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专业认证的高校教学督导研究

2022-11-16 08:45李映霞李映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督导质量专业

李映霞 叶 勇 李映新

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要自觉地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同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要“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抓手之一就是“推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可见,专业认证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内部教学督导一起构成了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专业认证与教学督导的统一关系

专业认证是由行业组织或第三方认证机构主导、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专业给予认可,实现国际实质等效。专业认证侧重解决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的问题,目标是系统地考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考察专业产出的达成度、适应度、满意度,考察教师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考察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集中性、阶段性和综合性。教学督导实质就是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一般由在职资深教师或退休教师深入课堂一线,直接聚焦具体微观的教学系统运作状态,起到督教、督学、督管的作用,具有常规性、持续性和针对性。

专业认证和教学督导两者的主体和重点不同,却是有效衔接的统一整体。一方面,两者“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持续改进,提高教学产出,形成质量文化。另一方面,两者高度关联。教学督导是高校掌握教学信息最直接、最真实、最丰富的专业机构,其构建与运行是专业认证考察的重点项目,教学督导要为专业认证持续改进提供评估信息,提供整改建议,是教学持续改进的控制器之一。而专业认证是教学督导的工作标准和落脚点。只有建立内外结合的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体系,才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二、目前教学督导工作不能适应专业认证的要求

专业认证标准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国际实质等效,依据产出导向制定最低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人才培养各环节都应与之对标,随之调整,有机融合,教学督导不例外。但目前,大量高校的教学督导仍适应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专业认证与教学督导还未能做到有机统一、融合循环,教学督导工作还不能适应专业认证的要求。

(一)学生为中心没有落实在督导工作中。“学生为中心”有三个核心观点,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教学要解决学生的学习认知、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成效,要让学生要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学习好,否则质量文化建设是无效的。但目前教学督导在观念上更多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聚焦教师投入和教学规范,即“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管得如何”,而不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产出。如,某大学的督导听课评价项目主要有:一是概念准确,基本理论论证严谨。二是备课认真,熟悉教材,准备充分,精心组织教学。三是教学内容充实,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四是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最新成就,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五是讲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和难点。六是讲课语言规范,逻辑严密,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七是注重案例教学与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八是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培养、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九是为人师表,仪表端庄,教态自如。十是教书育人,维护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

这十个评价项目的主体针对的基本都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多限于出勤率以及有无违反课堂纪律行为等,对学生是否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否掌握学习方法,是否真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是否能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潜质潜能等深层次内容缺乏深入而科学的观察和测量。

以学生中心的评价应该是从学生角度评价“课程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这些课程目标?”“教的内容能支撑课程目标吗?”“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吗?”“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评价方法知道他们学到了?”教学督导听课时应该着重测查授课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环节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在听课结束后反馈评教信息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这些问题上。

(二)成果导向没有落实在督导工作中。与传统教学遵循的“教学资源—教学课程—教学安排—教学结果”设计顺序不同,专业认证要求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强调“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运用目标管理原理,反向设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围绕学生接受专业学习后所形成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毕业要求),逐级分解课程目标、教学活动、学习评价,并通过正向的教学实施达成课程目标,从而有效达成毕业要求。同时,专业认证也要求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进行质量的监测、控制和持续改进,既强调目标管理又注重过程管理。

但目前,教学督导更加注重过程监督,始终聚焦具体的围观的教育质量监控,在具体的阶段,对某一课程、某一教师、某一专项的教学状况、学生学习行为、学风状况检查评判。不少教学督导对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不深,缺少对课堂教学与最终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内在逻辑的总体审视和宏观视野。教学评价多依赖经验,教学评价是局部的、片段的、零星的,反馈的评价信息仅局限在教学方法,而不是专业认证注重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建设等较为宏观的问题。

(三)持续改进没有落实在督导工作中。专业认证推崇“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的理念,要求人才培养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合适的监控手段、改进措施,强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通过“说到、做到、举证”,把质量保证落地落实。质量保证的重心也从学校层面落实到专业和课程层面,教师要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随时了解学生达成课程目标的程度,及时反馈给学生,调整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更好地教学,使得学习评价变成了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打分,从而真正推动“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目前,教学督导在持续改进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1.督导评价没有针对课程性质。大部分高校使用的都是教务处制定的同一套评价指标对不同教师、不同性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缺乏针对性。例如理论课与实验课、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特点和课程要求不同,使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显然无法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改进也就失去了科学的导向。

2.督导听课评教标准没有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内容。无法评价教师是否主动了解学情以控制教学,持续改进。

3.督导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落后。督导工作仍然主要凭借听、看、查等方式,学期结束交督导工作总结。没有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督导评价信息不可追踪,大量的一线课堂评教信息不能深入挖掘系统、持续利用,无法评价教师是否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4.督导评价反馈不及时不详细。由于反馈质量信息是一件“尴尬”的事情,碍于情面,督导听课仅仅口头的笼统反馈,而且时间匆忙,经常是寥寥几句。“导”的功能发挥不足。

5.“督管”落实不到位。督导工作与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衔接不足,无法从宏观角度督促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修订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及专业建设文件。

(四)协同治理没有落实在督导工作中。专业认证提倡“利益相关者参与”协同治理,政府、行业企业、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等不同价值观念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完善认证标准及认证过程,确认与评估毕业生达到对应相关行业认可的程度,以适应社会需求。一方面,在校内,“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证理念要求课程体系对标毕业要求,保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校外,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人才培养全过程都有行业企业的实质性参与,将社会需求融入学校教学,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主要是体现毕业生、校友和用人单位的感受和意见,因此在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过程中,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目前,教学督导队伍基本由在职督导和退休督导构成,校外和行业企业督导很少,各种督导研讨活动也没有邀请行业企业参与,督导工作与社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三、构建适应专业认证的高校教学督导体系

对标专业认证要求,高校需要改变适应于传统“满堂灌”教学的封闭的教学督导模式,构建适应专业认证的高校教学督导体系。

(一)学习认证知识,建设督导队伍。建立督导队伍定期交流培训、学习研讨制度,建设学习型、专业化的教学督导队伍。校级教学督导们要学习专业认证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新技术。要深入二级学院,熟悉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宏观上把握专业课程体系。重新定位自身职责与功能,明确校内督导就是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的权威智囊团和校内专业评估的专家。加强基于“学生中心”的协同指导功能、基于“产出导向”的全程监督功能、基于“持续改进的”反馈修正功能。

优化督导队伍结构,既有专职又有兼职、既有校内又有校外、既有在职又有退休、既有专业又有行业。由结构单一的校内教学督导向校际或社会联合拓展,建立开放共享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联盟,构建优质的教学督导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协同治理。

(二)对接认证标准,覆盖督导内容。专业认证强调全面系统地考察专业培养质量,教学督导也应该不局限于随堂听课、专项督导、资料检查等传统教学督导方式,转向人才培养全环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持续改进等,注重制定标准、组织运行、考核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管理全程,实现教学督导内容从散点式、片段式向全面式、全程式的转变,强化“督管”职能。

(三)体现认证理念,优化评教标准。按照认证的理念要求不断开发健全督导评价标准。

1.体现专业特色。针对专业毕业要求和学科课程的特点,对原来使用的统一教学评价表进行修订和重构,对不同学科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加公正公平。如工科强调理实一体,注重培养动手能力。理科强调理论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文科强调融合思想政治元素、注重思辨能力。体育强调体能训练,运动技巧以及训练安全。艺术强调艺术作品的赏析及专业设计训练。

2.重构评课标准。根据“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设计听课通用版的评价表。见表1。

表1 通用版督导听课评价表

(四)适应认证要求,优化督导手段。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要求有数据、有事实、有反馈、有提高,这就需要在传统的督导手段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技术,收集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如图1展示了笔者作为教学督导对某二级学院9个学期的听课优秀率统计图。整体质量稳定,优秀率保持在85%左右,但2019上学期的优秀率特别低。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2018年学校大力引进博士,新教师2019年上岗,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因此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为此,自2019年开始,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对新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和考核,从2019年下半年以后,优秀率稳步上升。可见通过数据能非常直观地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图1 2016~2020年督导听课评价的优良率统计

目前,督导手段可从以下方面改进:一是每次督导听课的评教意见,都应该录入管理系统,让老师了解改进,也能与督导在平台上交流反馈。二是充分吸收专业认证所推行的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技术,倾听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需求、投诉。三是开展“新教师工作坊”“如何上好一堂课”“大家一起来说课”等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督导对课程进行深度剖析和点评,帮助青年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来培养教育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四是建立听课档案信息系统,可随时查阅到每学期每位授课教师的听课评价。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研究,统计各教学评价指标的发展趋势,分析教学结果影响因素,找出数据之间隐含的有价值的规律,找出可复制的教学方法及模式,为“督管”提供决策依据。五是通过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客观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结语

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要落实到教学督导工作中,这样才能使外部质量保障与内部质量保障有效衔接,从内外两个向度共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共同体,形成高等教育的质量文化。

猜你喜欢
督导质量专业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