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困境和对策

2022-11-16 04:32王文嘉
现代英语 2022年18期
关键词:译文医学生大学

王文嘉

(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一、 引言

二、 医学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的主要难点

(一)医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

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往往比较繁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大学英语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整体花在这门课程上的时间非常有限。 课堂外的翻译学习往往也停留在完成课后翻译练习或者备考的层面。

医学生对翻译学习的诉求主要还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医学专业学习服务,部分医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阅读一些专业文献,但接触的文本类型有较大的局限性,双语对照的版本较少。 受到医学专业英语文本特质的影响,在翻译实务中容易过度苛求术语准确性、苛求逐字对应,而忽略不同文本的不同特质,忽略原文与译文的意义对等、美学呈现等。 这一点在学生翻译传统文化相关文本时体现得尤为显著,如在大学英语六级翻译试题中曾要求翻译荷花“荷花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一句,部分学生会被文本中意象困住,难以在词汇量不足的情况下由实转虚、灵活处理,无从下手,导致失分较多。

(二)翻译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译”在最后一位,在本身的定位上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翻译往往被视为可以被机器取代的一项技能,或是将翻译视为对听说读写的一项补充。

在教学实践中,专门的翻译教学课时最少。 一部分教师本身未将翻译作为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的重点。 翻译部分往往以练习的形式呈现,缺乏专业性的讲述,教学过程也常常较为枯燥,教师给出原文,学生翻译,最后校对参考译文,无论是课堂趣味性还是实务技能的提升都十分有限。 对不同词汇、表达、句式如何处理的详细解析不足,对翻译背后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应试需求下的两难

本校大学英语课程教材选用的是《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和第三册,其中大部分选用以英语为母语作家的文章著作,鲜有结合中国国情的课文篇章,或由中国文化背景的作者撰写的文章。相应配套的课后翻译习题是独立的句子翻译,一般只针对某一词汇、词组或句式的运用,翻译为虚,语法为实,实则还是传统的以翻译讲语法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文本意义的整体把握和转换,隐去了翻译对译者全局观的要求。

期末考试的翻译试题与课后练习大同小异,却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医学有关的翻译实务相去甚远,学生应试以死记硬背为主。 在2021 ~2022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在翻译试题部分,超过70%的学生选择考前背出参考译文,而没有组织自己的语言翻译,一味追求与参考译文的一致性。 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多有中华传统文化类的选材,学生又开始大量背诵各种中国特色表达的标准译文,贴近标准化译文成了学生理解中取得高分的唯一要件,由此就形成了思考的惰性。 参考译文不应该成为黄金准则,而只是学习工具,真正重要的是参考译文下学生对自己译文的比较与深度思考,跳脱出应试需求而感受到翻译背后的规则、逻辑与审美。

(四)社会文化和技术发展的冲击

当代医学生处于网络文化空前发展的时代,电子移动设备与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接收渠道。 各种有趣的“神翻译”相较于对严肃翻译来说更加“博眼球”,对学生的翻译思路和策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哗众取宠的翻译方式给学生思辨带来了不利影响,中英文结合的一些生造词徒有趣味,对学生翻译素养的培养毫无帮助。 学生长时间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对翻译严肃性的认识不充分。

此外,各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软件以及手机应用,极大地缩短了翻译的时间。 学生高度依赖翻译软件,倾向于使用各种翻译软件得到译文初稿,再微调后形成最终译文,这种即时性和便利性虽然能够快速得到在一定程度上可读的译文,但是大大压缩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学生对英汉句式、逻辑思维的差异,以及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都受到了机器翻译的限制,只要译文在可以接受或可读的范围内,学生很少主动去对机器翻译推翻重构,探求不同翻译版本的可能性。

在脓毒症的免疫抑制阶段,由于胸腺萎缩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减少可导致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增加二次感染的可能性[32]。在多细菌诱导的脓毒症动物模型中,炎症早期使用S1P类似物(FTY-720)抑制T淋巴细胞从淋巴器官迁出,对小鼠生存率无显著影响[33]。然而,在柠檬酸杆菌诱导的脓毒症小鼠中,FTY-720长期治疗的小鼠体内病原体清除延迟,且其脾内的细菌含量显著增加[33-34]。

有了翻译软件的辅助,学生将翻译视之为无需付出更多主观能动性而通过工具和软件就能完成的学习,将字词句的翻译等同于整个翻译学习本身,误解了学习翻译背后的深层文化沟通意义。

三、 医学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的调整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医科”人才,医学院校应该提供更多课时的翻译相关课程作为素质拓展的选修课,使学生有接触不同类型文本的机会,不再局限于应试类文本和专业性文本,也能更多地探究不同译者翻译策略给自己带来的思考。 例如传统文化、中外历史、时事政论、社会民生等多样性的翻译话题应该在选修课中通过翻译训练、评价、赏析使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特点和翻译要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将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增加专门的翻译学时,针对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应该有相关的篇章翻译教学和实战,而不是以零散的句子翻译练习作为每单元的唯一翻译教学内容。 翻译训练的形式也应该更加丰富,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借小组形式呈现,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同学互评。除传统的翻译练习外,翻译批评、译作赏析也应该成为学生翻译实践中的一部分,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对译作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尤其是对中文文化主题的翻译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底蕴,提升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也不应以四六级考试为唯一指导方针而只停留在笔译层面。 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在访问交流、医疗合作、联合研究、国际会议等场景中都有口译需求,口译入门训练也能为医学生增加一门实用技能。

(二)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对翻译上有丰富实践或研究经验的教师应予以关注。 教研室就翻译专项教学定期进行培训、研讨、集体备课等,增进交流互鉴,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此外,积极吸纳英汉双语能力突出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与以中文为母语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展合作授课模式,结合英汉语言、文化、思维差异,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打开新的翻译视角和思路,开阔眼界,丰富课堂内容。

大学英语课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双语素材和其他教学资源,高校应围绕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课程资源等三大部分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建设。[1]从硬件环境来说,构建专门的语音教室或者虚拟仿真教室,学生能够获得访问交流、演讲汇报等身临其境的情景体验,模拟各种口译场景和角色,更好地体现交互性以达到更加真实的口译场景模拟,帮助医学生在步入职场前就积累了丰富的口译经验。

软件建设包括构建针对医学生的语料库,收录重要的双语教材、科研论文、新闻报道、会议汇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还可以建立医学术语翻译语料库,帮助学生有效搜索高频和常用医学专业英语词汇,使翻译学习能够真正惠及专业课程学习,架起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桥梁。

在学习资源方面,在每一个单元的话题学习完成之后,都要为学生提供配套的拓展阅读材料,挑选有价值的素材作为翻译练习文本。 配以相关话题的视听材料,在训练听力的基础上进行听译练习,对视频音频的文本内容先听记后翻译;以及听说练习,听说分别为中英文不同语言,进行转换后再简要复述主旨大意。 由此将听力、翻译和口语有机结合,能够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摆脱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不再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孤立开来。 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例如可以就一个单词、一个句式进行头脑风暴,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译文;或提供某一文本的不同翻译策略和译文,由学生自己进行比较评判、互相说服,组内达成一致后在班级中讨论分享,通过交流互鉴、集思广益,达成合作学习的最终成果。 或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扮演facilitator 或organizer 的角色。[2]由学生来组织翻译课,决定讲授的文本题材,决定何种授课方式,与教师一起完成备课后实施,由此学生能发挥更大主体性,教师起配合和推进作用,帮助组织好课堂,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增强学习效果。

同时翻译教学应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软件和工具,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融合线上教学。 如课后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要求学生模拟会议模式,两人一组,分别扮演说话人和译员,设定话题要求,自行完成讲话稿的撰写和翻译,拍摄短片上传至线上,展开交流、鉴赏和评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写作、表达、翻译能力,增强合作意识,还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译员的职场工作状态,丰富职业体验。 教师在讲授医学相关课文话题时,可以结合医学英语制作微课,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和术语,助力医学生专业学习。 为了弥补课堂翻译教学课时的不足,可将不同翻译技巧和文本的重点、难点作为课后线上慕课学习的补充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翻译式”的医学英语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此外,针对医学生的翻译教学应进行跨学科的深度融合,在翻译教学中融入医学翻译特点和常用技巧,例如通过构词中词根词缀的讲解扩充医学术语词汇量,帮助学生更加顺畅地阅读专业文本,摆脱习惯性查询生词的旧习,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在本校目前的成绩评价体系中,翻译仅占期末考试成绩的15%,占大学英语课程总评成绩的7.5%。 考核方式为单句中译英,此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一则没有有效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篇章翻译接轨、考验学生谋篇布局的整体规划和翻译能力,二则变相鼓励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课后练习的“参考译文”而获取高分,助长了学习惰性。

以多元评价取代单一的成绩评价方式,是对翻译教学效果评价的改革方向。 除期末考试外,过程性评价中也应该给予翻译更大的比重倾斜。 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多思辨空间进行翻译批判和翻译赏析,不以“标准译文”限制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译文评价可以结合线上工具给予学生即时反馈,避免了线下教师批改的滞后性。 通过itranslate、批改网,学生一键提交后系统就能对基础错误进行批改,大大提高了学习反馈的时效性,学生能立刻根据系统反馈对译文做出调整,能与参考译文进行对比,思考二者的不同之处与改进空间。 这里并非鼓励学生视参考译文为满分答案,而是将其作为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及时拓展知识、领悟技能。

(五)翻译学习氛围的创建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双语思维的转换,课堂活动的设计能使学生感受到翻译学习的乐趣。如在文化差异单元,可以给学生一些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英文表达,让学生小组竞赛,最快对应出相关的中文表述。 通过趣味游戏与翻译的融合,学生能感受到翻译学习的乐趣,享受探究、钻研、反思、提升的过程,培养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为鼓励学生重视翻译,本校今年开展了浙江省笔译大赛的校内选拔赛。 通过举办翻译比赛、口译比赛、医学翻译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在校园中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翻译学习氛围,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参赛学生更加钻研翻译,关注对译文的精细化提升。

对高年级已经结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大学英语教研室可以与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合作为其义务开设译文诊断服务。 学生带着平时学习中碰到的棘手翻译问题,课外阅读中的难点,或者希望润色提升的译文、论文摘要等,与教师进行一对一沟通,使学生在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之后,能够保有学习热情,得到持续全面系统的评价反馈和意见建议。

四、 结语

医学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应该融合院校特色,以培养高水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医学人才为目标,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应该始终服务于这一目标。 目前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求他们更多地投入于专业学习,医学院校中大学英语课程翻译教学的占比又相对较低,技术的便利降低了翻译的门槛和难度,弱化了翻译的重要性,这都是大学英语强化翻译教学的不利因素。

但是通过适当调整课程大纲,开设素质课、选修课,提升教学师资水平,灵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线上线下各种学习资源和途径,以及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缓解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困境,帮助医学生提升双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医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有助于医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增强综合文化素养,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推动创新思辨,为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医科”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译文医学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至善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