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sNeXt-GRU和聚类采样的人体行为识别

2022-11-16 06:53曾庆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关键帧准确率聚类

曾庆喜, 彭 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行为识别已成为研究热点,在视频分类、视频监控、无人驾驶、人机交互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人体行为是发生在特定时空的事件,行为特征不仅具有空间性,也具有时间性,如何有效地描述时空特征是行为识别问题的关键。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特征提取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处理时序问题有突出成果,研究者对行为识别任务提出了很多研究思路和方法。

Simonyan K等[2]利用人体行为具有时空信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时空双流卷积神经网络,在空间流和时间流上使用单独的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最后通过SVM分类器进行分类。Wang等[3]通过对视频分段和稀疏采样,提出一种时间片段TSN网络。Tran D等[4]提出C3D网络,使用三维卷积和三维池化直接处理输入的人体行为视频,该模型耗费的时空资源较多,训练难度较大。Donahue J等[5]通过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变体长短时记忆模型(LSTM)提出了长时循环卷积神经网络(LRCN)。该方法先通过CNN提取行为特征,再通过一个LSTM网络提取时序信息,最后,通过softmax分类,LRCN模型识别准确率与双流网络相比较低。Zhao等[6]将改进并结合注意力机制的CNN和RNN相结合解决动作识别任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在LRCN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ResNeXt-GRU和聚类采样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采用聚类算法思想改进视频帧采样方式,减少冗余数据输入,提升方法效率。使用ResNeX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加强人体行为空间特征提取的同时防止网络退化。结合GRU网络,进一步提取行为的时序性特征。利用Softmax分类器对人体行为进行分类。

1 方法

1.1 概述

设计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方法共包含3部分,分别为聚类采样、ResNeXt-GRU模块、Softmax分类模块。首先,将原始行为视频经过提帧操作处理为图像帧序列,再通过聚类采样方法提取关键帧序列作为网络的输入。然后,使用ResNeXt-GRU网络模型提取行为的时空特征。为避免出现过拟合的情况,在GRU层融入Dropout技术,以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和准确率。最后经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分类器获得视频序列中行为的分类结果。

图1 整体流程示意图

1.2 聚类采样

聚类算法[7]是机器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算法。对于一个样本集,将其按照某种要求划分,然后以满足要求为目的不断迭代优化。它可以根据样本间的某种关系,优化样本质量,减少网络模型训练样本的规模,提高最终的模型效果。

由于行为视频由连续的视频帧组成,因此,研究者在对人体行为视频特征提取前通常将视频处理成图像帧序列。但仅通过此操作处理后的视频帧序列,图像帧之间相似度很高,直接输入后续网络中进行训练,不仅增加训练时间,还影响最终的行为识别效果。因此,需要对图像帧序列做进一步的采样操作。LRCN网络采用密集时间采样方式获取视频帧序列,通过将视频处理成图像帧序列,再随机获取其中一段等长连续的图像帧作为整段视频的表示。经过该采样方式获取的图像帧序列,帧间相似度高,不仅产生大量的冗余信息增加网络的计算成本,也存在容易丢失行为视频关键动作信息的风险。TSN网络采用视频分段和稀疏采样方式对训练样本进行采样,先将完整视频进行分段,再从每段中选取一帧。相比LRCN网络,虽然一定程度上删减了冗余视频帧,但对于一些动作变换频繁的人体行为容易丢失关键帧。关键帧序列是视频中最具代表性的图像帧集合,该集合能够归结整段视频的中心内容。为充分提取视频中人体行为特征,本文基于聚类的方法对图像帧采样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通过以图像帧间的相似度量为聚类标准,获取能够更好表示视频内容的视频关键帧序列作为网络的输入。实现步骤:(1)对视频进行帧采样为图像帧序列,并将图像帧的颜色空间由RGB转为HSV,获取每帧图像的HSV直方图。(2)设置相似度阈值,以第一帧图像为初始聚类中心。(3)计算下一帧和每一个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获取最大值。若小于阈值则自成一类;反之,加入此类,并重新计算聚类中心。重复此过程,直到取完所有帧。(4)计算每个类中图像帧与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获取相似度最高的图像帧序号,按序输出对应的图像帧,并保存作为视频关键帧。本文关键帧提取的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行为视频在经过关键帧算法提取后所得到的为该视频的所有关键帧,但由于每个视频的长度和内容复杂情况不一致,最后得出的关键帧的数量也不同。本文固定长度为k的关键帧序列的取法为如果该视频的关键帧序列帧数少于k,则取最后一帧补充;反之,在0到该关键帧序列总帧数M与k的差值间取一个整数,然后将这个整数作为片段的起始帧数并往后取连续的k帧作为选定好的片段。为验证聚类采样方法的性能,从数据集中任选一个视频,对其进行聚类采样操作,图3为一打篮球行为原始视频的全部图像帧,图4为该视频经过基于聚类的关键帧提取算法后所得的全部图像帧。通过对比图3和图4可知,视频帧序列在经过聚类采样操作后,序列中相似度高的数据样本得到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据规模,而保留下来的视频帧也能很好地表示视频中的人体行为。因此,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聚类采样处理,在保证样本集数据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数据规模,为后续网络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图2 关键帧提取算法流程图

图3 原始视频全部图像帧

图4 关键帧提取后视频全部图像帧

1.3 ResNeXt

人体行为识别的前提是能够提取行为中的有效特征。由于卷积神经网[8](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图像识别任务中有很好的效果,研究者开始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到行为识别任务中。利用CNN进行图像识别任务时,只需将图像直接输入到网络模型中,省略了传统算法中的人工特征提取过程,降低了模型处理复杂度。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CNN利用多层神经网络和图像局部性的优点减少了大量参数,提高了模型训练速度。常见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有 GoogLeNet、AlexNet、VGGNet等。 因此,文中同样将经过聚类采样后的训练样本先输入到卷积网络中提取人体行为的空间特征。

由Donhue等提出的LRCN模型采用的是AlexNet网络来提取人体行为的空间特征,该网络主要由卷积层和池化层交替组成,网络结构简单,无法充分学习人体行为特征,且对复杂的人体行为识别效果不佳。为提高模型准确率,通常使用加深网络层数或拓宽网络宽度的方式。然而普通网络结构的叠加与拓宽,不仅容易导致网络退化,而且网络模型的参数也会大量增加。2017年,Xie等[9]提出了ResNeXt网络,它在Res-Net[10]网络的基础上集成了VGGNet网络堆叠和Inception网络拆分-转换-合并的思想,不仅能够解决网络退化问题,而且可以在不增加参数数量的前提下提高网络性能。因此,本文将ResNeXt网络作为提取人体行为空间特征的基础网络。ResNeXt在ResNet网络的基础上优化而来。它的其中一个基本模块结构如图5所示,保留了ResNet中堆叠的Block,不同之处在于ResNeXt将单个路径进行拆分,每个路径都为相同的拓扑结构,在每个拓扑结构都经过降维-变换-升维操作后再进行求和汇总。可用式(1)表示。

图5 ResNeXt基本结构图

式中,X表示输入;Y表示函数输出;Ti为相同的拓扑结构;C为基数,表示一个模块中所具有的相同分支的数量,可以为任意数。实验表明,增加基数是获得精度的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文中C的取值为32。

1.4 门限循环单元(GRU)

人体行为视频具有时间属性,视频中的行为动作之间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虽然能够提取视频图像帧中的有效特征,但无法挖掘各图像帧间的时空上下文信息。为充分利用视频的时间维度信息,学习信息之间的依赖关系,本文在方法中加入GRU[11]网络,提取视频中人体行为的时序特征。

GRU是LRCN模型中LSTM网络的一种变体,功能与LSTM相同,但其结构更加清晰简洁,没有冗余结构。更少的参数也让其更不容易产生过拟合现象。GRU网络模型单元结构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一个更新门和一个重置门。其中,Rt是t时刻的重置门,用于决定是否忘记之前的计算状态;Zt是t时刻的更新门,用于控制将历史信息带入候选状态的程度。

图6 GRU结构图

GRU结构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t为当前t时刻的输入,Ct为t时刻的候选状态,Ht为t时刻隐藏层状态,Ht-1为t时刻之前的隐藏层状态,θ为sigmoid逻辑函数,作为更新门和重置门的激活函数,tanh为候选状态的激活函数,⊙为点积操作,Wz、Wr、Wc、Vz、Vr、Vc为权重参数,bz、br、bc为偏差参数。

由于直接使用全连接层进行特征融合,会导致高层特征无法捕获到空间特征在时域上的信息。因此本文使用GRU网络对CNN最后一层输出的卷积特征进行融合以获取CNN输出特征的上下文信息。

1.5 Softmax分类器

行为识别本质上是一个多分类问题,文中当输入一个行为视频到网络后,需要判别视频中的内容属于N种行为中的哪一种。因此,在经过ResNeXt-GRU网络模型提取视频中人体行为时空特征后,再通过全连接层对所有输入值进行平均操作,最后使用Softmax分类器对所提取特征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完成人体行为的识别。Softmax函数的定义式为

式中,Sj为分类器前的全连接层的输出,j表示类别序号,N为总类别个数。

2 实验

2.1 数据集

2.1.1 数据集分析

本文在UCF101和HMDB51两个主流人体行为视频数据集上进行实验。UCF101数据集是从YouTube网站上收集而来的,共包含13320个人体行为视频片段,每个视频片段持续3~10 s,平均为100~300帧,分辨率为320×240。它包括101个动作类,每类动作均由25人完成,每人做4~7组,其部分动作视频图像帧如图7所示。HDMB51数据集共有51种类别,包含6799个视频片段。每个动作至少包含51个视频,分辨率为320×240,来自于YouTube,Google视频等,包含单人行为、面部表情和操纵对象行为、人与人交互的行为、人与物交互等类别。部分动作视频图像帧如图8所示。

图7 UCF101数据集图像帧展示

图8 HMDB51数据集图像帧展示

2.1.2 数据集处理

实验选取每个数据集的80%作为训练集,20%作为测试集,并将训练集和测试集按官方提供的方式划分成3组。针对数据集中的行为视频,首先将视频处理成图像帧序列,然后通过上文所提的聚类采样方法获取k帧图像序列,最后对长度为k的帧序列做以下同样的数据处理操作。具体操作:(1)为满足网络的输入大小,将图像帧分辨率由320×240处理为224×224。(2)对训练集内的帧序列在空间上做上下左右的随机翻转,扩充数据的多样性。(3)为加快网络的训练和收敛,对帧序列进行归一化操作。

2.1.3 评价指标

为能对所提方法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比较,本文使用基础的分类Top-1准确率作为评判标准来评估方法的准确程度,如式(4)所示。

式中,n为分类准确的样本数,N为总样本数。

2.2 实验设置

实验环境基于Window10系统,Interl(R)Xeon(R)CPU,内存64 G,显卡为NVIDIA TITAN Xp。实验所采用的深度学习框架为 Pytorch,集成开发环境是Pycharm。

采用ImageNet上预训练的ResNeXt101模型对参数进行初始化,并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法(SGD)对网络进行训练,网络输入的批量数据(batch-size)大小设置为16,动量设置为0.9,GRU中的dropout设为0.5,学习率设置为0.0015,共迭代120个周期,损失函数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网络关键帧输入数量k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网络输入数据的大小对网络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将输入数据进行聚类采样后得到是每个视频的关键帧序列,由于视频内容的复杂情况不同,导致提取到的关键帧序列的长度也不一致。因此获取k的合适取值对于实现良好的识别效果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数据集聚类采样结果,将网络输入的关键帧序列长度k分别为5,10,15,20,25,30,并输入到ResNext101-GRU网络,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前提下进行实验,并统计识别的准确率,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随着k值的增加,行为识别的准确率也随之增加,当k为15时,识别效果最好。之后,随着k值的继续增加,准确率却提高不大。考虑到输入网络的数据规模越大,不仅会增加网络的计算负担,而且效率变低。因此,本文最终确定k的为15。

图9 不同k值下识别结果对比

2.3.2 数据采样方式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不同的数据采样方式获得的训练样本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着最终的识别结果。本文分别使用的3种数据采样方式:密集时间采样、视频分段采样、聚类采样,对数据集UCF101中13000多个视频均采样15帧,然后输入到ResNeXt101-GRU模型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可知,3种采样方式中,训练样本采样时间用时最少的是密集时间采样方式,但识别效果却最低。采样时间用时最多的是聚类采样,平均每个视频所消耗的时间比视频分段采样方式只多了0.042 s,但识别效果最佳,平均准确率比密集时间采样高4.4%,比视频分段采样方式高2.2%。实验证明了聚类采样方法的有效性。

表1 不同数据采样方式对识别效果的影响

2.3.3 网络模型深度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除了网络输入数据的规模和采样方式,网络模型的深度也同样对识别结果有影响。在k为15的前提下,本文使用不同深度的空间特征提取网络ResNeXt在数据集UCF101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见表2可知,在15帧视频关键帧输入的ResNeXt-GRU模型中,随着模型网络层数的增加,网络模型的表征能力加强,行为识别的准确率越来越高。然而增加网络的层数,也会加大网络模型的运算量和运行时间。因此,综合考虑,本文确定ResNeXt101作为行为视频空间特征提取的网络模型。

表2 不同网络模型深度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

2.3.4 本文方法与现有的主流方法的性能对比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通过聚类采样操作获取每个行为视频的15帧关键帧序列,并输入组合模型ResNeXt101-GRU中进行实验,图 10为该网络在UCF101和HMDB两种数据集上训练时loss值的下降曲线。保存实验结果,与现有主流方法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对于UCF-101数据集,本文所提出的模型相对于目前识别效果最好的传统方法IDT[12]而言,准确率提高了7.8%;与基于双流网络的方法Twostream CNN和TSN网络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了5.7%和0.2%;相比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经典方法如C3D、P3D[13]、Res3D[14],本文方法行为识别的准确率更高;与基于LSTM的LRCN算法相比,准确率提高了9.8%;与蒋圣南等[15]提出的方法相比,虽然同样使用了ResNeXt网络,同样仅输入RGB图像这一种模态数据下,本文方法的准确率提高了5.9%。与文献[16]相比,模型结构与本文相似,都是结合CNN和RNN来识别人体行为,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行为空间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准确率比其高0.08%。对于HMDB51数据集,识别效果虽然不如UCF101数据集,但同样优于大部分方法。

图10 训练loss曲线图

表3 不同方法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 单位:%

3 结束语

在LRC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ResNeXt-GRU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利用聚类算法改进网络输入数据的采样方式,减少冗余数据输入,提高识别效果。同时使用 ResNeXt网络结合具有记忆功能的GRU网络,加强对视频中人体行为时空特征的提取。通过各种实验确定该方法最佳的输入视频帧数、采样方式和网络模型深度,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93.7%和69.2%的准确率,与现有许多行为识别网络相比,准确率更高,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较性。

猜你喜欢
关键帧准确率聚类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像熵和局部帧差分的关键帧提取方法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基于误差预测模型的半自动2D转3D关键帧提取算法
基于计算机三维动画建模技术的中国皮影艺术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