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义(乐至县中医医院)
21 世纪初期,我国卫生部颁发《医生感染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其中指出医院应当关注感染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及相关的管理规范,执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以免医院传染病病原体扩散或者微生物传播。
感染控制观念是否能落实在实处,依赖医院管理者的支持。医院应当形成全范围的医院感染控制理念,在全院落实感染控制规章制度,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法律规定,强化医院每个成员对感染控制的认知,并组织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比赛。在比赛中宣传“感染防控、人人有责”的理念,让医院的每个成员参与到感染防控中。医院管理工作与临床工作存在差异,医生的工作是管理患者,而院感管理工作是面对全体患者及职工,对此,树立感染控制基本观念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应当找到着力点。比如,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紧抓职工教育工作,做好监督管理,及时反馈问题。制度是院感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制度建设不到位,感染管理则无据可依。在制度上,宏观的制度是我国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微观的制度是医院实施的感染管理制度,以规范化及系统化的模式实施,在明确的感染控制目标下监测感染质量管理及考核工作,从而降低医院的感染率,实现安全医疗目标。感染在医院的各个角落均能发生,感染控制也要贯彻到医疗工作的各个阶段。比如,医院每年组织“感染宣传周”活动,提升医务人员防范感染的意识,并降低医院感染率。定期让每个科室的人员轮流学习,在思想及行动上均重视感染管理。医院要积极落实感染管理制度,做好监督及考核措施,定期及不定期宣传感染控制制度,强化对高危科室的管理工作,包括产科及血透室、内镜室等。反馈也是感染闭环管理的关键环节,监测的数据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反馈到医院管理部门,管理部门根据数据总结问题,持续改进感染控制质量。
要想提升感染意识及感染控制行为,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为使医院中的医务人员积极改进,发现医务人员并未按照要求操作,管理人员可留下一张“提示卡”,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依从性。在院感管理过程中专人负责管理,一旦发现感染源,可及时找到责任人。在每个月度要求科室上交一篇院感控制报告,对科室院感问题进行总结,并说明科室的院感管理方法,及时解决感染问题,并切断来自临床工作的感染源。
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管床医生应当及时上报,感染科管理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发现漏报的病例,也要对责任人予以处罚。感染科每个月对感染病例发生人次及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将原因反馈给科室,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降低科室感染率。感染科要对医院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制定消毒霉菌管理规定,并对空气及水源进行检测。比如,通过ATP 生物荧光检测方法可分析医院感染情况,检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及器械消毒质量、环境消毒质量等,一旦发生问题及时督促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