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榜山第二中心小学 郑梅芬
单元整体学习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某一系统的知识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能提高教学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单元作业的重要性。教材编撰者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设置每个单元的主题,并将教学标准内容和知识技能融合到单元模块中,充分挖掘课文的内在学习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体系。学生通过学习重点课文和自读课文,完成自我检测,提高自身语文水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而且学校也会给小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占据了小学生大量的时间,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阅读,也没有时间从小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就要给小学生足够的课余时间,减少小学生家庭作业的量。同时,教师可以实行精心布置作业,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利用学生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通过精留作业的方式,可以减少小学生家庭作业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教师在减轻学生家庭作业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小学生能掌握必要的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教师进一步研究如何能通过精留作业,保证作业产生实际的效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前,传统作业的布置存在重复性,作业量大,学生在做的时候比较枯燥,比较反感,仅看到课本上的知识,布置的作业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单元作业时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作业设计目标模糊,没有从单元整体的训练角度出发,只考虑到当天的学习内容。二是作业设计形式单一,教师只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经常设置一些重复抄写的作业,作业比较机械化,学生完成的质量也较差。三是作业与课堂教学脱节,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课堂教学和作业设置应该是一个整体,要保持一致性和整体性。教师在设置作业时没能统一考虑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固定的模板,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会比较反感,因为只是在重复、机械地完成作业,这样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受到抑制。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和减少作业量,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单元化作业布置的方式,作业布置的形式也可以多元化、多样性,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产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来提高设置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其他课外活动,或者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做作业的形式。为了尽快改变传统作业的布置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家庭作业的形式,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让学生对做作业产生一种成就感,爱上做作业。
作业可以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在教学实践中设置语文作业时,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来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类型和内容,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和复习课堂学习内容,检测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完成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只设置叠加和机械训练,既要及时总结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又要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状况,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单元作业的设计。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心智发育水平不同、成长环境和个性发展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单元作业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实际情况,不同年级侧重点不同,找准目标、不偏离主题。挖掘教材内在价值,从单元整体出发来设计作业。同时还要注意作业的形式,要尽量丰富,避免枯燥机械,通过多种途径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单元作业的形式以及内容。在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一些剧本表演、编故事等形式,来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和素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强调作业的布置只要是用来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课程和人生的意义,成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种记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吸收人类发展历程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能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应用到学过的知识,感受语言的魅力。新课程标准的公布,为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提供了目标性指导。小学语文教育和作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目标明确,具有整体性。单元作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设置,要有整体设计观念,把握每一篇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把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工程,分清重难点,针对性地设置单元作业。二是题型新颖,具有趣味性。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主要以抄写为主,或者说一些简单的选择题,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所以要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丰富作业形式和内容,提高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三是作业素材丰富,具有实践性。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学生既要有阅读理解能力,又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多引入生活中的素材,结合其他学科,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实践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做到活学活用。在具体设计单元作业时,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步骤。
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首先要考虑单元作业设计的目的,并对目标进行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文章人物所体现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主要以记叙说明文为主,每个单元的文章在写法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要强调文本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通过作业练习来提高学生潜在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学校整体而言,一个年级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要达到尽量统一,因此就要强调教研组工作的地位,加强教研组教研的频率,通过教师集思广益,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来明确每单元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路,深入教材来解读各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从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入手,进行单元作业滚动式训练。在每节课程的基础上,体现单元训练的层次性,进行有效的单元作业设计。每个单元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设置单元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对课后作业进行有效取舍,结合学生学段和学情,合理设置单元作业比重。
教师在设置单元作业时,要考虑到单元内容的整体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分类、细化单元作业内容。一是要有阐释性内容,让学生能通过阅读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能。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提问、归纳,让学生在学习和联系的互相作用中得到有效训练。二是要有记忆性内容。小学学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安排单元作业时,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三是要有理解性内容。将知识的难易程度分解开,设置不同类型、不同星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训练中增强学习获得感。
除了机械性重复性的单元作业类型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课本剧、故事续编、口语交际等活动。通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生活经验更好地消化教材。一般来说,在每个单元中都会有一些重难点的内容,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单元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词句段都包含在其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单元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相关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来进行取舍,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当完成了对单元课后作业内容的取舍之后,教师还要对每一单元当中作业设计的练习进行关注,进而使自身的单元作业设计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水平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教师必须要明白针对不同的学生什么样的作业才能够更吸引他们。因此教师在对每个单元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让学生在不机械抄写的情况下,能更好地识记一些生字以及新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对单元当中主要的内容进行掌握,进而确保他们能将自身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教师必须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通读,对各个教材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把握,在整体的层面上对作业的内容进行设计。
根据教学实际的经验,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传统作业主要设置一些机械性的重复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然失去学习的兴趣,感到枯燥,导致很多小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目标的要求,减少重复性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作业丰富多彩,创新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颖,愿意完成作业。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许多故事素材,为了能生动地讲述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到教育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上讲述的故事情节,将一些情节用连环彩画的形式描述下来,教师也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分组,采用话剧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排练,然后再课堂上进行排练。教材上一些描写中外景色的课文,也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将作业布置下去。有些课文主要在叙事,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后给父母分享,写一些读后感。有些描写大自然魅力的风光和景色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美丽,感受大自然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美丽的风光,教师也可以发动全班的学生,开一个画展,让学生的画画和欣赏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实践活动的作业中还能达到没有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活动类作业中感悟生活,如教师在讲《悯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去田地里参加一次农业劳动,让学生在劳动到感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节约的意识,这样作业既深刻又极具有教育意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边表演能力、劳动意识、美育等,这些作业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理解和分析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布置不同的作业。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可以根据作业的类型和难度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可以将作业分成培养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等层次的作业。所以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设置成以下几个维度:第一,有些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生字掌握了,让学生课件将生字写几遍。第二,可以采取读、写、说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可以给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布置仿写的任务,根据课上学到的经典语句,让学生仿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自主选择,分层布置作业可以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既可以发挥学习好的学生的能力,又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习和运用能力。通过设计单元作业,能帮助教师厘清教学思路,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特点来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内容、类型,让教师树立新的作业观,以此来凸显单元学习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上的创新,能使学生从单调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宽松、更广阔的平台,展示其个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挑战困难中学习知识和得到提高,也促使学生向纵深发展。但是设置小学语文单元作业,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构建单元作业练习库、如何推进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机制等,这些问题还要在实际的实践研究中探索出解决方案。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