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青 陈桑瑶 战胜男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自2000年起,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老年人数量增多,预计2021年-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1.94亿增长到4.83亿,老龄化水平由14.3%提高到34.1%。我国目前以居家养老为主,提倡“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应对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此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更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晚年,所以居住区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然而当下居住社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很少从适老化的角度思考,导致居住社区环境与高度老龄化的居住人口需求不协调。同时,对于居住区景观空间的适老化设计研究亦相对较少。本文在分析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居住区典型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模式化的适老化设计,以期为未来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国际上,老年人目前以60岁为界定。60岁-85岁之间为低龄老年期,此类老年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且能参与社会、娱乐活动,而85岁以上为高龄老年期。表1基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对应的景观需求进行总结。
表1 老年人特征及景观需求(作者自绘)
针对以上分析可知,老年人身心的衰老对于外部活动场地的特殊要求需特殊设计。 表2将目前普通社区空间与适老化空间的使用情况和空间设计进行了对比。
表2 普通社区空间与适老化设计空间对比(作者自绘)
通过上文对普通社区设计中的问题与适老化设计空间应该注意的要点可以得出,微小的改变可以让不同空间类型的功能更适老、更人性化。笔者尝试将这些老年人特征及需求通过适老化的模块化设计,从而更好的规避设计中的“雷区”,让适老化设计更易落实到实际的设计当中,如表3。
表3 适老化景观元素设计要点(作者自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景观的四维空间中,人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会产生变化,其中不可避免涉及的是植物的因素。由不同种类的芳香植物散发出的香气,可以通过人的嗅觉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不同种类色相植物的色彩可以调节大脑松弛,均有利于改善人的情绪。同时,舒展肢体、强化运动机能、感受生命律动。图1为园艺疗养空间模块设计,老年人在进行园艺活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休憩交流空间,周边种植芳香与色相植物为停留的老人们提供一处有益身心的景观环境。其中,为了让需要使用轮椅的老年人接近种植池,其底部抬高距离地面0.55m。进行园艺操作时,老人可以将双腿放入种植池底部空间。此外,根据人体工学设计,老年人手臂水平抬高高度约为1.25~1.40m(男性老年人约为1.40m,女性老年人约为1.28m)[张玲,《重庆颐年公寓屋顶康复花园景观设计案例赏析》],因此双层花池高度设计为1.25m。 整体木制的种植池,给人感觉更温暖,适宜的高度有意鼓励,一些需要介护的轮椅老人站起观看或抬手触摸植物,即锻炼肢体也放松心情。
图1 园艺疗养空间模块设计(作者自绘)
怀旧是老年人对过去生活深刻记忆的重温,承担着解开其过去心理情结、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帮助其脑力多多运转,防止老年痴呆。图2为文化活动空间模块设计,该空间以无锡火车站旧时场景为例,提炼火车站牌、廊架、铁轨、公交站牌等元素融入到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之中,在为老年人提供休憩空间的同时,增强其对过往的记忆与归属感,从而达到“怀旧治疗”的效果。
图2 文化活动空间模块设计(作者自绘)
运动健身是老年人必不可少的户外活动,目前公园或居住区中的康体空间更适用于多年龄阶段的人群使用,本文旨在提升此类景观环境中对老年人需求的考量。如图3,出于对老年人运动能力差异化的考虑,在空间范围允许的情况下可设计两条路径,一供运动能力较强的老人跑步、竞走,一供轮椅或需要手扶栏杆的老人前行、锻炼。其中扶手的双层设计不仅适用于站立的长者,又照顾到了坐轮椅的使用者,其上层高度为0.9m,下层高度为0.75m。
图3 康体健身空间模块设计(作者自绘)
老年人一般偏好在居住区活动广场聚集,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可将活动广场分为动态和静态空间。动态空间主要是老年人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运动健身等集体活动的场所。静态空间则为下棋、打牌、打坐等。无障碍的设计理念应始终贯穿其中,尽量减少过大的高差。其中,座凳高度在450mm, 两边设置200mm高度的扶手,让老人更容易起立。凳面选用防腐木避免特殊天气下的过凉与过热,四周均导圆角降低磕撞。座凳下方设置50mm×50mm凹槽,内嵌暖黄色灯带,帮助老人夜晚识别座凳。
现有的宠物互动空间,使用者不仅局限于老年人,年轻家庭和低龄小孩也占很高的比例。但是,对于独居老年人来说,养宠物是为了排解寂寞,丰富老年生活,因此此类空间中更需要在设计中考虑适老化的细节。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不能久站,应该在适宜活动场地位置布置休憩坐凳。对于部分需要帮助的坐轮椅老年人,也需要为他们观赏宠物互动提供场地,并且进出场地没有阻碍。
亲子互动空间的主体使用者为儿童,老年人主要为看护与陪伴。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视力下降,对颜色分辨能力下降,因此在场地设计中应该避免老年人辨识度低的颜色,例如蓝、绿、紫等,相较下红、黄、橙等颜色更适宜,如图4。
图4 亲子共享空间模块化设计(作者自绘)
景观过往多以 “平均人群”为出发点设计,而现在逐渐将视野转移到“不利人群”,说明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弱势群体,重视他们的诉求。在此之上,本文探讨居住空间适老化设计,介于研究对象老龄化群体差异性,多样性大,因此满足不同老龄化程度和生活状态的设计,实则为“共享”设计。虽然本文针对不同老年人对空间的需求和注意事项,提出了设计模块,尽量增强理论性和实践操作层面的交接,然而由于地域与个人存在一定差异性,该模板化仍不够完善,在后续研究中应更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