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可治,相思难医

2022-11-16 11:48◎文
养生月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无药百病心病

◎文 苕

相思病,多表现为男女爱情方面的心理障碍,也有表现于其他亲情关系方面的,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在所有的疾病中,相思病属于非常难以治疗的一种。因此,也有“心病从来无药医”“心病还从心上医”“心病还将心药医”“心病难医”等类似说法的。

记载示例

明代李清《梼杌闲评》云:“宫人启奏娘娘,遣医官诊视,写下方用药,莫想有效。古语云:‘百病可治,相思难医。’过了几日,一发昏沉,不省人事。”元代无名氏《碧桃花》:“常言道:‘心病从来无药医。’这等于相思不似你,空则想里佳人,做了个色中饿鬼。”元代吴昌龄《张天师》:“你道叔父行怎不将医药来调制,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便是那仓公扁鹊成何济?”明代石天基《却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多。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清代费莫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 回:“心病难医,自己洗一回,又叫人闻一闻,总疑心手上还有那股子气。”

医学意义

相思病,是一种心理疾病,民间也有称为“风月病”“花痴病”的(电视剧《老柿子树》)。《黄帝内经》认为,过于忧思不仅引起“思伤脾”,导致饮食失调,营养不足,还会造成全身免疫功能低下,使病魔趁虚而入。南北朝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上古遗谚中已有“惟忧用老”的认识,可见相思还是引起人过早衰老的重要因素。中医经典上讲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观点,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如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出现严重后果是预想之中的事。

尽管谁都知道“心病还要心法医”是第一重要的方法,可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劝人容易劝己难”的问题,实际问题一落到自己头上就束手无策了。因此,在强调自劝自解和通过他劝帮助解脱之外,求助于心理医生的治疗当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心理医生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心理疗法也颇具特色。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情况,用解释性、鼓励性、暗示性的积极性语言,以婉转和同情的态度,把病因、预防、饮食、休息、治疗等问题向患者或其亲属作耐心、详尽和恰如其分的说明解释,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实践证明,通过患者、医生和周围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一难医之疾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相关链接

心病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情绪有关。临床医生发现,敏感、任性、主观、固执、自尊心强、自命不凡、不易接受批评的人,容易得偏执性精神病;心胸狭窄、思虑重重、依赖性强、孤高自矜、多愁善感的人,容易得抑郁症;胆怯、自卑、缺乏自信、急躁好强、自制力差的人,容易患神经衰弱;性情忽冷忽热、好凭感情办事、爱幻想、容易接受别人暗示的人,容易得癔症;懦弱、孤僻、生活懒散、对人冷漠、喜欢沉默深思的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症;生活规律呆板、没有爱好和欲望、办事犹豫不决、过分克制自己的人,容易得强迫症和恐怖症;思想不开朗、爱自己生闷气、遇事前怕狼后怕虎、忧心忡忡、沉默寡言的人,容易得更年期精神病等,这些都属于心病的范畴。

猜你喜欢
无药百病心病
海岛诗人出诊日记
无药无创调整椎管狭窄与脊柱侧弯的优势研究
时尚是个谜,万物皆可“包”
晓晓的大世界
“包,治百病”
素材积累·词语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得病?
无药可用的时代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