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凯(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6)
书 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
作 者:向宜
出版单位: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定 价:68.00元
ISBN:9787545145854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多元价值体系在新媒介快速发展下迅速传播。高校大学生成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政教育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品格和职业素养。然而,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尤其一线思政教师通过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及内容的能力亟待提高,再加上大学生学习生活充分依赖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政教育平台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对思政课堂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创新示范作用,才能将大学生思政学习热情调动起来。由辽海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从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和价值动力源泉出发,分析高校思政教育成效主要影响因素,重点强调提高思政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充分发挥智能手机及主题网站两大载体的媒介作用,通过创新思政课堂教育内容及形式,做到教学绩效的切实提升。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容量与使用体验得到提升。大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在新媒体平台中汲取了知识,获得了生活帮助,实现了情感慰藉,同时也给其他的社会思潮侵蚀学生思想提供了机会。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因循守旧,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育成效不甚理想,未起到给予学生思想意识保驾护航的作用。
首先,高校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变化关注不够,导致思政教育容易迷失方向。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生活方式深受互联网影响。在取得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容易接触到互联网世界中的各色人群和复杂信息。此时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言传身教,通过理论教学和思想疏导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成才之路。然而,教育内容不更新,过于依赖大纲知识点宣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再加上教学形式古板老套,教师主导地位不可撼动,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课堂教育绩效不甚理想,加之日常学习生活交流屈指可数,必然导致思政教育目标模糊;没有从大学生真实需要出发来设置教育内容、规划教育形式,因此导致学生思政学习热情骤减,教育成效不理想。该书第一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指出当代大学生接纳新事物能力强,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再加上社会转型造就了思潮的多元变化,导致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局面十分复杂。
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造成教学绩效提升有心无力。思政课堂教育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依然是主要阵地,教师仍然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然而高校发展专业科研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忽略公共基础课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引领价值,导致在政策支持、教师晋升等方面倾向于专业教育与科研课题,造成思政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自我提升愿望不强。当前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很高,一些思政教师热衷于传统教具,对于学生课堂静寂的表现司空见惯,不深究原因。一些思政教师愿意接受网络新媒体带来的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的提升创新,但是由于自身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受限,无法实现网络多媒体教育内容与课堂内容的有效衔接,存在“有力气使不上”的境遇。归根结底,高校要从根本上重视思政教育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思政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该书第三章,阐述思政教师工作的关键作用,分析思政教师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和责任意识塑造的重要意义,是顺利进行高等教育及就业升学的可靠保证。颠覆传统高等教育理念,提升思政教育地位,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再次,未约束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时间地域,引发思政教育顾此失彼。高校教育模式不同于过往应试教育,学习生活主要依靠学生自身。再加上高校持续扩招,造成大学入学新生数量提升的同时,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量和范围持续增加,使其无法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绪变化。手机、电脑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使用过程中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其难点在于网络使用时间的控制和浏览内容的审核。此时需要高校校园网络发挥技术优势,把握时间节点及内容输出,占据学生网络应用主阵地。然而高校对于校园网和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不够重视,缺乏维护和更新,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如何保证师生正常使用网络方便学习生活,又能保障网络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高校管理部门均在努力采取措施,但是收效甚微。该书第五章,谈到智能手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阐述学生中间智能手机普及状况和使用方向统计,提醒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社交软件和游戏工具方面格外关注学生学习和思想变化。
新媒介发展带给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眼界的开阔,思想的延伸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其内心深处扎根为国家、为社会、为自己努力学习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格。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介带来的在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和学生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撑,将国家政策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到位,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业务能力。
首先,以学生价值取向变化为突破口,转变思政教育工作局面。当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接触到自身阅历无法企及的思想观念时,内心的求知欲会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堂及思政教育的期许,期待思政教师给予全面的讲解与指导。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思政学习主动性的自我强化为契机,通过网络调研和课堂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在当前阶段接触的新思潮、新理念和新思维,以讲授与交谈的方式,明确原则性概念的正确性及思想碰撞的理念交融性。需要特别指出,教师要通过思政教育理论的讲解指导学生解决具体的思想困惑,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和模范人物事迹宣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职业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该书第二章,讲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效果策略,指出只有找准学生思想认识求知的关键点,才能改变思政教育工作当前成效和局面。学生内心原生动力的激发,是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源动力。
其次,以思政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为关键点,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是促进学生热爱思政学习,接受思政教育的重要依靠。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修养再造和素质增强,改变传统思政课堂上刻板老套的精神面貌,用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境界,教育学生做有志青年,积极与学生共同参与各项学校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拉近师生距离,感受学生心声。另一方面,高校要创造教师能力提升平台,通过与优秀教师教研与培训活动,找出自身不足,提升在思政理论与网络应用方面的能力。思政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优秀慕课微课及在线课堂,学习兄弟院校优秀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及教学活动,用学生自我感知的优势与差距促进思政教育教学绩效的提升。该书第四章,阐述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强调了利用新媒体在新教育内容、新教育形式和新教师培训方面的技术优势,创造思政教育新课堂、新理念和新趋势。
再次,以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为支撑项,增强思政教育氛围保护。新媒体环境不仅带来了思政教育氛围改善和观念更新,也可能会引入了不良思潮与歪曲理念。高校要通过建设主题网站和新媒体思政教育阵地,用全新的内容编排,新颖的呈现形式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吸引师生注意力,感受到高校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借鉴好的学习教育模式,开发建设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思政教育信息平台,布置学习任务,院系参与考评,督促师生认真完成思政学习任务。
利用创新的思政教育内容和高效的思政教育工具平台吸引师生,才是保护思政教育氛围的最有效手段。该书第六章,谈到主题网站建设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根据重要时事、政策方针和学校重要事件为主要内容载体的主题网站,是师生进行思政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阵地,要通过新媒体形式呈现出来,声情并茂地展现思政教育核心内容。
新媒体能够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体验,正是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所需要的。高校要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注重提高思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建设优质思政教育平台阵地,实现思政教育成效的切实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