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铖,曾蒙苏,单飞,张澍杰,施楠楠,刘锴*
1.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放射科,上海 201508;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通信作者 刘锴 liu.kai@zs-hospital.sh.cn
中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居世界第6 位,肿瘤死亡率居世界第3 位,50%以上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1-2]。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70%~90%,肝硬化是与HCC 相关的潜在疾病,HCC 是不同病因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3]。从肝硬化结节发展为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是一个较长的病理演变过程,且肝硬化结节和sHCC 的治疗方案与随访策略存在差异,因此早期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及sHCC 能为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与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4]。
临床上,典型的sHCC 在常规钆对比剂增强MRI中易于诊断,但肝硬化患者因肝实质信号不均,硬化结节在常规增强MRI 中可出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和肝灌注异常,难以与sHCC 鉴别,特别是对于乏血供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的病灶,其检出率及诊断准确度均明显下降[5-6]。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肝胆特异性MRI 对比剂,其在Gd-DTPA 分子结构上增加共价键连接的脂溶性乙氧基苯甲基,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不仅能提供肝胆期图像以定性诊断,还能提供定量参数有助于提高sHCC 的检出率[7]。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在常规MRI 的定性诊断外,为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sHCC 提供定量评估指标和界定阈值,以协助临床鉴别诊断。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Gd-EOB-DTPA腹部增强MRI检查,且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肝硬化结节或sHCC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①具有肝硬化背景;②接受MRI检查前未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MRI检查后通过手术或穿刺取得明确的病理结果;③无病理结果的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且结节MRI表现无明显改变,甲胎蛋白指标正常。排除标准:①图像质量不佳;②接受MRI检查时间与病理结果时间超过1个月;③单个结节直径≥3 cm或2个结节直径和≥3 cm。
共纳入66例77个病灶,其中肝硬化结节组30例39个病灶,男26例,女4例,年龄37~79岁,平均(54.53±9.12)岁;sHCC组36例38个病灶,男26例,女10例,年龄31~77岁,平均(54.50±11.72)岁。所有纳入对象MRI图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背景,包括表面结节、左半肝和尾叶肥大、脾大、食管或胃静脉曲张以及腹水。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公卫伦审2019-S037-02号),免除患者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Magnetom Aera 1.5T MR扫描仪,1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患者检查前需禁食6 h,并接受呼吸训练。取仰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肝脏。所有患者均行轴位T1WI扫描采用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VIBE)、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纵向弛豫时间成像(T1mapping)技术。扫描参数:①VIBE:TR 3.51 ms,TE 1.39 ms,层厚3 mm,层间距0.6 mm,翻转角10°,视野380 mm×292 mm,矩阵320×195;②DWI:TR 5 100 ms,TE 55 ms,层厚5.5 mm,层间距1.1 mm,b值取0、500 s/mm2,视野380 mm×297 mm,矩阵192×154;③T1mapping:TR 4.36 ms,TE 1.93 ms,层厚3.5 mm,层间距0.7 mm,翻转角2°及12°,视野380 mm×285 mm,矩阵288×216。经外周静脉以1.5 ml/s团注Gd-EOB-DTPA,剂量0.1 ml/kg,以同等流速追加20 ml生理盐水。注射对比剂前行蒙片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15~25 s、50~60 s、90~120 s、20 min分别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和肝胆期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1名具有6年腹部诊断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测量。感兴趣区勾画时保持圆形,并避开肝内血管、坏死和脂肪。勾画病灶时尽量覆盖整个病灶,并参照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及肝胆期实质占位和周围肝组织对应的解剖位置进行测量。勾画背景肝实质时,取病灶最大层面所在肝段或相邻肝段,与病灶边缘距离1~5 cm,感兴趣区大小约为3 cm2。同一患者连续测量3次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取平均值,计算病灶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对比增强比(contrast enhancement ratio,CER)及T1值的下降百分比(T1 value decrease percentage,T1d%)。CER=(SI肝胆期-SI增强前)/(SI肝胆期背景肝实质-SI增强前背景肝实质)×100%。T1d%=(T1增强前-T1肝胆期)/T1增强前×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及Medcalc 11.4软件,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诊断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计算3个定量评估指标的联合参数,并绘制ROC曲线评估联合参数诊断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单个参数与联合参数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肝硬化结节与sHCC组间变量比较 39个肝硬化结节病灶大小为0.5~2.9 cm,38个sHCC病灶大小为0.6~2.8 cm。肝硬化结节组的平均ADC值、CER值及T1d%均高于sHC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图1~3、表1。
表1 肝硬化结节和sHCC组间变量比较(±s)
表1 肝硬化结节和sHCC组间变量比较(±s)
注:sHCC:小肝细胞癌;ADC:表观扩散系数;CER:对比增强比;T1d%:T1值的下降百分比
项目肝硬化结节组(n=39)sHCC组(n=38)t值P值病灶直径(cm) 1.50±0.76 1.47±0.56 0.190 0.850 ADC(×10-3 mm2/s)<0.001 CER(%) 97.47±48.37 51.10±18.98 5.563 <0.001 1 391.05±160.26 1 081.60±282.12 5.898 T1d%62.61±13.40 47.87±11.86 5.105<0.001
2.2 各定量评估指标对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诊断效能 ADC值、CER值及T1d%鉴别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AUC分别为0.821、0.791、0.789,其中ADC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87.2%),CER值具有较高的特异度(84.2%)。联合参数的诊断效能较好,AUC为0.903,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69.2%,见表2。
表2 各定量评估指标对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ROC曲线分析
2.3 各定量评估指标的诊断效能比较 联合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参数,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各定量评估指标的诊断效能比较
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具有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可以为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多种定量参数信息,提高sHCC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度[8]。采用Gd-EOB-DTPA作为对比剂,能在肝胆期提高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鉴别诊断效能,但仍有约10%的分化较好的sHCC在肝胆期可呈稍高信号,同时,当肝硬化结节发展为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时,其在T2WI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而sHCC在T2WI图像上也呈稍高信号,导致其鉴别诊断存在困难[2,6,9]。
既往研究[10-11]表明ADC值对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ADC值反映了组织中水的运动性,随着HCC分化程度降低,肿瘤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外间隙减小,导致ADC值不断降低。本研究发现ADC值能有效避免乏血供型sHCC在动脉期与肝硬化结节均呈高信号的重叠征象,采用ADC值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敏感度达87.2%。DWI受限于其图像的空间分辨力,且易受呼吸运动及心脏搏动伪影的影响致使图像畸形,导致位于肝脏膈顶及肝左叶的部分病灶存在测量受限,单一采用ADC值作为定量评估指标容易存在测量偏倚。ADC值联合多种定量评估指标使用,能有效提升其定量分析的稳定性与准确度[12]。
既往研究多使用CER值预测HCC的分化程度,CER值消除了肝实质强化背景的影响,能够直接反映肿瘤细胞和背景肝细胞中Gd-EOB-DTPA浓度之比[13]。Tong等[14]提出CER值与HCC分化程度的相关性较高,随着HCC分化程度降低,CER值也逐步减小。本研究结果显示sHCC组的平均CER值低于肝硬化结节组,可能因为肝硬化结节在癌变过程中,肝细胞的正常吞噬功能减退,病灶区肝细胞对Gd-EOB-DTPA的摄取降低,因此sHCC在肝胆期强化较肝硬化结节低。本研究发现CER值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sHCC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具有较高敏感度的ADC值相契合,且采用VIBE成像的T1WI图像比DWI图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力与更少的图像畸形,能有效提高测量的可重复性。
国内目前基于T1mapping定量技术在肝纤维化分级中的研究较多,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sHCC方面的应用尚少[15-16]。本研究使用的T1mapping成像技术建立在2°与12°两组不同翻转角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根据两组翻转角取得相应组织的不同信号强度,经计算机处理后,可以获得相应组织的T1值。该T1值不受各参数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肝细胞摄取Gd-EOB-DTPA的能力[17]。Peng等[18]指出T1d%与HCC的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最佳,本研究将T1d%应用于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鉴别诊断中,发现T1d%的标准误差差值较ADC值和CER值更小,当T1d%取阈值为59.24%时,其敏感度达71.8%,特异度达81.6%。
本研究发现sHCC的平均ADC值、CER值及T1d%均低于肝硬化结节,3个定量评估指标联合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AUC为0.903,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69.2%,能为临床鉴别肝硬化结节和sHCC提供定量参数以提高鉴别诊断效能。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纳入病例数量较少,可能存在偏倚;②没有将肝硬化结节分为再生结节、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和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进行讨论,后续将进一步搜集相关病例,并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Gd-EOB-DTPA增强MRI中ADC值、CER值及T1d%对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定量分析及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联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肝硬化结节和sHCC的鉴别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