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与出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2022-11-15 13:15刘洪权韩正非徐玉玉
出版广角 2022年17期
关键词:出版学编著书目

刘洪权?韩正非?徐玉玉

【摘要】  建设出版强国的国家战略和出版产业的进化升级,对出版学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新时代出版人才的紧迫要求,出版学科知识体系已然到了整体性变革的阶段。文章论证了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在出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中的必要性,并提供了推荐书目方案。方案具体分为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出版史三个类目,所选书目反映出版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以自主知识产品即国内出版学的力作为主体,适当吸收国外出版学科的经典著作,有助于完善出版学科知识体系。

【关  键  词】出版学;推荐书目;知识体系;构建

【作者单位】刘洪权,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家新闻出版署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出版智库;韩正非,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徐玉玉,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0-4;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7.005

我国高校出版学教育至今已有40年的发展经验。1983 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开设四年制“图书发行学”本科专业,填补了我国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中的空白,成为我国出版学和出版学高等教育的开端。截至 2019 年,全国共有 721 所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其中,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点 71 个,数字出版专业建设点 19 个,每年培养近 5000 名出版学专业的本科生[1]。近年来,为出版产业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出版学学科,在出版产业和高等教育的社会场域内压力剧增,一是业内学者认为出版学科教育未能有效满足出版产业的人才需求,二是出版学科没有被列入教育部1998年一级学科目录。出版学科在高等教育场域内非一级学科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 出版学科知识体系已然到了需要进行整体性变革的阶段。

一、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与出版学科建设

2020年,教育部启动专业学科目录调整,出版学界、业界众多专家借此契机,强烈呼吁将出版学升为一级学科,以此提升出版学学科建设水平。业界学者如聂震宁、于殿利、郝振省、方卿、张志强等撰文论证出版学科作为一级学科的必要性,掀起了出版学科建设论证的热潮。聂震宁认为,2020年是新一轮学科目录的调整期,教育部应将出版学设为一级学科,理由至少有五个:出版业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需要;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版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出版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出版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新闻学、传播学和出版学是3个平行的学科,教育部应将目前的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调整为“新闻出版传播学”,让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合理地跻身于一级学科的行列[2]。张志强认为,中国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只有将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才能解决目前出版教育中的问题,进而推动出版业的发展,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出版各界的努力也使这一设想成为可能[3]。

众多学者强调了设立出版学一级学科的必要性,并从人才培养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三个层面,对如何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的编辑出版学学科,展开了一系列探讨。周蔚华提出中国特色出版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导论、出版主体、出版客体、出版过程、出版管理、出版效果六个部分,并从不同角度阐述出版定义、服务对象、出版产品属性以及出版活动顺畅进行的保障条件等[4]。方卿将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引入出版学科建设,认为范式的建立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常规学科必然有其学科范式。深入研究学科自身的范式,对处于“前学科”时期的出版学来说具有深刻意义。挖掘学科自身的范式有助于规制学科发展,推动其走向成熟。库恩在定义范式时,曾明确教科书或经典著作是构成范式的七个要素之一[5]。经典范例成为构建独立的出版学科范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科范例的经典性是衡量学科范例的学术质量与认同度标准的指标之一,具体表现为范例对学科研究对象的洞察深度以及学科共同体对其学术价值的认同度。也有业内杂志编辑曾鼓励国内的专家学者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开具推荐书目,但结果不甚理想。由此可看出设立权威、专业的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在出版学科建设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现状

清代学者、考据学家王鸣盛在其学术名著《十七史商榷》中指出:“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也。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则终是乱读。”[6]专业推荐书目对形成学科共同体有示范和传承的作用,因而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普遍重视。如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推荐阅读书目》包括:语言学类参考书目;文学类教材、参考书目、作品、工具书;全系必修教材、参考书;文献专业必修教材、参考书[7]。

出版学专业阅读推荐书目的话题是近年出版学界关注的焦点。2019年,出版学研究的核心期刊《出版科学》发布了《阅读中的青年学者:2019 年编辑出版学阅读书单》一文,内含21种学科青年学者的年度阅读书籍。此外,2021年发布的《阅读者的力量:2020年编辑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书单》内含18种学科青年学者的年度阅读书籍,2022年发布的《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推荐·2021》内含21种学科青年学者的年度阅读书籍。编者按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即3年来书单越来越长,但主题越来越离散。这大致表明出版学青年学者在学科认同方面的某些特点。一是出版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不确定性,书单中超 7 成主题游离于出版范畴之外。二是出版学学科性质的“交叉融合”,书单主题虽然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但有不少涉及交叉或邊缘学科。三是对出版学学科范式与研究方法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书单中近半数主题直接关乎范式和方法研究。上述书单暴露了学科发展的诸多问题。如业界关注周边或外围领域过多,关心学科核心领域不够;业界讨论相关学科理论问题较多,关注本学科基本理论问题不够;各学派以自说自话为主,缺乏交流或争鸣的主题等[8]。

2020年,陈莹、王楠调查了26 所拥有编辑出版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的官网,获得了武汉大学等10 所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书目清单,整理后共获得192 本专业必读书目,其中,学术型学位必读书目 120 本,专业型学位必读书目 72 本。上述必读书目反映了当下出版学知识体系较为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暴露了出版学知识体系的严重缺陷。研究者认为,培养单位对除基础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重视程度还不够,硕士研究生的知识视域狭窄,知识广度和深度不足,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滞后[9]。除了此项研究,笔者在百度上搜索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或必读书目,发现浙江传媒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必读书目等书单,为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的建设作出了有益尝试,但仍有可完善的空间。

三、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的架构思路

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展示的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作为一门应用型社会学科,出版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只能来自出版实践,尤其是当代出版实践。因此,体现当代出版的国家战略、产业升级需求,以及出版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架构的必然逻辑。

1.服务国家出版战略

21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出版工作,设立了多项国家出版工程,如主题出版工程、国家出版基金、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等。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第一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确定了出版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主题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并明确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的目标。为国家出版战略的实施培养新时代出版人才,不仅是出版学科的应然责任,也为出版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服务当代出版产业升级的需求

当代出版产业处于由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型的时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出版、自出版、知识付费、有声出版等形态的出現,以及出版产业技术层面和商业模式层面的创新,对出版产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出版教育必须紧跟产业实践,培养产业紧缺的数字出版人才和面临断层危机的传统出版人才,及时更新出版专业书目,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

3.服务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的需求

在出版一级学科的讨论中,部分学者对出版学二级学科的设置即知识体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万安伦等认为,出版共有六大基本属性,基于此,学界可将出版学细分为理论出版学、应用出版学、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3个二级学科,即新时代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10]。出版学科的设置方向也有国外经验的借鉴。如张志强介绍了最新的英国学科目录系统中出版学的学科归属,出版学科由原来的4个二级学科变成了3个:出版(100925)、电子出版(100926)、在线出版(100927)[11]。出版史学是出版学研究中成果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领域,也是构建出版学科体系的基础。范军、李芳馨认为,若业界想将出版学当作一级学科开展学科建设,就要基于出版史学的理论建构。成熟的出版史学能够有力推动出版学的确立,出版史学的学科体系可以分为出版制度史、出版活动(包括生活)史和出版思想史[12]。

四、融合出版视野下的出版学推荐书目方案

基于上述思路,本书目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为统领,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强国为奋斗目标,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和话语体系供给经典著作这一知识版块。具体来说,书目方案分为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出版史三个类目,所选书目反映了出版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以自主知识产品即国内出版学的力作为主体,适当吸收国外出版学科的经典著作,内含50种推荐书目,以构成出版学科的基础知识体系。

1.传统出版

传统出版学科学术积累较为深厚,是高校出版教育的主体内容。笔者将传统出版推荐书目分为六个部分。

一是出版及相关理论著作。主要有:习近平的《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重要文献选编》编委会选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14年);方卿、许洁等编著的《出版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由约翰·B·汤普森编著,张志强等翻译的《数字时代的图书》(译林出版社,2014年)。

二是出版经营管理相关著作。主要有:肖东发主编的《出版经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由克拉克、菲利普斯编著,李武翻译的《透视图书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年);由阿尔伯特·N·格莱科、克拉拉·E·罗德里格斯、罗伯特·M·沃顿编著,丁以绣、林成琳翻译的《21世纪出版业的文化与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三是编辑实务相关著作,包括选题策划、编辑、校对和印刷等内容。主要有:聂震宁的《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易图强编著的《图书选题策划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陈颖青编著的《老猫学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杰拉尔德·格罗斯主编,齐若兰翻译的《编辑人的世界》(新星出版社,2014年);陈丽菲编著的《现代图书编辑实务教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黎洪波、利来友编写的《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五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四是装帧设计与印刷相关著作。主要有:潘昱含编著的《基于视觉体验的图书装帧设计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年);李迪主编的《装帧设计》(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孟婕、万正刚等编著的《现代印刷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

五是图书营销相关著作。主要有:方卿、姚永春编著的《图书营销学教程》(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常晓武、李鲜编著的《图书营销7堂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由约翰·克雷默编著,张志强等翻译的《1001种图书营销方法》(译林出版社,2016年);王薇、陈冰洁、史文雯编著的《新媒体营销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秋叶、邻三月编著的《社群营销实战手册:流量运营+私域转化+团队建设+品牌打造》(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年);徐冲编著的《做书店:转型期中国书业的终端记录(增订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六是出版法规和版权贸易相关著作。主要有:黄先蓉编著的《出版法规及其应用(第3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阎晓宏的《难忘版权十三年》(知识产权出版社,2021年);张洪波的《新著作权法与热点案例评析:中国版权法治观察》(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姜汉忠编著的《版权贸易经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彼得拉·克里斯蒂娜·哈特编著,尹岩松翻译的《版权贸易实务指南》(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年)。

2.数字出版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数字出版产业的目标为产业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关研究著作也不断涌现。笔者将数字出版推荐书目分为数字出版理论和数字出版实务两个部分。

一是数字出版理论相关理论著作。主要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写的《数字出版基础(2020年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徐丽芳、刘锦宏、丛挺编著的《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数字出版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陈洁编著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陈颖青编著的《数字出版与长尾理论》(华夏出版社,2013年)。

二是数字出版实务相关理论著作。主要有:陈昕编著的《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格致出版社,2015年);张新新的《智能出版:现代出版技术原理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21年);李俊、魏炜、马晓燕主编的《新媒体运营》(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雷波编著的《短视频创业:文案脚本、拍摄剪辑、账号运营、DOU+投放、直播带货宝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年);陈达远编著的《微信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运营一本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周荣庭的《运营科普新媒体: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由李燕、戴燕撰写,王维编写的《知识付费社群:打造价值型文化生态圈》(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

3.出版史

出版史不仅是对出版现象的历史考察,还对当下出版学学科合法性的建构起到核心作用。有学者将出版学与其他板块(如出版理论、出版实务等)进行对比,发现出版史学的学科合法性更强。这些学者认为,若学界考察出版史学合法性的经验取向和规范取向,能够增强出版学的部分合法性[13]。笔者将出版史推荐书目分为出版史理论和出版史研究著作两个部分。

一是出版史研究理论相关理论著作。主要有:由戴维·芬克尔斯坦、阿利斯泰尔·麦克利里编著,何朝晖翻译的《书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12年);由罗伯特·达恩顿著编著,萧知纬翻译的《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是出版史研究著作。主要有:傅璇琮、谢灼华主编的《中国藏书通史》(宁波出版社,2001年);肖东发等编著的《中国出版通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王余光主编的《中国阅读通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张秀民编著的《中国印刷史(增订版)》(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万安伦编著的《中外出版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姚福申编著的《中国编辑史(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由包筠雅编著,刘永华、饶佳荣等翻译的《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李家驹编著的《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商务印书馆,2005年);吴方编著的《仁智的山水:张元济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由伊丽莎白·爱森斯坦编著,何道宽翻译的《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新时代国家出版发展战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出版产业的进化升级,带来了出版业态的融媒多元,出版学高等教育亟须适应融合出版时代的人才要求。出版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实践只有进入整体性变革的阶段,才能助推出版产业的发展,实现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本文提出的出版学专业推荐书目力图界定出有核心区域和交叉区域的学科知识体系,以期为出版学科范式的构建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徐丽芳,赵雨婷,田峥峥. 出版学学科建设回顾与展望[J]. 图书情报知识,2020(5):79-93.

[2]聂震宁. 出版学应该成为一級学科的五个理由[J]. 现代出版,2020(3):5-10.

[3]张志强,杨阳. 时代之需:出版学设为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中国出版,2020(4):3-8.

[4]周蔚华. 中国特色出版学理论体系建设论纲[J]. 现代出版,2022(1):5-18+101.

[5]方卿. 关于出版学“学科范式”的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2020(5):5-13.

[6]徐雁,谭华军. 目录明,方可读书:推荐书目、影响书目、畅销书目与读物推广[J]. 图书馆杂志,2014(4):30-36.

[7]北大中文系必读书目![EB/OL]. (2022-01-03)[2022-08-20]. https://mp. weixin.qq.com/s?src=

11×tamp=1666683731&ver=4125&signature=2VmvczCtUg5trO4lFJughkl166kluKb6iS6Y4DPbzjW848pNGavmznrtBlOkHk94-e4TBNpB4zESL090Q3MtU2oRWQo97z2Jyaph6jKMVZsahyZF8mfQyvyOkhpwvT88&new=1.

[8]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推荐·2021[J]. 出版科学,2022(1):114-128.

[9]陈莹,王楠. 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基于国内部分高校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的内容分析[J]. 出版科学,2021(4):5-13.

[10]万安伦,刘浩冰. 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的历史依据、理论价值和实践路径[J]. 中国出版,2020(12):18-23.

[11]张志强,乔晓鹏. 中外学科目录中出版学的设置与比较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20(8):81-90.

[12]范军,李芳馨. 出版史学的建构与出版学的学科发展[J]. 编辑学刊,2020(5):6-12.

[13]范军,欧阳敏. 论出版史学对出版学学科合法性的建构[J]. 出版广角,2020(16):10-14.

猜你喜欢
出版学编著书目
米小圈笑园
季进编著《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增订版)书影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汕大高教所陈小红教授编著的编著的《潘懋元先生与汕头大学》出版
出版学的学科分析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