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柠
【关键字】 慢阻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累”是慢阻肺患者最常说的字眼,特别是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可能相当于正常人的1/3 或者1/4,甚至更差。也就是说,慢阻肺患者吸一口气只有正常人的1/3 或者1/4。氧气不够,患者就会拼命喘气。正常人的呼吸频率通常是每分钟16 次~20 次,而患有慢阻肺的患者每分钟呼吸可达20 多次,甚至到30 次以上。当一个人每分钟呼吸30 次的时候,他一天的呼吸次数不仅仅是一个30次,而是30 次×60(分钟)×24(小时)×365(天)。人体的能量是守恒的,当患者把70%的能量都放在呼吸上时,自然就没有更多的力量做其它的事情,也难怪患者感觉特别累。
慢阻肺患者总感觉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出现呼吸困难时总会伴随一种胸腹的矛盾运动。人在吸气的时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膈肌会下降,腹部会往外膨隆,这时人的胸腔最大,气流最容易进去。而在呼气的时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随着胸廓的弹性回缩,然后腹部再回缩,膈肌也会向上回升。而慢阻肺患者在呼吸困难的时候总出现相反的动作,吸气时收肚子,呼气时腹部反而隆出,使得膈肌和胸廓产生不同步的运动,气体很不容易进入,这种现象就叫作胸腹的矛盾运动。
在呼吸康复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学会调整好呼吸模式至关重要。通常的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它也被认为是最节能的呼吸模式。
慢阻肺患者在吐气的时候由于气道塌陷,往往气吐不净,缩唇呼吸可使气道的内压增高,防止气道的陷闭,从而使每次呼气通气量上升,呼吸频率降低。具体做法如下:
1.患者取端坐位,双手扶膝,吸气时用鼻子。
2.呼气时缩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3.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 或1∶3 进行,每天练习3 次~4 次,每次15 分钟~20 分钟,吸气时默数1、2,呼气时默数1、2、3、4,逐渐延长呼气时间。
腹式呼吸
如前文所述,想要改善呼吸情况,就要避免胸腹的矛盾运动,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腹式呼吸时主要以膈肌的上下运动为主,膈肌上下移动增加了胸廓的上下径,直接影响肺部通气量。研究证明,膈肌每下降1 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250 毫升~300 毫升。
患者可取立位、平卧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置于前胸部与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经口呼出,腹肌收缩,隔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手感到腹部下降。患者每天练习3~4 次,每次重复8~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