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绪辉,王树文
(1.北京爱绿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2.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德州 253300)
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进口食品特别是进口冷冻食品的质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1]。
食品信息追溯通过运用一些技术与设备,采用约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获取贯穿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链条数据,实现正向追踪与逆向溯源的功能。信息追溯作为建立和解决食品安全的一种手段,得到了国内外一致的认可。随着国际贸易规则的不断演变,食品的信息可追溯也成为国际贸易规则之一。
目前食品信息追溯的编码规则、系统架构等的不同影响着数据采集的效率与数据传递的方式,从而影响了其实施的成本。因此,根据产品的价值和类别不同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实现食品信息追溯的主要技术方式分为以下4种。
(1)传统纸质台账的方式。通过纸质单据记录产品、人员、车辆等相关信息,实现产品的批量信息追溯。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台账容易被篡改,单据容易丢失,不能实现对产品最小单元的信息追溯。
(2)信息追溯系统+条码技术。条码主要包括一维条码、二维码和三维条码。一维条码也叫线性条码,主要是在商品条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实现追溯;二维码一般指矩阵式二维码,即人们通常使用的QR码,其优势是赋码成本较低,可直接喷印在商品上,也可以以标签的方式粘贴使用,便于渠道、终端(商超、消费)的识别。一维条码的缺点是位数短,包含信息有限;而二维码容纳数据位数多,适合大部分场景;三维条码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应用。
(3)信息追溯系统+RFID(非接触式自动识别通信技术)。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写器、数据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电子标签为追溯数据载体,由无线通信天线和IC芯片组成。RFID的优点是寿命长、能加密、防磨、防水、防磁、识读快和自动可识别,缺点是成本高、需要专用的识读设备和软件。
(4)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和信息不可篡改。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的技术特点,恰恰契合了食品信息追溯的需求,但这种技术也存在着以下3个问题[2]。①区块链原始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如果最初上链的数据存在问题,那么后续的所有人都为这些存在问题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操作,一旦甄别出数据问题后,整个区块链都需要进行更新,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数据。②跨链交易的问题[3]。随着追溯产品的增加和追溯链的延伸,产品的追溯可能不仅仅是本链内交易,不同区块链由于底层技术不同,跨链协作的难度非常大。③区块链技术的能耗问题。真正的区块链技术要实现每一次数据产生变化,链上的节点都需要进行更新,这样的能源消耗非常大。
信息追溯系统是产品信息追溯的核心,条码、二维码、RFID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追溯的所有信息(产品、人员、流通等)都是通过软件系统记录的。
目前的信息追溯系统主要有企业自主开发并自主运营、委托其他软件公司开发自主运维、SaaS第三方平台模式等几种模式。不同的运营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①自主开发运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成本高。但知识产权可控,数据有保障,形成的数据资产可以自主地进行深入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开发。②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相当于购买软件,自己搭建服务器运维,这样成本相对较高、数据安全,企业可以随时对数据进行加工与使用。③第三方平台方式,只需购买企业需要的功能,实施成本低,功能可以定制。企业需要新的功能时,新功能的开发沟通成本高,数据在提供服务的云平台上,可以随时查看和调取。
1.3.1 消费者参与食品信息追溯的情况
在食品追溯体系中,消费者是产品的最终购买者和使用者,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和参与关系到追溯体系的可持续性。有研究表明,消费者认为食品可追溯性是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非常重要。消费者也认为带有可追溯标签的食品更为安全,并高度认可被追溯信息的可靠性。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发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含义和内容了解得相对较少,需要增加这些方面的宣传和引导[4]。
1.3.2 企业层面食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
国家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生产企业是信息追溯的责任主体。据调研,企业参与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考虑的因素集中于以下4点。①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建立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信任。②树立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形象,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需求。③差异化经营,抢占市场先机。④满足下游企业和政府的要求。目前部分企业在建立食品的信息追溯体系过程中,除了考虑传统的产品信息追溯外,已经将营销和消费者互动功能融入追溯体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增强了其他企业建立信息追溯体系的动力。
1.3.3 国家层面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建设现状
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在2010年2月6日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
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各部委根据行业特点建立了不同产业的信息追溯体系,并在不同地域、不同企业进行试点实施。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中,农业农村部建立了涵盖米面、水果、牛肉、禽蛋和水产等7大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商务部和财政部把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城市推广至全国58个城市。工信部建立了奶粉信息追溯体系相关的标准和管理体制。通过对消费者、企业、国家3个层面的研究,笔者认为,政府是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监管者,有责任建立和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企业是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建设主体,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消费者是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也是实施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最终推动者。
我国在食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法律是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依据。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尚未规范化,法律法规的缺失是主要的原因。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投入逐年增加,但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方面却没有相关起支撑作用的法律法规。
标准是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依据。标准的统一便于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同时又能够在不同层级的信息追溯体系中形成联通互动。例如,各分管不同行业的部委平台,因为编码规则的不统一,无法实现各自系统内互为上下游企业的数据连续性。特别是2020年,各省建立的进口冷链食品信息追溯平台均为纵向的数据管理,一旦涉及跨省交易,很难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认。
从政府管控角度来看,生产经营主体参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建设,可以实现透明生产和有效监管,也能提升企业的产品信息化程度。但对于企业来说,参与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意味着增加投入和运营成本,企业就无法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要实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企业要投入人力管理系统,并配合生产、仓储等部门,还需要增加设备、改进生产流程,甚至需要对生产流水线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我国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信息化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这样做投入高、见效慢,甚至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人员、物料和财力等成本投入过高成为追溯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食品行业可以分为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4个环节,产业链从种植端的种子、化肥开始,最终到消费者手中,产业链长、环节多,参与的企业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作为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如果看不到经济效益的产出,在国家没有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意参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建设工作。
①消费者的认知局限。从各方面的统计来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较高,但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了解甚少,很多消费者不知道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是什么,这一点阻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功能的认知。②消费者参与追溯的积极性和渠道不足。政府和企业缺少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措施和方法。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主要的功能是保障产品信息的连续和责任可界定,目前我国的信息追溯主要还是消费者被动的参与,通过扫描产品的条码、二维码、RIFD等信息载体来实现,但对于食品安全的问责渠道并没有明确的说明。
3.1.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标准
①政府需要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需求和薄弱环节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违法的处罚力度,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5]。②政府需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统一标准,指导生产企业、软件服务企业、第三方平台建立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6]。建立统一的系统开发指导标准,明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必须包含的功能,实现可查询信息的统一;建立统一的编码规则和系统接口标准,不仅可以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传递,还能通过统一的编码规则和接口实现跨平台的信息追溯;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提升各企业自建信息追溯系统和信息追溯系统服务商的规范性操作水平[7]。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保障食品信息追溯体系的建立,统一的标准可以保障追溯数据在产品供应链上的连续性并有利于责任界定,为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管理大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3.1.2 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
食品产业链条长、产业复杂,涉及的部门众多,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起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制定各部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工作标准,实现追溯信息的跨部门共享机制。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目的是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各部门需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利用信息的连续性,在突发事件中,快速实施产品定位和召回,避免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3.1.3 加强公开的宣传引导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政府要通过各类媒体和新闻媒介对消费者进行宣传引导,通过讲座、发放宣传册、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知识,扩大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可以把追溯信息的内容链接到权威部门或媒体的政策、文章后,让消费者能轻松参与 学习。
3.2.1 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是一个跨学科的系统工程,任何单学科能力都不足以支撑企业的信息追溯体系建设。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在企业的落地实施,人才是关键,企业应当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结合企业的特点培育管理和技术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人才培训制度。
3.2.2 利用多种措施降低成本和增加信息追溯体系功能
食品信息追溯体系的建立能帮助企业实现产品数字化,提升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食品信息追溯系统除了能够满足食品安全的需求外,还可以通过系统建立起经销的管理模块,将产品的追溯数据延伸到销售终端店面,并直达消费者。这样可以增加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同时也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信息追溯体系中来。企业还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扩大产品的追溯规模,提高产品的潜在价值,降低单个物品的追溯成本。
3.2.3 其他建议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引入第三方的认证、评价机构,通过产品的认证、评价方式降低企业的成本,还能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同时,需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由行业协会引导,建立行业的自律,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任重而道远,我国要把政府监管、企业实际情况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需求作为一个整体,深层次挖掘信息追溯体系的价值。通过法律约束、标准引导、追溯的认证评定等手段,充分调动企业、行业、消费者的积极性,合力推动食品全信息追溯体系的建设,做好食品安全可控,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