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启明:出版改革永远在路上

2022-11-15 04:24
出版人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三联书店出版业出版社

记者|赵 冰

回溯过去的18 年,从广西师大社到三联书店,“体制改革”是肖启明在出版业刻画得最深的印记。

《出版人》杂志创刊的第18 年,也是肖启明与《出版人》杂志结缘的第18 年。他自述多年来自己对出版的激情始终未减。在《出版人》杂志的视角下,他是一个集沉稳谨慎和敢想敢做于一身的人。他曾在33 岁就扛起一社之长的重担,凭借前瞻的视野率先站上出版体制机制改革的潮头;从业35 年来,他坚实地走在出版改革的路上,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出版业的大繁荣和大变革,是出版改革历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缘起:一个出版体制改革样本

今天看来,广西师大社的华丽蜕变似乎就在弹指一挥间。但当年带领全社扎进市场探索人文出版的那段经历,于“老社长”肖启明而言,依然历历在目。

新世纪前10 年,是出版业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期。包括广西师大社在内的许多大学出版社都在教材教辅业务的支持下平稳完成了最初的体制转型。

1998 年,肖启明出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广西师大社”)社长,在很多业界同人的记忆里,他是当时业内“最年轻的社长”,却对出版改革有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大的魄力。在肖启明看来,教辅出版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积累,但单纯依靠教辅,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他希望可以做一些体现大学出版社追求的事情,“如果说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的使命,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学术出版的价值取向”。

于是,在肖启明的带领下,这家地处边远小城的出版社开始了一场具有时代意义的人文转型。他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老字号”作为学术出版标的,异地办社、集团化发展,逐渐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一步步走进经济文化中心。10 年里,他带领广西师大社为书业打造出一个市场化转型样本。

2004 年底,正值这场备受瞩目的市场化转型进行时,刚刚创刊的《出版人》杂志发起了书业年度评选,开始刻度似的记录出版行业的巨变。因在广西师大社改革成效凸显,成绩为业界所共睹,肖启明获评首届“年度出版人”。“完全没想过这个头衔最终落到我的头上。”回忆起当年获奖的情形,肖启明直呼意外。

当时的广西师大社建社不到20 年,作为社长的肖启明资历尚不算深。走进会场看到自己的名签放在前排时他颇感诧异,甚至到颁奖环节都没有反应过来。站在颁奖台上,面对台下众多出版同人,尤其是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沈昌文先生,肖启明在获奖感言中自谦地笑称:“沈公一定觉得,这称号怎么落到这臭小子身上了!”

意外的同时,肖启明说:“直到今天,我都很感谢《出版人》杂志和出版同人对我的肯定,那次评选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他感慨说,“那时,《出版人》杂志的影响力很大,每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或BIBF 前夕,‘出版人之夜’成为我日程表上优先安排的活动。在那里会一会老友,聊一聊近况,交换一下思想,至今怀念。”

北上:改革的目的是发展

2008 年,肖启明离开了广西师大社。现在回想,在广西师大社的10 年,是他自由验证自己改革理念的10年,舒心,有成就感。但他也坦言,“离任时,还是带着一点点遗憾的” 。

比如2007 年前后,肖启明带队赴韩国考察在线教育业务,并与韩国公司共同探讨了系统建设方案,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从韩国引进了一些相关设备和技术。韩国方面紧锣密鼓派技术人员进驻桂林,开始了工作。但在他离开广西师大社后,这项业务也就没有再进一步。每每回想起这件事,肖启明就感到十分惋惜。

而当时,走出桂林的他并不知道,北上后等待他的是完全不同于广西师大社的新挑战,而他的出版生涯,此后也一直紧紧围绕着“转制”展开。

2008 年,肖启明出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副社长,正值中国出版集团着手转企改制,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面临着内部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众多问题。单位安排他负责出版社转企改制尽职调查的工作。

两年后,他调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简称“民主法制社”),又一次担起了改制的重任——2010 年,就在肖启明上任之际,民主法制社正式移交中国出版集团,成为第一家转企改制并与原主管主办单位脱钩的中央部委出版社。当时,原编制内员工绝大部分回到全国人大机关,导致专业编辑人员不足,资金链濒临断裂,作者催要稿费,印刷厂直接通过法院发催付印刷费的传票,出版社的发展面临困境。当时,肖启明提出:“改革的目的是发展。转企改制,改变主管主办单位,在现有出版管理体制下固然不容易,但更难的是通过转企改制使出版社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任后,肖启明带领民主法制社开展尽职调查、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一系列工作,重新梳理选题、规划产品结构,带领民主法制出版社转企、改制,两步并作一步走,很快赶上步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总结三次不同的任职经历,肖启明说:“在广西师大社做改制,大胆探索,行业内先行一步;在人美社做改制,是推进启动;在民主法制社做改制,是追赶步伐。”但他对出版改制的理解始终如一:转企改制是给出版机构重新画定了起跑线,如何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活得好才是问题的关键。

挑战:探索转企改制的后续命题

在肖启明看来,改制之于出版业,从来都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话题,是值得长久探索的。“转企改制是有后续命题的。一家出版社要真正成为现代化企业,不是单纯改一改就完了,要找到独特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和模式。”肖启明感慨,如今的广西师大社规模比他在任时大了很多,从当初花开五朵,到品牌矩阵、集团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文影响力持续提升,就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

2014 年11 月,肖启明调离民主法制社,历任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2019 年4 月出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在三联书店上任后,他感受到了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

一方面,与他历任的出版社不同,三联书店的业务模式在整个行业是相对特殊的,囊括了出版、书店、刊物、数字化等多业务形态,而传统图书出版业务板块,不论是人员规模,还是营业收入和利润,在公司大盘中的占比不是最大。特别是旗下《三联生活周刊》在社会享有巨大的影响力,仅微博账号就有2400 多万粉丝,他深感:社会影响力越大,管理责任就越大,行事越要谨慎。

另一方面,上任时摆在肖启明面前的,是一个正处在爬坡阶段中的三联书店——“中读”业务正在大举投资,办公楼和韬奋书店正在重装改造,出版社库存积压、连年超结,整体经营状况不佳,员工队伍不稳定,情绪极差;叠加外部疫情突发,整个出版生态遭受了极大冲击,内忧外患,让这家老字号陷入了发展低谷。

在这样的背景下,肖启明开始在三联书店,探索和践行出版改制的“后续命题”。他带领三联书店全面发力图书板块,调整内部生产流程,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经营情况逐步好转。今天的三联书店已经走出了发展低谷,肖启明希望能够继续探索一种属于三联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回溯过去的18 年,从广西师大社到三联书店,“体制改革”是肖启明在出版业刻画得最深的印记,回顾和反思时,他说:评价出版行业发展的标准可能不是唯一的,但无论如何,体制改革改变了整个出版行业的思想观念,极大地解放了出版生产力,激发了行业活力,让更多读者都闻到了书香。

与肖启明相识18 年,《出版人》也见证并记录了中国出版从传统体制机制中脱胎而出,进取、蜕变,至今大放异彩。如今,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也必会继续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全力探索出版改制的“后续命题”。■

猜你喜欢
三联书店出版业出版社
我等待……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联书店·筑蹊生活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On Levinas’Philosophical Language〔*〕
再见
石油工业出版社
南宋出版业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