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cil Beaton 丨崔霁云
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 ,1904—1980),兼著名摄影师、服装设计师、舞台设计师、记者、作家等数职,3 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4 次获得、1 次提名美国话剧和戏剧最高奖项托尼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摄影家之一。
伊丽莎白公主在白金汉宫,身后花团锦簇显示出一种田园向往,1945 年
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法国巴黎,1939 年
他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时尚摄影师,一名无所畏惧的战地记者,一位不可磨灭的名人编年史家,并且在种种面具之下,他着迷于创造美丽的渴望。他的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梦:一个对存在、奢侈和幻觉的强烈幻想。这个人就是塞西尔·比顿。
提及塞西尔·比顿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恐怕都不太熟悉。但是,如果提到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可可·香奈尔、嘉宝、毕加索、达利、马龙·白兰度、伊丽莎白女王……大概没有人会不知道。如果你喜欢或崇拜前面那些人当中的任何一个,那么你就一定要记住塞西尔·比顿,因为他就是记录了你的偶像最美丽、最动人时刻的伟大摄影师。
1904 年,塞西尔·比顿出生于英国伦敦的富商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木材商人。比顿年幼时期就对女性之美十分敏感,而这种对于美感的启蒙来自于他的姨妈婕西·苏亚雷斯,玻利维亚外交使节的夫人,她总是衣着艳丽地出现在比顿面前,也因此,比顿对于各式各样华丽的晚宴礼服,充满兴趣。这应该为他日后成为一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埋下了好奇的种子。
格维利 · 安德烈,丹麦著名演员
二战中的士兵,1940 年代
二战中的儿童,1940 年代
比顿的摄影启蒙却是源于他的保姆,因为照顾他的保姆有一台柯达相机,她就成了比顿的第一个摄影导师。11 岁时,比顿的祖母给了他一台相机,他开始为家人拍摄照片,经常把妹妹们打扮好,在精心制作的布景中给她们拍照。
1922 年,比顿考入剑桥大学攻读艺术史,1927 年毕业后,他便成功地在伦敦美术馆举办了人生的第一个摄影展“Bright Young Things”。比顿对时尚有着天然的感悟:宴会上的礼服,他只需瞥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自哪位名家之手。在伦敦的摄影界拥有名气之后,比顿顺理成章地进驻时尚界。1927 年,比顿开始在著名的时尚杂志《Vogue》工作,与该杂志的英国版、美国版、法国版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从此,频繁穿梭于伦敦,巴黎和纽约三大城市,正式开启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
比顿对摄影的技术方面一点也不感兴趣。他把相关问题都会留给技术专家去处理。他抱怨康泰·纳仕坚持让他丢下小巧的柯达相机,要求他像爱德华·斯泰肯(时尚摄影之父)那样使用8×10 的大相机。其实,拍照过程及拍照过程中的表演才是比顿的艺术,他是这方面的大师。
比顿为许多贵族、皇室、女明星拍摄过肖像,他对构图布景有着独到之处。他将镜子、撕裂的色块甚至是铝箔和古典雕像作为拍摄装饰。在画面布局中,拍摄对象成为了拍摄道具中的一部分,造就了奇特、精致、异国风情的视觉艺术,这让他拍摄的人物作品充满感染力。
塞西尔·比顿在影视界与时尚界发展最辉煌的时候是20 世纪50 年代,其与玛丽莲·梦露合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最被人熟知,而与塞西尔·比顿合作最多的女演员却是费雯·丽和奥黛丽·赫本。
1956 年,塞西尔·比顿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安排玛丽莲·梦露的拍摄,最后她终于答应了。拍摄场地是在纽约国宾大饭店,用了一个多小时。
奥黛丽 · 赫本,1956 年
米克 · 贾格尔
玛丽莲 · 梦露,1956 年
伊丽莎白 · 泰勒,1953 年
梦露在塞西尔·比顿的镜头里,倚靠着浮世绘床单抚花微笑,她承认这张照片一直是她的最爱,她后来还经常在这张照片印成的明信片上签名,寄给她的粉丝们。比顿赞美梦露“就像剧作家Jean Giraudoux 笔下的水精灵,是那个时代的奇迹,一个梦一般的梦游者”。
1956 年,塞西尔·比顿为奥黛丽·赫本主演的音乐剧《My Fair Lady》设计的服装被认为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比顿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第37 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不仅是电影合作,与赫本的摄影合作,两人也配合默契,他是记录了赫本最美丽,最动人时刻的那个人。
比顿也不吝惜对赫本的赞美,“这个年轻女孩天生具备明星特质,而在好莱坞这绝对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她的清新自然不矫饰一扫好莱坞惯常的矫揉造作。她充满高级时尚感的轮廓与她芭蕾舞演员的经历完美融合;她的五官彰显了个性,远非一张漂亮空洞的脸;她的声音独有千秋,兼有无比寻常的节拍与莺歌燕语的韵律,平缓的声调往往最后演变为孩童般的好奇——这绝对是令人心碎的超世之才。”
尽管比顿拍摄了众多耀眼的女星,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比顿选择成为一名战地记者。他记录下那些残酷而又伟大的瞬间。褪去镜头中的浮华和华丽后,他挑衅般地将轰炸造成的断壁残垣当作布景,为《Vogue》杂志拍摄了“时尚不灭”专题。
1944 年,他去了缅甸前线,后来又跋山涉水前往中国,见证了中国军民抵抗日军的残酷场面。他筋疲力尽地回到解放后的巴黎,在英国大使馆与达夫·库珀和戴安娜·库珀待在一起。日后举世闻名的毕加索在巴黎被德军占领期间始终坚守此地,他允许比顿在其画室里对他本人及其作品随意拍照。这些照片属于那个时期最伟大的记录之列。
让比顿走出时尚摄影圈,真正声名鹊起的,还是他英国王室宫廷摄影师的身份。1936 年,英国王室经历了备受争议的爱德华八世退位事件。当时的公众都对爱德华八世放弃王位迎娶结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温莎公爵夫人感到十分不满。就在这风声四起的时刻,比顿获邀拍摄王室生活。在他的镜头下,温莎公爵夫人温柔大方,典雅端庄,拥有高贵的特质,这让公众放下了质疑。
在之后的30 年中,他应邀在许多重要的场合为不久前去世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照,记录下了女王初为人母的模样,也记录下女王加冕的王者风范,让王室在大众中的印象变得更加亲切可敬。
除此之外,塞西尔·比顿还给我们敬爱的宋庆龄女士拍过照。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保存有三张宋庆龄身穿满地菊纹饰短袖旗袍的肖像照,照片中的宋庆龄梳着发髻、黛眉低横、目光深邃,脸颊略施淡妆,显得仪静体闲、端庄脱俗,颇具艺术气质。这些照片都出自摄影师塞西尔·比顿之手。
其实,比顿并非仅仅是摄影师,他也不那么看自己。他是一个日记作者、艺术家、布景和服装设计师、传记作家、历史学家和演员。所有这一切都凝聚在他的肖像作品当中。
一个人怎么可能对他的成就无动于衷呢?如比顿自己所言,他有足够的资本在这个行业中度过60 年。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能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和维护的历史。
塞西尔·比顿是一股力量,见证了一个革命性的世纪。
少年查尔斯王子与幼儿时期的安德鲁王子,1960 年
格蕾丝 · 凯莉,1954 年
费雯 · 丽,1946 年
奥黛丽 · 赫本,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
印度民生图
泰恩赛德造船厂,1943 年
杭州九溪的红枫与溪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