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青
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石家庄 051530
在目前养鸡行业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有较高的传染概率,而且对雏鸡的免疫抑制有较高的干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有较高的发病概率,而且病程相对较短。对于鸡群来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能够导致多种并发性疾病存在,甚至会导致多种疫苗免疫作用失效。本文观点阐释过程中,筛选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就该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对策进行了探讨。
某养殖场的近千只30日龄非免疫鸡发病,病鸡精神萎靡,羽毛蓬松,而且有较少的采食量。通过对病鸡观察可知,其有明显的畏寒表现,鸡群常扎堆,而后几天鸡群有明显的腹泻情况发生。观察粪便,主要是白色粘稠粪便,以及水样稀粪。而且通过对病鸡检查后发现,病鸡的泄殖腔中粪便也将其周围羽毛污染。病情严重的病鸡鸡头垂地,呈闭眼昏睡状态,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后期病鸡的体温低于正常值,脱水情况严重,病鸡变得虚弱,最终导致病鸡死亡。从最初发病,到病鸡死亡,时间在5 d左右。通过对病鸡进行解剖后发现,部分病鸡的胸肌位置有出血斑,而且病鸡肾脏变得肿大,在病鸡肝脏表面位置存在黄色条纹。
在进行病鸡的实验室诊断上,具体如下。
在本文试验研究开始前,所准备的主要材料如下:氯化钠、1%琼脂板、IBD标准阳性抗原和IBD标准阳性血清、打孔器、酒精灯等。选择4周龄病鸡进行实验。
对病鸡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选择病鸡的法氏囊,使用组织搅拌器将其制备呈均浆,并对其进行3次冻融操作。随后将获取的均浆进行10 min的3 000 r/min离心操作,将上清液取出后,在-20 ℃环境下保存待用。随后在1%的琼脂板中心位置,使用打孔器进行直径是4 mm抗原孔的打制,随后在与之有4 mm距离的位置进行6个血清孔的打制,其对应的孔径是4 mm。在进行打孔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琼脂边缘造成伤害,也不能因为打孔原因导致琼脂层和皿底出现脱离。完成打孔操作后,使用酒精灯进行平皿底部位置的烘烤,一直到琼脂要溶化的时候停止烘烤,再进行孔底部的封闭操作,随后在中间孔中进行标准阳性血清的滴入。血清的提取使用微量移液器完成,在外周孔逐步进行完成稀释待检样品的依次加入,在另外一组外周孔进行完成稀释的标准阳性抗原的加入。随后在湿盒里完成平皿放置,并将二者共同放入恒温箱中,箱子温度设定是37 ℃,经过48 h放置后对结果进行观察。
在动物实验操作上,将完成制备的样品使用1号针头按每只100 µL完成到试验鸡法氏囊的接种操作。完成接种后,需要将所有接种病鸡集中关在一起,经过24 h后进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1]。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病鸡的临床症状表现、病理变化等进行分析,证实出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在发病之初,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部分鸡存在对自己泄殖腔进行啄食的情况。而且通过对病鸡的外观观察,病鸡的羽毛较为蓬松,有逐步递减的采食量,而且病鸡出现明显的畏寒以及精神萎靡表现。经过一段时间后,病鸡会有腹泻的情况发生,排泄物主要是白色粘稠以及水样稀粪,粪便导致病鸡泄殖腔周围羽毛污染。一些有严重病情的病鸡鸡头垂地,鸡眼紧闭呈现昏睡状。通过对病鸡进行解剖观察可知,病鸡的胸肌和腿肌有出血症状,而且病鸡的腺胃与肌胃间存在出血带,肝脏变为土黄色,法氏囊肿大且在表面有淡黄胶冻状的渗出物。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病鸡的法氏囊存在出血或是葡萄状坏死表现。
通过本文的实验结果研究和分析可知,对于病鸡而言,其标准阳性血清以及抗原间有沉淀线。通过这一点评价,可以印证病鸡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通过动物实验结果可知,病鸡接种24 h后进行病鸡临床症状的观察,病鸡常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继续对接种病鸡进行观察,病鸡在完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接种48 h后发生死亡的情况。通过对死亡病鸡进行病理学解剖,最终的结果也充分印证了死亡病鸡能够充分符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症状。
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的病鸡治疗而言,在为病体提供相应治疗过程中,主要是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精制蛋黄抗体2.0 mL、强力霉素10 mg的注射,同时在病鸡饮用水中加入葡萄糖和维生素C,针对所有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鸡要按照以上治疗方案至少连续治疗3 d。通过本文给出的这种治疗方案,多数病鸡在经过治疗后的24 h逐步恢复到健康状态。
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当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一般在发现感染后,要立即进行隔离,同时强化相应消毒操作。病鸡是核心传染源,要对所有鸡群同时注射法氏囊抗体,预防感染,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即便是如此操作,也可能会导致鸡群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所以在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上,精准进行治疗时机把控十分关键。当前针对该病的治疗,临床上也可以采取新支流法四联油苗免疫注射方案[2]。
在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实验分析上,本案例使用的是琼脂扩散以及易感动物两种实验方式。在实验操作上,要针对过程中问题给予较高关注。对琼脂扩散试验而言,在试验操作中,琼脂扩散速度以及反应孔距离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在进行易感动物试验接种处理上,口服和滴鼻是主要方式,但是该方式会有较长的试验等待时间,失败概率较高。
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主要控制方式是免疫和接种。但是要合理进行免疫时间的界定,要尤其关注弱毒苗首次免疫日龄的针对性筛选。
首先是要强化饲养管理工作,通过强化管理确保鸡群有较高的抵抗力。在养殖过程中要重视对鸡群饲养密度的把控,同时科学合理做好相应应激因素的把控,尽可能实现鸡群抗病能力的提升[3]。
其次是要重视消毒工作。在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虽然病鸡经过救治能够恢复健康,但是由于病毒长时间都会存在于鸡舍中,所以一旦鸡群出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对病鸡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鸡舍定期消毒,尽可能查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严格杜绝感染。
第三是要做好科学免疫。首免在12~13日龄为宜,如果种鸡未进行过法氏囊灭活疫苗的免疫,首免则应在4~5日龄为宜,然后间隔10~14 d进行第2次免疫。
第四是严格按照要求保管和使用疫苗,一般来说,灭活苗以及进口疫苗保存的温度是2~8 ℃。
目前在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上,最佳的方式就是疫苗预防。当前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养鸡场要结合当地疫情发生概率和当地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防疫对策,进行对应免疫程序的规划。科学合理进行疫苗接种,能够促使鸡群产生对应抗体,降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概率。对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而言,其有较大的危害,所以在进行防治上,笔者认为可以引入新支流法四联油苗注射方式,但是在注射过程中要遵循兽医指导。该种方法在不伤害法氏囊和减少鸡群应激的情况下,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保护力,操作也相对简单,同时也可减少鸡群接种疫苗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