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将一步一个脚印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其中,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戰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一战略部署不仅立足局部和当前,更着眼全局和长远;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效率提升,更牵动共同富裕、社会公平;不仅影响一时一地,更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非凡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审时度势地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华大地,东西互济、南北协同,城乡协调、陆海统筹,发展“差距”变追赶“势能”,单个增长极变多个动力源,纵横联动,气象万千。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新思路来破解。比如,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矿区城市发展活力不足,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21年全国城镇化率提高到64.7%,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依然需要攻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持续满足城市发展及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怎样使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何以使改革发展惠及全体城乡居民?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有序集中与适度分散并举,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布局;坚持精致建设与智慧治理并重,持续锻造城市发展品质;坚持繁荣城市与振兴乡村并行,持续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为此,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增强都市圈发展活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也就成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再宏伟的长卷,也需一寸一寸铺展;再壮阔的征程,也需一步一步前行。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不负时代的呼唤,不负人民的期待,推动区域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城乡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