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第一中学 祝光丽
贵州农民画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艺术,它是用当代的绘画手段、绘画手法和媒介画出来的画。农民画根植于民间文化土壤,取材于生活,创作于民间。农民画创作者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盼,并把对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百业兴旺等美好期盼表现在作品中。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构图追求充实、饱满,人物形象完整,采用叙事性和平面化的画面,用变化的线条表现物象的轮廓,通过物象的巧妙组合表现美满、和谐和丰实、乐观的生活态度。农民画在色彩上注重农民画家的主观感受和颜色的寓意表达,根据画家情感的主观需要和愿望加以配色,并注重色彩和谐统一。结合学校农民画教学的特色,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本文尝试将农民画和现代生活的元素相融合,使农民画焕发新的生机,以此为出发点设计贵州农民画主题单元学习。
农民画教学为“1+2”的课程设置模式,也就是普及(必修1节)+提高(拓展2节)。充足的课时是学生深入学习贵州农民画的保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关注到普及课与提高课的不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情,从易到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让贵州农民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贵州农民画教学过程采用全实践的方式,学生明晰课程目标和任务,课程从以往的一课一讲转变到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要参与农民画资源的收集、课件知识的分享、农民画和设计的邂逅、农民画创作的创意表达、作品的整体设想到完成创作、农民画的展示、农民画在生活中的运用等各个环节。例如,学生提炼农民画图案和色彩元素设计T恤,设计制作成衣后在学校艺术节上进行时装秀。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农民画的基础知识,而且把农民画的美迁移到T恤的设计中,学习了成衣的设计并进行展示,树立学生学习农民画的自信,从中感悟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教学基本程序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初步感知-知识讲解-逐步感悟-学生体验-教师示范-实践探究-师生互评-总结-拓展链接这些环节,对贵州农民画逐步理解和认同。
2.课堂教学的具体模式
“参观”画展:教师合理利用媒体资源,让叙述“参观”线上全国农民画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多元的农民画表现题材和技法,为学生尝试创作农民画作品做铺垫。
“走村串寨”:学生实地参观村寨,零距离感受多彩贵州的风采,他们只有了解贵州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才能更好地感悟农民画家笔下的作品传达的真情实感。
“走进农民画坊”:在拓展课上,学生到学校成立的民间画绘画工作室观看高年级学生正创作的农民画作品。现场教学,课堂效果更加直观。
“课堂画展”:一个教学主题完成后,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在课上面向全班师生展示并介绍作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主题单元教学是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开展的,由多个课时组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最后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贵州农民画的单元目标和课堂实践方式开展每一堂课时的活动设计,关注到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和课时与课时的相互衔接,例如,在学习“平坡苗族农民画”内容时,教师设计多个课时,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架构,通过平坡农民画典型作品的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平坡农民画的图案之美、线条之美、色彩之美等特征,感受农民画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学会从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提炼美的元素运用于生活中。教师通过逐步深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把美术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善思的精神。
1.农民画基础知识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文化资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拓宽了学生理解和认识农民画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能力。
情景引导:教师结合贵州农民画现状和学生的知识架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收集信息、预设情景,培养学生专注学习的能力。
探究与发现:教学有课程目标,学生明白教学要求后,在课堂中以个人、小组、班级为单位,合作开展调查和实践活动。
实践与创造:学生在各小组协作中获取信息,加工、提炼、优化信息,并形成建设性的观点,突破小组活动中的难题。
拓展学习:农民画和现代元素在融合中表达新创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把培养美术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2.农民画创作的技能技法
农民画课程主要以拓展课的形式开展,这使农民画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障。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农民画创作的技能技法,还能重点培养学生善思的能力,学生经过探究形成创作主题,教师预留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农民画的初稿-正稿-局部上色-完成色彩-调整,学会农民画创作的过程。部分课程可以由农民画传承人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农民画表现形式,感悟他们笔下浓浓的乡土情结。通过农民画真实的场景体验和学习过程中“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感受,真正理解美育和技能实践,学生初步体验美、创造美。
3.主题单元教学
贵州农民画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完相关农民画知识后能整合、提炼、迁移到相应的真实生活情境中,用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贵州农民画课程架构的过程中必须开发适合学生学情的主题性任务。在农民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资源的梳理,开发农民画各种材质的整合、农民画跨学科的整合、农民画和校园文化的整合、农民画和学生生活的整合,构成农民画新的主题单元,开展以“校园五大品牌活动”“劳动绘本”的创作主题;与学校艺术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举办学校农民画艺术展,开展“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教师还可以将农民画与设计相结合,开展主题“小小设计师”“赛银饰”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为立足点,寻找贵州农民画和生活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些主题性单元的学习是多样化的,也是独特的,必须符合学生和学校特色而进行研发。
学习贵州农民画,主要把农民画知识迁移作为主要目标,通过农民画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提高审美品质。在常规的农民画教学中,课堂流程是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堂实践-作业展评-教学感悟,学生作品中很多的闪光点没有得到后续的调整或完善,因此,学生在农民画教学中没有真正获得农民画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慢慢就会失去学习农民画的兴趣。因此,立足于课堂教学农民画,要以学生学会农民画知识的迁移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产生对家乡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形成保护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
农民画教学中,笔者倡导采用“个人+集体”展示作品的形式,带领部分学生多参加全国农民画作品展,从中感受全国农民画不同的表现风格,不断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还要为学生团体提供年级展示、学校展览的机会,使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农民画学习。同时,结合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需求,可以把学生的作品用于美化学校环境,这样在增添了学校的艺术氛围同时使学生获得学习农民画的成就感。
农民画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旨是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在农民画课堂随练、材质的选取等方面做好为学生生活而服务的铺垫,把农民画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学生用农民画元素设计的扇子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还可以消暑;学生设计的农民画书签也别出心裁,可以实际运用于学习中;学生用农民画语言结合学校“五大品牌活动”设计的墙画,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创作农民画的作品不仅得到展示,而且农民画作品的审美品味也得到全校师生的检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农民画的积极性。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农民画的创作可以利用现代媒介进行大胆的创作,从中感悟艺术创作为生活服务的宗旨,课堂上的习作也可以再提炼和加工。“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农民画作品,实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真正的学,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采用多种农民画材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间创作农民画作品的对话。
1.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贵州农民画创作者以少数民族居多,他们的作品语言符号就体现了本民族的民间民俗文化特点。农民画中嫁接的刺绣、蜡染、剪纸、挑花、服饰、银饰等民间乡土文化,记载和反映贵州各地民间文化。教师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对贵州农民画的学习促进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认知。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农民画单元主题设计是一次新的尝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各种资料,整合资源形成PPT或文本,课上主动展示探究成果,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自信和成就感。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这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收获探究学习的乐趣。例如,以“鱼”为主题开展的教学中,学生思考如何表现主题,有的学生从生态环保的角度表现水美鱼肥,有的学生表现海底世界,有的学生以寓意的形式企盼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在他们的笔下,鱼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式。
3.磨炼学生的意志
高中生学习科目多、升学压力大,要完成预期的农民画教学目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农民画创作阶段,学生围绕主题创作初稿,反复构思、讨论、形成方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正稿绘制阶段,学生按照预先的构想绘制,教师加以引导,色彩逐步运用到画面中,直到作品完成,这个创作的过程最快一个月,最慢需要一个学期。但学生从始至终从未放弃,学习劲头高涨,这磨炼了学生学习的意志,培养了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
1.形成多元化的农民画教学
通过农民画在中小学课堂的主题单元研究,形成贵州农民画多元的表现形态,艺术语言的表现更加丰富,表现材质更加多样化。农民画教学从浅表教学走向深度教学,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艺术创作的乐趣。例如,农民画教学的场地从教室走向民间绘画工作室,最后走进乡村。农民画教学的方式从教师的一课一练到多课时,最后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内容逐步开展并学会用农民画语言创作作品。农民画作品的表现载体从纸本转变为漆画、版画、剪纸、刺绣等材质的融合,学生学习农民画的态度从“老师教到我要学”到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农民画的热情。这次教学结合贵州农民画地域文化资源形成农民画教学独特的风格,并呈现农民画新的生命力。
2.促进教科研的成长
“研”是为了更好地“教”,推动教师研究的真正意义是让更多的教师能以研究的方式改进教育教学,在研究中实现专业的成长。为了更好地推动和实践农民画主题单元的研究,笔者通过线上、线下、自学和互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使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以便服务于课堂教育教学,使学生持续学习农民画的兴趣浓厚。
3.提升美术专业技能
农民画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用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且对零基础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技能示范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前期对农民画进行大量的技能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优化,寻求最佳的农民画教学方法。同时笔者也积极参加国家、省和市的各种农民画比赛,开阔眼界的同时提升自己专业创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贵州农民画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行动研究立足于学校实际,紧密联系了学生生活,它以主题单元构建农民画课程,以情景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发生真实对话。农民画知识实现了跨学科、跨材质的迁移,美术的核心素养也在美术课堂落地。农民画教学走向了深度学习,培养了学生善思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在以美育人的标准下,实现教学、学生、教师、学校的共赢。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