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2022-11-16 15:09:41张军黎宜春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张军 黎宜春

【摘要】本文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探究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策略,提出在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过程中应突出政治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升级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警务化管理、打造新型师资队伍等,通过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以点带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法治人才 公安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130-05

2018年9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发布《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2.0意见》),明确了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为高等院校开展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实现路径。《2.0意见》标志着教育部、中央政法委于2011年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升级到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法治人才的重要陣地,既作为公安行业的重要组成机构接受公安部、公安厅的行业管理,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部、教育厅的业务管理。公安院校应以《2.0意见》为依据,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体现共性突出个性,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法治人才,为公安政法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内涵

《2.0意见》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要求,各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对应人才培养新要求进行升级。公安院校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征和职业特色的高等院校,其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政治素质卓越。公安院校必须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坚持政治建校的办学方针,确保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将政治素质置于突出位置,所培养的人才在政治素质和职业认同方面要高于、严于普通院校的人才。政治素质卓越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公安院校的落实与深化。

二是专业能力卓越。公安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法治人才为主,其培养的人才通常工作在人民群众、处理社会纠纷和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执法一线,其执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法律实施的效果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专业能力卓越是指法治人才既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法治人才要善于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且能灵活应用。

三是职业技术卓越。公安院校的行业特征与职业特色决定其人才培养必须回应和满足法治实务部门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技术卓越是指人才所拥有的职业技术能够支撑其较高水平的职业要求、满足执法一线对法治人才的技能要求,其知识储备体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连接和融合,具备在复杂情形下能运用跨学科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符合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性需求。

四是情怀品德卓越。法律的背后既有理性更有情怀。由于法律人大多负载着公共权力或承载着特殊的法律职能,社会公众对其个人品格和情怀有近似苛刻的要求。同时法律人通常是在复杂环境下处理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只有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品德,才能综合比较、权衡各种问题,有效化解矛盾与冲突,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所以,情怀和品德的培养也是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二、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与现实性

(一)法治中国建设强烈呼唤大量的应用型法治人才

中国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的实现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法治工作者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这就要求法治工作者不仅要遵法学法守法还要用法,而且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当前,基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相关法治实务部门的法治工作人员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只有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才能符合新时代的执法标准和解决民众所需所急所盼,在地方治理的前沿阵地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走向现代化。地方公安院校长期为地方法治建设提供基础性的人才保障,由此可见,应用型法治人才是公安院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也契合了法治中国建设对应用型法治人才类型的迫切需求。

(二)法治公安建设对法治人才培养有更高的政治性和专业性要求

政治建校是对政治建警的基础性保障和根本性落实,公安院校坚持政治建校的办学方针是其使命和职责所在。公安院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时代下法治公安建设的要求,把党和国家对公安队伍“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铸造学生忠诚品质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强化其责任担当意识,加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按照“四个铁一般”要求为公安法治建设培养忠诚可靠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公安院校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挑战与机遇共存。挑战在于公安院校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局限和短板;而机遇就在于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突破和创新。公安院校必须主动适应法治公安建设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强化忠诚教育,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三)区域社会稳定与发展迫切需要优秀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法治人才予以保障。高素质法治人才不仅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当具备法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思维能力。比如,具备外语、经济、社会管理等交叉专业、交叉学科知识。广西警察学院作为广西唯一的公安院校,有多方面的育人优势:一方面与公安司法等法治实务部门联系密切,能够及时收集和掌握打击防范违法犯罪的新素材、新问题,以提升法学教育质量,实现协同育人。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了清晰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有利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定位以法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实战和应用为导向,培育和构建服务政法实践、突出应用的学科体系和特色研究领域。专业发展定位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为重点,以法学和信息类专业为两翼,兼办公安、法学、安全相关专业,培养适应法治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行业院校培养特色,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三、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路径

随着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一些公安院校先后开设试点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西警察学院从2019年起开始对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立足学院实际和特色,根据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包括明确了以学院学科专业领军人物作为总顾问、遴选高水平专业教师为导师以及充分利用学校与法治实务部门开展双向互动机制协同育人措施,以试点班的形式推行人才培养改革。相关二级学院围绕“四个卓越”的目标与核心指标,把“突出政治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升级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警务化管理、打造新型师资队伍”作为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的实践路径,通过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以点带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一)突出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公安院校立德树人首先体现在政治教育方面,突出的政治教育是公安院校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首要要求和途径。政治教育是对人才政治素养和政治观念的培养。一是全方位多角度体现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广西警察学院坚持“政治建校、政治育警”的办学方针,秉承“德才育人,忠勇铸魂”校训,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方面强调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二是夯实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建立和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齐思政课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突出政治引领。三是精心提炼政治教育主题。精心发掘和设计思政课程的教学点,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四是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特别是与公安政治素养有关的内容,在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随时关注和阐发思政点,不断深化政治教育效果。五是完善政治教育类课程。既开设面向全校各专业的思政课程,又开设针对不同专业的政治教育课程,尤其是要将法治思想融入法学类和公安类专业课程中。六是凸显校园文化的政治意涵。学院重点建设公安文化教育基地、法文化馆、校史馆,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和观摩,以第二课堂形式开展忠诚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素养。

(二)强化实践教学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在理论层面形成学科和思维的交叉融合,更要强化学生跨领域知识融会贯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安院校在突出行业性、职业性和实战性,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方面有一定优势。广西警察学院积极探索和健全实践教学机制。一是多方位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学科平台、校外平台。比如,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建设与完善;打造以10个校级研究中心为支撑的、具有公安特色的学科平台;利用行业院校优势开拓校外平台,例如学院先后建立了一百多个较为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分布全区14个设区市。不断充实的实践教学平台不仅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而且充分体现了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是多样化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二是多角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从课程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三是多举措推进以赛促学。学院以专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2020年起,学院连续举办了两届体育节和两届公安专业学生警务实战技能大比武,从信念意志、专业知识、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锻炼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参加区级各类运动比赛多次荣获金牌;法学专业学生连续两年参加全区高校法学专业辩论赛、演讲赛和法律文书比赛,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近三年来,学生多次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区级奖项。

(三)升级协同育人机制

公安院校作为行业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其面向行业、服务行业的特点更为突出,与行业联系也更为紧密,更应当积极主动开门办学,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与实务部门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升级协同育人路径,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中国特色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形成。一是基于行业需要,建立健全和拓宽学院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机制,多途径保障学校与社会形成可持续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公安、法院、检察院、监狱、律师事务所等法治实务部门在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协同育人平台成为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实践教学和丰富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互联网+法学教育”,将实务部门的数字化资源以及行业专家能手借助互联网技术引入人才培养过程,升级协同育人平台。比如,法庭庭审、犯罪研判信息、大数据分析、行业专家能手讲座等都可以存储于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协同育人平台上,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资源整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培养内容。三是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实训实习基地不应是形式上的建立,而是应将校外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常态化利用。如法律实务部门对法律诊所的支撑、常态化实务专题讲座、定期举办专业竞赛、重大法律实践活动的观摩、学生与实务部门人员的专业交流等,拓宽理论与实务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路径。近年来,广西警察学院主动适应区域法治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找準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结合点,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学院从制度、师资、项目等方面逐步推进协同育人机制的常态化、系统化。健全实践实习制度是协同育人机制常态化运作的重要保障,深化师资、项目与实务部门的双向交流和融合是协同育人机制系统化运作的关键步骤。

(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专业能力和职业技术卓越突出体现人才的知识储备具有公安学或法学与其他学科连接和融合的特点,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思维能力。《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在文科内部进行学科交叉、学科整合,以实现互补,从客观上推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全国高校的法学院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法学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跨学科建设,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公安院校也开始探索法学与公安学的学科交叉融合。根据《学科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规定,法学和公安学分别作为一级学科归属于法学门类。公安院校在新文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从学科根源上看,法学和公安学属于法学门类,这两个一级学科有紧密的关联,两个学科根源相同;其次从学科之下的课程看,法学和公安学的基础课程设置相似。因此,公安院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推进知识融合。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课程设置体现在“公安学+”或“法学+”的专业课程,即在传统法学、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交叉学科课程或交叉专业课程,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以利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以法学专业为基础设置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试点班,可以借助公安院校特色专业的优势,以应对新时代下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挑选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通用警务技能(交通指挥、安全与防控、紧急救护等)等专业基础课程在试点班开设,在课程设置方面实现“文文交叉”“文理交叉”或“文工交叉”,让学生在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上课程设置应以坚持法学核心课程、优化特色课程为基础,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突出政治教育,强化实践教育,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五)优化警务化管理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制度和特色制度。公安院校实施警务化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培养学生政治坚定、纪律严明、思维严谨、动作迅速、令行禁止、听从指挥的品格和作风,让学生最终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設者、捍卫者。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对象既包括公安类专业学生也包括法学类专业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作为行业院校必须遵循的学生管理原则,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警务化管理,以实现差异化的警务化管理。

首先,在警务化管理中应当突出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政治教育在警务化管理中具体体现在学生队列操课、学生着装、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等方面,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学生只有严格遵守警务化管理的常规要求,才能在日积月累中养成正确的纪律作风,才能具备责任担当意识,形成忠诚品质。差异化的警务化管理要考虑到公安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从事公安工作,因此针对公安专业的学生警务化管理必须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要按照公安机关警务化管理的要求去磨炼学生的信念意志、身心素质,注重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层级观念;而对法学类专业的学生,差异化的警务化管理则体现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学生法治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达到常规的警务化管理要求时,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活动,并且学生管理者如辅导员能够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和时间。

其次,优化警务化管理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学生管理中综合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术的培养内容和方向。与普通院校相比,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的特点要“能文能武”,但不等同于“文武双全”,而是“文武”程度在不同专业中都有所区别。法学类专业要通过模拟法庭、法学辩论赛、法律文书比赛等专业性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深化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公安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公安专业学生警务技能实战技能大比武、公安机关安保工作等模拟实战和参与警务的方式,强化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提前适应未来从事的公安工作。

最后,优化警务化管理应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辅导员是学生四年学习生涯中接触最多的人。公安院校辅导员必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差异化的警务化管理,帮助学生奠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辅导员要争取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而不是单纯的管理者。同时,学院可通过专业培训、经验分享、优秀辅导员引领、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结合带班等方式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广西警察学院每年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通过学生管理案例分析和现场模拟谈心谈话检测辅导员业务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学院出台制度安排每个班级由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与辅导员相互配合跟进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全方位多角度关注学生成长。

(六)建设新型师资团队

“高徒有名师”,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水平的新型师资团队支持。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我们采用以下办法建设师资团队。一是培育和引进高层次、高水平师资,优化师资结构,组建教师团队并带动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促进专业建设。公安院校的师资知识结构还是以公安类、法学类、信息科学类以及与此相关的专业为主。同时,广西警察学院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广西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之一,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为地方立法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的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拓展培育师资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强师资发展中心建设,创新教师制度管理,对现有师资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与实务部门的师资互动机制。学院已经出台公安行业住校教官制度、教师定期下基层锻炼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制度、骨干教师到法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等,鼓励校、局、企协同育人,重在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三是建立促进教师职业生涯进步的专项个人资金制度,有计划地推动教师职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只有师资的优化和创新才能使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取得更多进步与突破。

公安院校是全国政法院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开展和优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对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和法治公安以及区域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作为公安队伍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公安院校是向基层法治实务部门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应当贯彻落实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精神和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将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彰显公安院校的特色与优势;突出政治教育,健全实践教学机制,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形成;同时设置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课程,推行差异化的警务化管理,全面提升师资水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卓越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的卓越法治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军,郭丽萍.公安本科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2(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张军,曾贞.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之再思考[J].公安教育,2016(4).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0JGA35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军(1965— ),广西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警察法学、法学教育、行政法学;黎宜春(1981— ),教授,广西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广西警察学院)基地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公安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8:04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7:08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49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54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4:2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