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措吉
青海省德令哈市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青海德令哈 817000
母牛产后瘫痪又被称为低血钙症、乳热症。通常在母牛分娩过程中突然发病,造成母牛体温下降、四肢瘫痪、呼吸减慢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随着我国养牛业的不断发展,该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因此,饲养工作人员需积极防治母牛产后瘫痪,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促进我国养牛业快速发展。
母牛分娩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血液中的钙离子会快速的流失,从而导致母牛在分娩后处于低血钙的状态,这也是造成母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母牛在分娩后血液中的钙离子会进入到乳汁中,从而导致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较低,另外,由于妊娠后期的母牛体内犊牛快速生长,因此会对母体的器官产生挤压,造成各器官功能下降,进而影响了钙离子的吸收,母牛体内缺乏钙离子生产后会导致瘫痪。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妊娠期母牛及分娩后母牛的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钙的补充,防止母牛出现产后瘫痪的现象[1]。
母牛脑部缺氧也可导致四肢活动无法协调,从而出现瘫痪的症状。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母牛体内的犊牛会对母体各器官产生压力。分娩后的母牛腹部的压力会迅速降低,从而出现代偿性出血,母牛中枢神经系统缺氧,产后出现神经兴奋的现象,从而可引发产后瘫痪。
除了低血钙和脑部缺氧外,造成母牛产后瘫痪的原因还包括饲料。实际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一味追求经济回报率,对母牛使用低质量饲料,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诱发产后瘫痪现象。另外,过多的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可导致母牛瘤胃功能受损,出现代谢性疾病。机体内镁元素含量较多也可导致母牛神经兴奋。因此,为防止母牛产后瘫痪,要注意日粮品质及矿物质的含量。
母牛分娩过程中,由于胎位不正需要进行助产。在助产过程中,胎儿被用力向外拉扯,从而导致阴道和子宫内膜受损。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出现瘫痪现象[2]。
年龄因素也是造成母牛产后瘫痪的重要原因。随着母牛年龄的增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无法更好的吸收饲料中所含的钙、磷等矿物质,从而造成血液中钙离子水平降低,引起产后瘫痪。
妊娠期母牛在分娩后1~3 d内通常表现出产后瘫痪症状。目前可将其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两大类。
典型症状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沉郁阶段、瘫痪阶段以及昏迷阶段。病情初期,沉郁阶段的母牛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烦躁不安、乱动、食欲下降、反刍停止、排泄异常、四肢不断踏地、肌肉震颤、体温下降。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瘫痪阶段的母牛开始出现瘫痪症状。此时母牛表现为瘤胃鼓胀、产奶量下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运动困难、喜卧、头部前伸,四肢伸展、瞳孔放大,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弱。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牛表现出体温下降、呼吸缓慢、脉搏微弱、流涎、昏迷,甚至部分病牛出现死亡。昏迷阶段的部分母牛会进入假死状态,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否则可造成其真正死亡。
非典型症状的病牛主要表现为鼻镜干燥、站立困难、精神不安、四肢踏地、食欲下降、运动困难、背部呈现S型弯曲,体温稍有降低。
母牛妊娠期间需要补充适量的骨粉,以实现钙、磷等元素的补充。另外,母牛分娩前后需降低精料和高营养饲料的饲喂量,调节钙磷比,避免其分娩后血液中钙元素降低。母牛在分娩后禁止立即挤净乳汁,挤奶量应为总产奶量的30%~60%。产后一周后可正常积奶。另外,做好牛舍的保温工作,铺设足够的垫草。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牛每天需进行适量的运动,接受足够的光照,从而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改善饲养环境,保证环境的干净、卫生,避免出现环境应激反应。
母牛在出现产后瘫痪后,可根据实际病情进行钙元素的补充。一般可选用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葡萄糖酸钙和安钠咖的混合药液进行治疗。对于伴有炎症的病牛还需适当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抗炎治疗。患病母牛需连续使用3 d药物,随后对病情进行判断,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注意静脉注射药物时,应控制注射速度,避免注射过快。
除静脉注射治疗外,还可通过使用中药进行治疗。通常采用四物汤加味,选用党参、当归、苍术、熟地、川芎、白芍等药物进行煎煮,然后给病牛进行灌服。每天灌服一次,连续灌服3 d,3 d后对病情进行观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服用药物。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选用乳房送风方法进行简单、有效的治疗。该方法是通过向患病母牛的乳房中输送空气,从而刺激乳房的神经末梢,提高大脑兴奋。同时也可提高乳房内的压力,促使乳房血管受到压迫,抑制血流量,减少泌乳量,从而防止血液中钙离子水平的降低。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做好乳房的杀菌消毒工作。操作时需将乳汁全部挤净,随后用酒精对乳头和乳导管进行消毒,然后轻轻向4个乳区内注入空气,直到乳房皮肤适度膨胀即可停止注入。注入完成后,将乳导管慢慢取出,随后按摩乳房,最后用纱布将乳头扎住,避免空气溢出,2 h后可将纱布解开。
综上所述,母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奶牛生产前后,饲养人员需密切注意母牛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并确诊该病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其快速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