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中
广东省兴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兴宁 514500
猪气喘病的形成是不分季节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病发率相对比较高,并且该传染病的涉及范围较广,不同品种、年龄阶段的猪均有可能会被传染,空怀母猪和成年猪大多会呈隐性或者慢性经过,一旦传染上之后病原体很难消除。对于病发的猪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疫苗注射,会进一步导致猪气喘病的持续发作,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进而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收益问题。
虽然猪气喘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作,但是潮湿、寒冷多雨的季节病发率高很多,这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由于天气的变化会给饲养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以及相关的饲养管理水平也会对猪群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猪群感染猪气喘病的概率。
猪气喘病的传染效果,针对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地影响。其中断乳仔猪和哺乳仔猪由于体质较弱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而断乳的仔猪、怀孕后期的母猪以及哺乳期的母猪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一般是由患病猪以及隐性带菌猪通过喘气、咳嗽、打喷嚏等方式进行传播的,并且根据调查显示,患病的猪在临床病症消失后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之内,依然能从体内排出相关的病原体。
该病症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猪群在饲料品质较差、营养不良以及养殖场环境不通风、潮湿阴暗、拥挤寒冷的情况下会导致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很大概率上会产生猪气喘病,而在相对良好的饲养环境下猪群会有着一定的自然恢复的倾向。猪气喘病一般在临床上根据发病情况的不同,分为慢性、隐性以及急性三种类型。其中慢性的病症大多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的,常在育肥猪、后备猪以及架子猪等类型的猪群中见到。这些猪群在前期的进食状态相对正常,但是会有流鼻涕的现象,而在后期患病猪会出现便秘的现象,因为温差的变化在运动、进食等活动中出现异常,并且会伴随着长期的气喘,咳嗽严重的会在咳嗽时呈痉挛性,一般病程可以持续近两三个月[1]。
隐性的类型在饲养过程中一般不易察觉,虽然没有较为严重的症状,但是患病的猪群会因此而食欲不振,偶尔会出现咳嗽甚至生长缓慢的现象。在临床中一种急性型病症,经常会在新感染的猪群以及新建的猪场中出现,一般会发生在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以及仔猪中,患病时会出现厌食、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剧喘以及腹式呼吸明显等现象。
由于猪气喘病受到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因此相关养殖人员应该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定期的进行消毒处理,保证猪舍环境干燥通风。同时也应该针对猪群的需求以及密度,制定出相对合理的饲养制度,使得猪群得以保持营养的均衡。定期的对猪舍进行通风以及日常的驱虫工作,对外来的车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来物的污染,进而降低猪群的患病概率。在对养殖场进行定期的清扫消毒工作时,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应该尽量选择对猪群刺激较小的消毒液。对于猪舍中的粪便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从源头出发阻止病原的再生[2]。
猪群保持营养均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发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喂养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猪群制定出贴合实际的饲养方案,尽可能地保持猪群的营养平衡。为了提升猪群的免疫能力,养殖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季节选用应季的猪饲料对其进行喂养,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猪群的健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的损失。另外,饲养人员应该特别注意猪气喘病的高发期,在此段时间对猪群进行喂养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药物,搭配着营养均衡的饲料进行喂养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强猪群的免疫力,进而有效的降低疫病的感染率[3]。
相关的养殖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相关的疫病防治意识,才能给养殖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猪气喘病得不到有效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相关的疫苗防治工作不到位。本身在猪场养殖中的疫病种类就多种多样,猪气喘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疫病类型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由于缺乏相对的防治意识,在出现问题时会发生误诊的现象,因此便会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便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感染。相关的部门应该对疫病类型进行宣传普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4]。
做好相关的疫苗管理工作,对猪群应该定期的注射疫苗,根据具体情况应该制定出贴合实际的疫苗注射流程。对于出生7 d后的仔猪,应该进行疫苗注射,此后每两周要进行一次。在换季温差较大时应该尤为注意相关的疫苗注射工作,虽然疫苗注射工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疫病发生的概率,但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猪气喘病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