到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好了,它会给大家带来好处;如果用错了,它会给大家带来坏处。所以,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它。

这一活动环节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辩论,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电子产品的利与弊,并能思考该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四)活动三:我有金点子

经过上面的活动环节,学生基本认识了使用电子产品的利与弊,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接下来,笔者设计了一个“我有金点子”环节,着力解决“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这一难点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我有金点子”小卡片,将你认为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和技巧写在卡片上吧。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写出了很多“金点子”。图1是其中一个学生写出的金点子。

师:很多同学都写了自己的金点子,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生1:使用前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用来学习或了解时事新闻,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玩。

生2:要保持坐姿端正,眼睛与电子产品屏幕保持一定距离。

生3: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例如每使用15分钟就停下来,眺望远处。

生4:如果累了,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不要过多依赖电子产品。

生5:选择对的地点使用,不在教室里使用,不在餐桌上使用。

生6:查找资料可以进正规、绿色的网站。

……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寻找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与技巧,并在班上分享,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分享,有利于强化认知并在日后践行自己和同学列出的方法和技巧。

(五)活动四:我来帮帮

这一活动环节,主要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PPT出示问题,如下页图2)

师:只能玩游戏打发时间吗?你想对健健说什么?

生1:健健,你还可以看书、画画呀。

生2:可以征求爸妈的意见,找同学出去放松心情。

生3:可以在家做家务,打扫卫生。

……

师:是呀,我们的课余生活不一定非得围着电子产品转,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呢,比如做家务、到公园散步、看书、打球等,只要去做其中一项有益的活动,就能离开电子产品了。

该环节中的案例源于生活,也是很多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以此切入,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应过于依赖电子产品,而应通过其他有益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过更有意义的课余生活。

(六)课堂小结与延续

这一环节,教师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课堂进行小结,提醒学生认识电子产品的利与弊,以及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和技巧。

师:电子产品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能够促进我们的学习、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一味依赖电子产品、沉迷于电子产品,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

辨別、善于选择,让电子产品发挥积极的作用。

……

本课是在小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非心理学科专业教师融合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次尝试。课堂主题紧扣国家推进“五项管理”的工作要求,选取的是“学生沉迷电子产品”这一常见话题,涉及心理健康范畴的“依赖性”“成瘾”“沉迷”等问题,通过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活动,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电子产品的利与弊及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和技巧,课堂基本达到了既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元庆,李璐.社会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解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61-463.

[2]王润.信息技术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8):53-54.

注:本文系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主题式’城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2019JCJY017)的研究成果(2022年6月结项)。

作者简介:余碧洁(1992— ),广西桂林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项管理电子产品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落实“五项管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中小学“五项管理”的管理之道
中国德育(2021年15期)2021-08-27 10:28:24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印发通知:确保中小学“五项管理”督导全覆盖
韶关市积极组织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6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中华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3:06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选取的五个“转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