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晋华
一笔一画,一勾一抹,小小蛋壳的毫厘之间便幻化出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自然风光栩栩如生,名山大川各放异彩。在常人看来或许无所用处的蛋壳,在蛋画达人左斌的手中,却变废为宝,焕彩重生,幻化出悠远唯美的画境,创作成一件件精品力作。真是:方寸之间有乾坤,黑白相衬见灵性,蛋壳为纸梦作马,巧手绘出缤纷画。
蛋画达人 左斌
左斌老师的家在阳泉市一片新建的小区中,高层楼上视野开阔,室内空间宽敞明亮,桌上、墙上、柜里……到处陈列着蛋画,窗前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或淡雅素净、或水墨韵染的蛋画作品。左斌老师虽已年过六十,儒雅的气质却让整个人显得十分年轻,他沉浸在美好的艺术创作中,在方寸世界里呈现着壮丽的名山大川,小小的蛋画好似浓缩的世界,寸间千里,咫尺万变。
坐在画案前的左老师,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半块掌心大小的蛋壳左手轻握,右手里的笔时而蘸墨勾描,时而用颜料皴擦点染,悬着手腕边转边画,不打草稿一气呵成。“所有的画面都在脑海里,我画的蛋画没有一个重样的。”绘画过程中,毛笔、钢笔和铅笔轮番上阵,不同的笔各得其用,他先用毛笔,铺排大地、山脉等大背景的层次,寥寥数笔蛋壳上便有了山的轮廓,接着再用钢笔勾勒精细工整的层峦叠嶂、楼台殿阁,最后用铅笔温和清淡的笔触描出虚实,画面魔术般呈现出中国画的晕染效果。不多时,一幅构图讲究,虚实得当的水墨山水便呈现在厚度仅0.3 毫米的蛋壳上。雄浑伟岸的山、涓涓细流的河、郁郁葱葱的树加上秀美的小桥流水、浪漫的瀑布飞云还有那灵性十足的点点远帆,真可谓小中见大,一望千里,空灵高远,颇有意境。细细观赏,清新简洁的画面,勾勒细腻的笔触,气象万千的画风,曲线和曲面巧妙结合,或细致工整惟妙惟肖,或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左老师的蛋画令人叹为观止。
装框
一幅蛋画的诞生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整个制作过程并不容易,仅是做画的蛋壳前后就要经过好几个工序的处理加工。左老师说,制作蛋画,选料上十分讲究,因鸡蛋壳较薄易破,驼鸟蛋的皮太粗糙还需专门加工打磨,所以,鸭蛋和鹅蛋最合适。首先要挑选一个表面洁白、光滑、无裂痕、形状匀称的合适蛋壳,把表面清理干净;画全蛋的做法是用兽医粗针筒插进蛋壳一端,将蛋清、蛋黄抽干净;洗净后,还须充分晾干蛋壳的内外水分,以防霉变;工艺改进后,蛋壳巧妙地切成两半,并用发泡胶填充使蛋壳更加牢固;蛋上作画完成后,最后还要涂一层亮漆,使之色彩炫目。“每一个蛋壳都必须严格经过这几道工序,最后的蛋画才能成功。”经过处理的蛋壳质地细腻、晶莹洁白,在其上作画后,纤细逼真,越发显得画面洁净、清秀俏丽,再配上精致的底座,外面罩以精致的玻璃框架,更别具情致,令人爱不释手。
蛋画俗称画蛋,源于我国古老的蛋俗文化,是绘制于禽蛋外壳上的一种民间工艺品。蛋壳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盘古便孕育在一个巨大的蛋中。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彩蛋,管子在《侈靡篇》中曾提到“雕卵然,后沦之”,意思是在吃煮熟的鸡蛋之前,先用彩色涂画,然后再食用。在我国民间好多地方都流传着生子 “送喜蛋”习俗,由得子人家把蛋染成红色,或勾画剪贴上花纹,送与亲友邻里分享以示吉祥和喜庆,蛋画工艺就孕育在这种深厚的蛋俗文化氛围之中。唐宋时期,就有描画花鸟及山水的蛋画作品出现,蛋画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技法,以其独特精妙的呈现方式而令人击节叹赏。
左斌老师钻研蛋画,把蛋壳当画纸已有30 多个年头,一枚枚不起眼的蛋壳,经过他的巧手,摇身一变成了精美的蛋画艺术品。从事绘画事业,尤其是在蛋画创作上能取得成就,缘自他少年时代的家庭熏陶。“我的外祖父是民间手艺人,是早年专做家具描金彩绘的油匠,描金柜上他最善长的就是山水画。”小时候的他,学着外祖父描描画画,感觉很有趣,有时闲下来外祖父在蛋上画画逗他玩,更让他感到神奇,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家当时住在阳泉老街区群众艺术馆的附近,开始上学的他经常能看到在群艺馆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街边采风,练习速写临摹,本就有点基础的他,更加爱上了绘画,高中时他在阳泉市群艺馆报了培训班,跟随专业老师开始学习国画技法。高中毕业时,他的心愿是报考山西大学美术系,无奈文化课差两分没有录取,即使这样,他也没能放下画画,始终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磨练技艺。参加工作后,因为有这项特长,他最初入职阳泉市第二耐火厂从事绘图工作,后调入阳泉百纺公司担任广告部职员、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副总时,也都是分管广告与宣传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他深深地体会到了绘画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收获了工艺美术与市场相结合的经验。1996 年,在市场里闯荡了几年的他,停薪留职开始创业,自己经营广告公司。一天他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蛋画的节目,一下就勾引起了童年的记忆,“从那之后,我也开始试着在蛋壳上画画,先从我喜欢的国画入手。”
画蛋
蛋画之韵 左斌蛋画作品
装框
起初在蛋壳上做画的时候,笔触下的点、线、面都与宣纸上的效果截然不同,创作的作品也不太成功。左斌是个爱琢磨的人,“蛋壳是钙化的一种材料,其上作画难以表现宣纸上中国画的渲染效果,线条生硬,美感不够。”想要把国画上的渲染效果放在蛋面上,这需要完全改变绘画用笔和方式,基于此,他开始摸索如何才能展现出蛋画的表现力和真实感,尝试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经过多次试验和长时间研究,他改用中性碳素笔、毛笔、钢笔、铅笔融汇配合在蛋面上作画,最终产生了和在宣纸上一样的画质和效果,大自然的壮丽河山完美地呈现在蛋壳上。左斌老师的蛋画世界里,每个作品都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小小的蛋壳容纳了山川、河流、花鸟、走兽……,这一切需要的不仅仅眼力和巧手,更需要耐心和毅力。从十几岁到中年,从生疏到熟练,从临摹到创作,国色天香,水墨兰亭,浓郁的中国风体现在每片蛋面上,他创作的蛋画作品已累计七万多个。
在长期创作蛋画的实践中,凭借扎实的绘画功底,左斌老师的蛋画艺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看过他作品的人都啧啧称赞。然而,虽在圈内小有名气,却一直未被市场认识。2000 年左斌在朋友的鼓励下,拿着作品去广交会试水,开始他的作品和本地的日用产品摆在一起,半天都无人问津,不明就里的左斌有点摸不着头脑。他是个用心的人,在展厅里研究起了销售的窍门,他发现了艺术品、装饰品有专门的展区,而订购此类产品的客商都云集于此,于是他把自己的作品拿过去让人观摩,一家黑龙江进出口公司看中了他的作品,一口气签了个大单,要把产品出口到日本。这件事情给左斌带来极大鼓舞的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蛋画的发展前景,以前他主要是做广告公司,业余时间画蛋画,此后他开始一门心思扑在蛋画上,把蛋画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
蛋画之家
然而,蛋画的市场化之路并不平坦。本身在蛋壳上作画就不是件容易事,圆滚滚、滑溜溜的蛋壳难以固定不说,还特别容易碎裂,左斌试了很久才掌握好力道。他做出来的第一代蛋画,为了不破坏蛋壳的整体形状,在蛋上打孔后抽出蛋液在其上做画,然后穿上绳结成为产品,欣赏时需要挂起来看。“那时候家里没少吃鸭蛋,吃不了的就送人,连邻居都吃不下去了。”左斌笑着说。然而这样做出来的蛋画,虽然美但不易保存,经不起一点磕碰,好多顾客都想用手摸一摸,一不小心就捏碎了。为了解决难题,他苦思冥想,偶然看到由两半壳组成的乒乓球后受到启发,茅塞顿开,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攻克了可以完整切割蛋壳的难关,开创了半面蛋壳作画的新形式。
均匀将蛋切开,在半面蛋壳上绘画,成为左斌老师的“制胜法宝”。在此基础上,他又想出了用发泡胶填充蛋壳的办法,使得蛋壳更加牢固。蛋画在国外很受欢迎,复活节等许多节日都和蛋有关,要走海外市场,保存、运输、包装都要解决好,切割半蛋填充加固的技术成熟后,他不断创新,思路更加广泛,形式也更加多样,不仅有主题鲜明的独立蛋画,而且有别具一格的纸画和蛋画相结合的作品。研发了专门装饰框,半蛋背部和框上分别加装磁铁片,组合在一起不仅牢固,而且装饰性强,易于摆放与长久贮存。蛋画作品还可以与其他装饰配件相互搭配,并融入了科技成分,可做香薰、音响、绿植摆件,更具实用性,逐步把蛋画之路越走越宽。“现在我做的蛋画,最少可以保存50 年,可以和不同类型的摆件组合,是有着浓郁中国风的礼品。”
专注
左斌的蛋画作品清秀雅丽、意境深远,这个文质彬彬的男人用一颗细腻的心,赋予了蛋画作品鲜活的灵魂。他对蛋画的艺术追求不曾停步,除了开发新产品,还致力于培养传承人,计划把自己的蛋画技艺写成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对于左斌来说,蛋画早已融入他的生命当中,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民间艺术的精粹,更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小小的蛋壳汇集了大千世界,也凝结了我多年来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心路。我想通过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上这门独特的艺术,让蛋画上承载的中国文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