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学:重在播种,要在入心

2022-11-15 16:06:40方舟重洋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塔山绍兴传统

方舟重洋

绍兴塔山中心小学学生在沈园研究“钗头凤”(绍兴塔山中心小学 / 供图)

已是丹桂飘香的时节,刚学完语文第三单元,在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课堂上,一场“民间故事我来讲”的课堂展示活动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的同学将自己所喜爱的本地民间故事娓娓道来,生动的表情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相得益彰,台下学生们一脸专注。

课后,孩子们还通过实地考察,寻访名人踪迹。以书圣王羲之为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题扇桥”“躲婆弄”等故事中现存的城市地标,切身体会了王羲之与卖扇老婆婆的传神故事。

这是塔山中心小学“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生动一课。这样从统编教材中的故事生发,又与绍兴乡土文化紧密结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几乎每周都有。“在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接触、产生联结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才能深入学生之心。”浙江绍兴市塔山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叶燕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9月2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其中强调“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校园内外,老师们和社会各界开动脑筋、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首都師范大学教授徐勇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像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一般, 要有耐心,着眼长远,且符合教育逻辑、原则和规律”。

“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她的每个字都能成为一首诗、一幅画,那一定是中国。”今年3月,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美术教师张杨在学校开展的“甲骨文大课堂”上这样说。

如何做到将晦涩难懂的甲骨文融入到日常课程讲授中,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别出心裁。

“学校希望通过美术加语文共同教授的方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孩子们身边,这是我们的教育初衷。”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校长姚晶说。

据了解,学校为了实现甲骨文与学生之间的“无缝连接”,鼓励老师利用各种手机软件,以中华民族悠久的生肖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将十二生肖与甲骨文相结合,并根据学生提交的美术作业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张杨说:“当时,孩子们处于居家学习期,我利用主播这种形式,让孩子们摆脱了居家学习的疲惫感,认识了12个甲骨文文字,还掌握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认可。”

作为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余晓平(化名)也善于在课堂上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其实内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向一二年级的学生讲课的时候,就喜欢将知识点编唱成童谣或儿歌。这种讲课方式,孩子们也容易接受。”余晓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无独有偶,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在“传统文化进课堂”上也有新故事可讲:在传统历史课的基础上,将关键历史事件及文化人物案例的要素提炼出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历史课本剧”的编排展演。该校初中历史教师龚其彬(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学生对于这类活动的参与热情总是很高,在整个过程中也非常专注。”

不仅如此,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将中庭草坪化身为校园实验田,使其成为以传统中草药文化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园地。草木蔬果、植物放大镜、博物写生台以中草药为媒介,将共建花园和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构成新奇的户外课堂。在2022年暑期跨域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认识了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中草药植物,如金银花、灯芯草、野玫瑰等等,了解其药用功效。

济南龙德学校创新设计成语接龙、故事接龙等传统经典海量阅读课程,融入日常语文教学中。北京怀柔区第三小学结合每个中国传统节日开展“孝老敬亲、四爱一孝”活动,并设置“每周一课、每日课训、每周一诗”,每学期组织开展班级、年级、校级《诵千古诗词,做慧信少年》诗词大赛,评选校园诗词达人参加市、区级比赛。绍兴市秀水小学全年级每周都有《绍兴民间文学》拓展课,通过学习“绍兴童谣”“绍兴民间故事”“绍兴民间俗语”等等富有越地文化特色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绍兴历史、人文、习俗等风土人情的了解……

“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必须遵循他们的天性、兴趣与爱好,循序渐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健康、持久和有效地开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长徐勇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结合地方特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拉近学生距离的有效途径。无论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都应该努力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佐证、解释。典籍里的内容,许多都可以从地方文化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它们之间是一种‘理一分殊、万川映月’的关系——就像天上有一个月亮,地上有多少河流就有多少月亮的影子。”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综合组传统文化小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湘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深秋时节,北京香山红叶似霞,远远望去如丹色浸染,引得游人驻足观看。欣欣是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与家人一同来到香山搜集红叶,完成在校语文课“节气连连看”的课程作业。

四川博物院的小讲解员带领观众参观展览(刘坤/摄)

“亲眼见到课本上的红叶,我知道了香山叶子红了也就是‘寒露’到来的时候。我打算收集好看的红叶拼成一幅画,然后可以放在班级展示栏里。”欣欣说。

看似简单的课程作业,背后则体现了学校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浩瀚精深,如何运用好这份宝贵资源,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浙江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有妙招。在叶燕芬的回忆中,统编教材中的诸多课文都与绍兴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如陆游的《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走近鲁迅’中,《少年闰土》的故事就发生在鲁迅家的‘新台门’”。同时,叶燕芬带领教师搜集选取“越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编印成校本读物《国学启蒙读本》并引入课堂的教学进行初步实踐。

当地丰富文化底蕴的融入,让塔山中心小学的语文教育得以厚植乡土文化,凸显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塔山中心小学根据语文课程单元人文主题和课文主旨,随文融入“越地名士精神”“越地名胜古迹”“越地民风民俗”“越地特产风物”等知识点,开展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记下收获,写成各具特色的研究报告。

诸如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大禹治水》,孩子们可以去参观大禹陵,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结合一年级上册四单元的课文《小小的船》,孩子们可以去东湖坐乌篷船,从这小小的船里看绍兴;结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中国美食》,孩子们可以去品尝“十碗头”,记住绍兴的味道……

“乌篷船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小,但文化价值丝毫未减,在如今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纯朴自然的美越来越多被世人欣赏。如何保护这承载着唐宋诗词意韵的乌篷船,值得好好研究探索。”这篇语文课堂实践小报告文笔起落有致,韵律悠长,作者是塔山中心小学学生董乐怡。在她的报告中,通过自己亲身走访、体验、观察,将当地乌篷船的过往娓娓道来。在“之江汇教育广场”网站的叶燕芬名师工作室窗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徐勇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像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要有耐心,着眼长远,且符合教育逻辑、原则和规律”。

“在现阶段,重点应将评价体系设置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端,能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传统文化,自觉走进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之中,应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首要因素。”

随着“传统文化进课堂”走得越来越深,为社科类课堂带来诸多关注度的同时,传统文化课堂怎么做好增质而非增量,受到多方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加深教师队伍自身业务能力是促进“传统文化进课堂”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教师而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拥有广博的学识尤为重要。”徐勇说。

沈湘平认为:“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补一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一线教师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我们就要自觉去‘补课’。”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敏感性比较重要。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还停留在写字技能上。而有文化敏感性的教师在教‘日月山水’时,会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汉字的形象美,培育低年段小学生的文化自信。”

正在备考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华东师范大学学生高心橙(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备考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方面,只有多看多读多积累,才能更有助于自己进行准备。

同时,针对“传统文化进课堂”,如何设置合理的评价任务与量化标准也是众人关注的热门问题。

对此,徐勇认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任务应对标教师队伍。“在现阶段,重点应将评价体系设置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端,能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传统文化,自觉走进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之中,应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首要因素。”

徐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传统文化教育不单单存在于学校和课堂上,家庭和社会作为教育的有机主体也应重视起来。“家训家风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不只是一种知识,也是‘心性之学’。家训教诫、家风熏陶,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绍兴本地有一系列“越文化”节庆日活动,如谷雨祭禹节、兰亭书法节、鲁迅诞辰日、黄酒节等。

叶燕芬谈道:“我们有机结合传统节日,开设亲情系列课程,通过设置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节日里一起追溯越地的文化根源,有助于培养孩子对本地文化的认可和自信。”

塔山中心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会在课后共同完成某一项作业。以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为例,教师会布置孩子和家长一同梳理学习重阳节的风俗习惯的作业,思考比较诗中的风俗与本地的有何不同。

在传统文化教育“精彩于学校,不止于课堂”的同时,社会文化场所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开展“小小讲解员”走进博物馆活动,小讲解员们着装整齐、精神饱满,用稚嫩甜美的童声讲述馆内陈列。通过传统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孩子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使其近距离感受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马莉的回忆中,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小讲解员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在博物馆接受长时间培训,同时还需要进行实地讲解的联系活动20次以上,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

作为国内首家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的自然类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自2003年起便一直坚持让青少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深入认知、了解自然科学知识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孩子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培养了为公众服务的意识,这是在其他学习当中所不易感受到的一种成就。成为一名小讲解员对孩子的教育和塑造具有深远意义,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孩子置于历史的长河中,亲手触摸文化厚重的质感。”马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实习生王寒冰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塔山绍兴传统
绍兴
幼儿画刊(2022年9期)2022-09-14 02:52:3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金桥(2021年5期)2021-07-28 06:37:44
绍兴大闯关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孤寂的魔塔山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回顾塔山阻击战
军事历史(1989年2期)1989-08-16 02: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