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鉴赏中文化传承路径的建构

2022-11-15 20:56王泽
中学语文 2022年29期
关键词:哲理意象诗词

王泽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选入教材的古诗词大多属于经典之作,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学鉴赏价值。高中生有比较成熟的思想,对古诗词文化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在组织古诗词教学时,要在语言鉴赏、意象意境发掘、情感主旨体验、哲理寓意解析、历史生活对接等方面做具体指导,让学生顺利掌握古诗词学习要领,主动展开深度学习和思考,在文化取向解析和体验中增进审美认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一、意象领悟,发掘古诗词文化底蕴

古诗词有特定历史背景,其内涵极为丰富,学生进入欣赏环节,需要对古诗词内容做梳理,还要对意象、意境等要素做深度发掘,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鉴赏认知体系。教师为学生提供作者、背景等内容简介,帮助学生找准、领悟蕴含深刻的意象,真切感受诗词的意境,体会古诗词作者的情感和追求。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值得我们做深度发掘。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鉴赏学习时,要对古诗词本身文化底蕴做深度分析、发掘,确保鉴赏学习顺利展开。如教学曹操的《短歌行》,教师先做示范诵读,在音乐背景衬托下,给学生带来更多视听冲击。在学生诵读训练和鉴赏思考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对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做梳理和归结,在互动交流中建立共识。曹操是一代枭雄,其胸怀宏伟,具有战略家的气度,描写的情境也极有气势,教师与学生做对话交流,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感受作者伟岸的胸怀。学生被诗歌文化韵味所折服,进入到鉴赏环节。“这是一首政治性诗作,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寓理于情,虽然语言朴实,意象典型,意境深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作者从更高视界展望河山,展现出雄伟的抱负。教师引导学生对诗中的典型意象作深入的分析、挖掘,对学生个性化鉴赏予以点评,将学生的主动探究点引导到对诗中文化底蕴的发掘上。

鼓励、培养学生有个性化独立见解,这是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根据学生鉴赏思维走势展开教学引导,利用启示、问题展开调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的条件,确保古诗词鉴赏学习向纵深展开。意象是古诗词鉴赏学习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针对性做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寻找核心意象,深入分析、发掘意象的深刻寓意,可以藉此探究古诗词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二、情感体验,感受古诗词文化情怀

学习古诗词需要厘清内容要点,对作者情感和诗词主旨等作真切体验与深入挖掘,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建立共性价值观。古诗词产生于不同历史背景之下,作者经历更是各有不同,诗词作品中自然蕴含着个性化的丰富情感因素。或赞美、或抨击、或悲喜、或沉思、或展望、或思恋、或感慨,无论哪一些情感的渗透,都是读者鉴赏不可忽视的要素,教师要做出具体指导,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展开审美体验,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情怀。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描写了一幅幅田园风景图,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用现代文翻译。学生已学过《桃花源记》,对陶渊明的政治主张有一定了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陶渊明的隐逸思想作交流讨论。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作者从哪里来?要回归到哪里去?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包括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田园情感与社会理想,实际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文化情怀。

三、哲理探析,接受古诗词文化洗礼

古诗词篇幅虽短,字数虽少,但作品内涵思想意蕴却往往丰富而深刻,常常寄寓深刻的哲理。教师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和鉴赏时,要关注诗词意蕴、哲理的揣摩、发掘,唯有明确作者写作意图,才能真正进入鉴赏核心。作者对社会、对生活、对历史通常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深入理解,他们只是借助诗词形式做一种艺术呈现罢了。读者学习欣赏这些诗词内容时,需要做还原思考,通过梳理诗词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找准诗词中的意象,剖析意象寓意,揣摩诗词意境,探寻作者创作初衷,把握诗词主旨,发掘诗词哲理,洞察诗词中的民族心理,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锦瑟》一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这首诗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多个历史典故,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创造出一种意象繁多、氛围朦胧的境界,引发读者的多维思考。这不只是咏物诗,也不是单纯的怀旧诗,通过多种意象的组合与交融,创造繁多意象,营造出迷蒙的意境,具有“悼亡”“自伤”“讽谕”等多重情感指向。无论影射政治,还是自我梳理和反思,还是抒写离别悲愁,都似乎说得通。无论哪一种寓意指向,都能够让读者产生无尽的遐想。这也许就是这首诗的精妙所在。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感受诗中意境,探寻诗中蕴含的哲理。

无论学生的研讨得出怎样的结论,这个学习活动过程都是有价值的。因为这首诗本身充满不同理解,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探究与交流讨论中形成一些个性认知、共性思考,说明其思维已经启动,而且能够与作者、历史、人生展开心灵对话,在深度阅读思考中探析哲理,接受古诗词文化洗礼。

四、历史对接,求解古诗词文化情结

古诗词有丰富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古诗词是历史的再现。读者阅读鉴赏古诗词时,需要做好对接思考,对当时社会生活做理性观察,对历史政治环境做客观分析,还原当时的自然社会的特定背景。这样可以真切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当然,古诗词创作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学生对相关内容不是很熟悉,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借助网络媒体展开多维度的信息搜集,让学生主动展开信息分析,更好地对接历史,进入诗词内涵核心,建立有更高价值的欣赏认知。

将古诗词阅读鉴赏与历史对接,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能够顺利启动学生鉴赏思维。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是咏史诗,因为诗中描写的是“昭君村”,杜甫以历史为鉴展开叙写,王昭君为了报国,答应联姻外邦,最终却死于塞外,其去国之怨,真的是难以言表。学生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是有一些了解的,教师在学生阅读鉴赏之前,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必要的历史素材信息,布置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材料,对王昭君这个人物做重点了解,然后组织学生做诗歌内容的学习梳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内涵,从对接历史的角度展开思考,作者要通过“昭君怨恨”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很快就能形成一些共识:王昭君舍身救国是奉献精神,但她并没有得到善终,这是极为悲哀的事情,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昏庸。作者借古讽今,其创作目的是极为鲜明的。

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歌的内容要点,利用媒体展示相关历史素材,为学生的阅读鉴赏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做历史对接思考,联系历史事件与相关背景作具体分析,逐渐找到鉴赏古诗的路线,顺利进入到诗歌的核心,从人物形象概括、人物与作者情感分析中产生情感共鸣。鉴赏古诗词,对接历史,分析人物,体验情感,探求主旨,可以求解古诗词文化情结。

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古诗词阅读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阅读鉴赏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学力基础有清晰判断,要通过意象领悟、情感体验、哲理探析、历史对接等途径,引导学生探求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哲理意象诗词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关注诗词
从艺术创造的自觉到追求诗歌意象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关注诗词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