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设计的质量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还是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小学美术作业的设计,笔者以为可以遵循下面四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造型表现能力上有了一定提升。通过“造型·表现”,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感情。
美术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呼应了教学目标,对应了教学重难点,还反映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双减”的大背景下,美术作业的设计方向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教学目标的同时,大胆直面学生在作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地为学生减少创作表达中出现的阻碍和干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教会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自由表达,找寻自我。
在“双减”背景下,师生需秉承“物以致用”的学习思维,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有更新的课程资源和更加丰富的作业形式。
以四年级上册第19课《罐和壶》为例,笔者推陈出新,让学生用超轻黏土为主材料,动手设计一个罐和壶,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尝试用手捏、刻、画等设计造型的方法,立体再现不同罐和壶的风采。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造,课堂中展现出师生间、生生间、人与壶、壶与人的情感交流,学生掌握罐和壶的基本制作方法与步骤,制作出自己喜爱的罐和壶,体验制作罐和壶的乐趣,感受罐和壶的独特魅力。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创作的意识,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物以致用”的学习思维。
目前的“欣赏·评述”课程,作为美术课程体系的四大领域之一,也有着课程学习领域分布的不均衡,可以总结为“三多三少”:美术课程虽多,欣赏评述却少;教师讲述较多,学生参与极少;观看欣赏居多,评述理解偏少。
于是,我们打破常规思维,定制了以“向大师致敬”为主题的美术作业,通过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名画,鼓励学生揣摩大师们的创作意图,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思索,从而提升欣赏评述的能力。学生搜罗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并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同学之间也可以自由评论,增添课堂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更深入的欣赏评述奠定基础。
现在的小学生从小就接触了各式各样的数字化设备,比如给玩偶小人设计一段有趣的剧本,给自己的动画加入好玩的音乐,又或者利用特效和滤镜等,让自己的画面看上去更吸引人,教师正好利用这一特点,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塑造学生综合探索的品质。
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结合,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有好奇心就有探索欲,一些课还能适当加入当下学生们关注的流行元素,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总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做到问题新颖、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让每一位学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体会到美术作业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