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6 03:24王海英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0期
关键词:依从性研究组家属

王海英

(临沭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临沂,276700)

小儿肺炎临床发病率较高,为避免因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临床需及时展开救治、护理。于临床救护过程中,为确保患儿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尤其需注重展开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1]。通过不断展开健康宣教工作以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知识、救治方案的了解,同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以舒缓患儿及其家属的情绪状态,不断提升患儿的依从性,进而促疾病康复[2-3]。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临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对肺炎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临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组为参照组(n=38)、研究组(n=38)。参照组38例患儿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5.36±1.05)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4.54±0.36)d。研究组38例患儿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5.45±1.11)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4.45±0.32)d。两组肺炎患儿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属知悉研究内容,自愿配合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此次研究经临沭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炎,且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中肺炎疾病诊断标准[4];②存在典型肺炎疾病症状,如咳嗽、发热、气促等;③患儿临床资料完整;④未见肺部其他病变。

排除标准:①重症肺炎;②存在免疫性、感染性疾病;③存在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④存在营养不良、肺发育不良、贫血。

1.3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即患儿入院后即辅助其展开相关检查,并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监测,确诊且确定救治方案后,告知患者正确用药,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1)强化健康宣教。①评估。在掌握患儿各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沟通、交流等形式对患儿家属疾病认知程度进行评估,同时了解患儿家属的理解能力、认知误区、认知需求、患儿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全面评估后拟订针对性健康宣教计划,以期提升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患儿的治疗依从性。②宣教内容。于疾病知识方面,为患儿家属介绍小儿肺炎疾病相关知识、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案、救治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不适以及预期救治效果、注意事项等疾病相关知识。同时结合患儿的理解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儿展开沟通、交流,以尽可能争取患儿的配合。另一方面,针对患儿、患儿家属的疑问进行及时、耐心的解答,消除其顾虑,提升其救治信心。于饮食方面,告知患儿家属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进食种类的重要性,日常饮食过程中以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热量的饮食为主,并饮水,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及牛奶的摄入,以防腹泻发生。于呼吸道护理方面,告知患儿家属密切关注患儿呼吸道情况,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及时反馈给医生,以尽早展开对应救治。③宣教形式。在常规一对一口头宣教的基础上,制作简明、幼儿化的健康宣教手册并发放给患儿,通过为患儿、患儿家属介绍宣教手册内容以便于其及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同时建立微信宣教群,由专门人员负责于群内答疑、定期展开小儿肺炎疾病知识宣教及答疑工作。院内宣传栏张贴小儿肺炎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内容,便于患儿、患儿家属观看。(2)心理护理。①评估。通过问卷、一对一谈话等形式对患儿情绪、患儿家属情绪进行评估,结合其情绪评估结果拟订具体心理护理计划。②环境干预。为患儿提供舒适、整洁诊疗环境以改善患儿舒适度,定期通风、消毒、更换床单被褥,并于病房内播放幼儿动画、幼儿音乐以安抚患儿情绪。③针对性心理疏导。结合患儿、患儿家属情绪评估结果展开针对性疏导,安抚患儿及其家属情绪,通过介绍成功救治病例以提升其救治信心,同时对于患儿、患儿家属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④注意力转移。患儿因无法很好控制自身情绪,可通过播放幼儿动画、发放幼儿读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以缓解其焦躁情绪。同时,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引导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措施。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咳嗽、发热、肺部啰音、实变影等症状消失时间。

采用自拟问卷形式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问卷总分为100分,患儿分值>90分、80~90分、<80分即分别为优、良、差,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前、后,以儿童疾病态度量表评估患儿对疾病的态度,得分越高则面对疾病态度越积极;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患儿外显行为,分值为0~18分,得分越低则外显行为越正常;护理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两组患儿睡眠质量情况,总分值为0~21分,得分越高则患儿睡眠质量越差。

护理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生产企业:北京麦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型号:MAS99)检测两组患儿各肺功能指标水平,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并作组间对比、分析。

护理前、后,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v2)[5]对两组病患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包括生理职能(RE)、生理功能(PF)、活力(VT)、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指标,每个维度范围评分在0~100分,各指标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达,以χ2检验行比较;等级资料以[n(%)]表达,以秩和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s)表达,以t检验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疾病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d)

组别 咳嗽 发热 肺部啰音 实变影参照组 7.03±1.14 5.12±1.05 7.62±1.36 9.16±1.34研究组 5.76±1.15 3.75±1.01 5.45±1.34 8.15±1.37 t 4.835 5.797 7.006 3.249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优良率为100.00%,高于参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疾病态度、行为、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疾病态度、行为、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疾病态度评分高于参照组,行为、PSQI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疾病态度、行为、PSQI评分比较 (±s,分)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疾病态度、行为、PSQI评分比较 (±s,分)

注:组内数据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疾病态度 行为 PSQI参照组 护理前 40.23±5.15 15.06±2.03 14.56±3.12护理后 48.16±5.35b 11.15±1.86b 12.11±3.05b研究组 护理前 40.16±5.13 15.14±2.01 14.54±3.09护理后 51.25±5.06b 7.75±1.77b 8.96±3.21b t护理前 0.059 0.173 0.028 P护理前 0.953 0.863 0.978 t护理后 2.587 8.163 4.385 P护理后 0.012 0.001 0.001

2.4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FEV1、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FEV1、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4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注:组内数据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FEV1(L) FVC(L) FEV1/FVC(%)参照组 护理前 1.85±0.36 2.53±0.36 73.12±1.26护理后 2.25±0.23b 2.89±0.33b 77.15±1.33b研究组 护理前 1.88±0.32 2.57±0.35 73.21±1.12护理后 2.89±0.32b 3.54±0.44b 82.12±1.34b t护理前 0.384 0.491 0.331 P护理前 0.702 0.625 0.742 t护理后 10.012 7.285 16.227 P护理后 0.001 0.004 0.001

2.5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儿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各指标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5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分)

注:组内数据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生理职能 生理功能 活力 总体健康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躯体疼痛 情感职能参照组 护理前 66.12±10.97 65.58±8.32 60.23±2.41 65.12±3.19 60.32±3.15 67.36±3.96 63.36±3.25 60.36±5.65护理后 80.13±5.91b 79.36±9.25b 70.21±2.37b 77.45±2.47b 75.69±3.65b 72.13±4.01b 70.13±3.57b 75.96±5.12b研究组 护理前 66.05±11.75 65.12±8.45 60.54±2.39 65.35±2.26 60.37±3.54 67.12±3.68 63.45±3.69 60.17±5.34护理后 95.69±5.32b 86.87±9.06b 90.96±2.03b 94.87±2.27b 84.12±3.14b 88.13±5.38b 88.36±4.57b 90.36±4.98b t护理前 0.027 0.239 0.563 0.363 0.065 0.274 0.113 0.151 P护理前 0.979 0.812 0.575 0.718 0.948 0.785 0.911 0.881 t护理后 12.063 3.575 40.990 32.010 10.793 14.699 19.378 12.428 P护理后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指因过敏反应、病原体感染所致的肺部炎症疾病,主要疾病症状有咳嗽、发热、呼吸急促、肺部啰音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临床救治多采取药物控制疾病症状,为确保患儿救治效果需要患儿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并注重日常饮食、作息、行为习惯的调整。因此,需有意识强化对肺炎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尤其需注重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肺炎患儿发病后机体会出现一定程度不适,进而导致患儿出现焦躁、不安等情绪,导致患儿家属亦有所担忧,甚至出现紧张、不安情绪。以上不良情绪均不利于疾病救治,且部分患儿因无法表达自身诉求,多通过哭闹等形式表达痛苦,导致疾病救治难以开展[6-7]。因此需注重对肺炎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以安抚其情绪,提升其治疗信心以及患儿对自身疾病的积极态度。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情绪评估,开展环境优化、心理疏导、注意力转移等措施以缓解患儿情绪状态,提升其舒适度同时提高患儿对疾病的积极态度,进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8-9]。为避免患儿及其家属因缺乏疾病认知而出现不配合、行为习惯错误等情况,导致疾病控制效果不佳,需有意识强化健康教育并丰富宣教形式、内容。在丰富健康宣教形式、内容的基础上反复为患儿、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断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更好配合临床各项救护工作的开展,促疾病康复[10-12]。本文结果亦显示,较参照组,研究组患儿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更短,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儿童疾病态度评分更高,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分、PSQI评分更低,FEV1、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值更高,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君影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开展常规护理的A组患儿,施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B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更高,退热、肺部啰音、咳嗽等疾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更短,SAS、SD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与本研究相似,有可参考性。而此次研究因研究样本量较少、跟踪时间较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联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可提升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症状消失,并改善患儿行为、态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情况,有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依从性研究组家属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