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环评人才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

2022-11-15 19:47:01朴明月孙玉伟王艺璇杜宏学滕洪辉
科技与创新 2022年9期
关键词:能力课堂教师

朴明月,孙玉伟,王艺璇,杜宏学,汤 茜,滕洪辉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更加需要能够广泛应用新技术以及信息知识、适应新职业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就业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环境类专业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是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尤其是“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对环境类专业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导向作用,影响着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来说,学生不仅应当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提高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激发学生思考、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自主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自主学习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实现应用和创造[1]。提高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更好实现就业。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确保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利用在校期间养成的学习方法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快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

1 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问题

1.1 互联网技术发展为自主学习提供基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海量信息、知识涌现,使得学生获取知识变得容易。移动学习APP,例如学习通、云班课、慕课等的出现为自主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学生学习更加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和随时性。

1.2 完成高校教学目标需要自主学习

高等教育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学生要在大学期间通过专业教育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成为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在设定培养目标时以实现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其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仅仅通过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育难以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实现培养目标[2]。

1.3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虽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大学生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地方院校的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包括自控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3]、诱惑多、学习氛围差。同时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平时课堂中懒得思考,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临到考试时突击复习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再加之环境类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专业,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较弱,也不太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持无所谓的态度,以期末考试不挂科为目标,缺乏对自己更高的要求及自我约束。

2 教学改革举措

2.1 注重过程性考核,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此时有些学生已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出路,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探索知识的欲求增强,有了自我激励机制,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变弱[4]。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加大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学情特点。本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包括主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与练习)、设立期中考试、降低期末考试所占分值、针对课程的研究热点撰写调查报告、平时作业中增加工程实践问题等。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度、案例分析汇报、调研报告、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无论课程如何改革,理论知识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对于此,在理论教学中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为了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每堂课中,教师设置合理的问题,使得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吸引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自主地探索、积极主动地交流,再经过师生的共同评价,使认知结构稳定和完善。例如,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地表水现状评价时,如何确定环境水体是几类水体?”这道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正确答案应当是采用搜集资料法查当地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从而确定水体的水域功能。而通过提问环节,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认可如下答案:“先对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看该河流符合几类水体的标准,假如检测值符合Ⅲ类水体,则确定该水体为Ⅲ类”。很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教师通过反问:“既然是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水域功能,那么制定质量标准的意义何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于提问环节,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积极参与的态度。对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每人每个问题加1分,计入平时成绩当中。如果整个学期结束时某位学生一次都没有主动参与其中,则平时成绩为0。这部分成绩相比卷面成绩比较容易得到,只要参与其中即可,不论答案是否正确,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顾虑,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有利于教师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或强调,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此外,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根据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手段能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高效运行。课程结束后,教师会进行问卷调查,并配合一对一交流,主要是与学习成绩比较突出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交流,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优点及缺点在哪里,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不断沟通、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化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2.2 开展多形式、多方面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

充分利用学习通APP。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大学实行网上上课制已经成为常态化。很多教师充分利用学习通APP实行线上教学。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线上学习时无人监督,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部分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时教师看不到学生学习情况,所以在学习时间做其他事情[5]。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现象,教师会提前设置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在线上进行预习并将所学知识上传至学习通,教师通过手机端对参与其中的学生进行统计,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发现易错点,在课堂讲授时可以针对知识盲点进行着重讲解。对未参与其中的学生进行适当减分,以示警告。除了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料,通过学习通,教师还可以分享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课件,以及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教案等,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避免“一家独大”的现象。这样也有利于授课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毕竟网络上的资源都是公开的,学生会通过比较判断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针对一些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问题的设置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难易程度适当,例如“学校的锅炉房会产生哪些污染?”“学校的锅炉房和某实习基地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异同点?出现区别的原因是什么?”“现在需要环评技术人员出具一份某项目的监测方案,你认为该监测方案中需要明确哪些内容?”“排气筒的高度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等问题。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没有从环境影响评价或环境保护的角度回答,而是从经济或社会的角度,因此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环节,不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现自己,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敏感度和环保责任意识。

对某些章节的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2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学习通APP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6]。课程由教师先提供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视频自主学习。然后要求学生查阅资料,通过PPT汇报的方式展现学习结果。教师课后对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讲评并提出关键知识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在自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避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所带来的只是一个“知识点”的问题。

2.3 推行案例式教学,提升工程分析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中,案例式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非常有效。当学生知晓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时,会提高学习的热情。因此,针对课程中与实际工作需要密切相关的部分,多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例如针对本门课程中难点工程的分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行业为模拟对象,对其工艺流程、产污特点及污染源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方法;课后作业以实际工作中常用到的但教材上未详细介绍的内容为主,如水平衡图的画法、三本账的计算、总量控制核算等,将教学内容尽量与实际工作接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思想。

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分析与评价典型行业的能力。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对某一个行业的环评报告进行调研、总结,并在课堂上以PPT形式展示,教师对汇报内容进行现场点评,使学生尽可能多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弥补教材上案例缺失的不足。在此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每位成员都会参与其中,包括搜集资料、整合资料、PPT制作以及课堂展示。这个环节需要学生将环评案例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结合,并且辩证看待环评案例,因为网络上搜集到的环评案例有些已经过时,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环评技术导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需要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及权威网站上搜集到的最新资料,对手中的环评报告进行辨别与更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大气、地表水、环境风险导则都已经更新,而学生在网上找到的报告如果是2018年以前的,则会出现报告中导则过时的情况。此时需要学生结合课堂上的学习来主动发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最新文件进行更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论文环节,不仅要求学生编写一份完整的环评报告,而且要模拟实际环评工作流程,导师带领学生对现场进行踏查,了解项目周边的环境状况及敏感点。同时要重视毕业论文中附图的制作,提高学生绘图技能和环评编写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建议与环评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安排适宜的环评工程师对毕业生进行指导。相比于教师,学生对于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可能会更加信服,因为是从事这一领域多年的环评师,对行业的了解、对报告的编写更加专业,通过与工程师交流学生更容易了解环评师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兴趣,发现课程在社会中的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 加强教师培训,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要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掌握行业技术与发展方向,并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但目前学校具有这种能力的教师比例较低。尤其对于环境类专业课教师来说,基本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对教学设计的掌控能力不足,在课堂上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经验。教师可能专业知识很丰富,但是只会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应当加强对非师范专业教师的培育,注重师资的培养。一方面组织在职教师定期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培训,使之具备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更好地管理学生;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与环评相关的技术培训,也可以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学习,丰富及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实践能力以及教学能力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程中,愿意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中有很多免费的资源可以为教学所应用。针对本门课程的专业性,给学生推荐了环评云助手APP。该APP里涉及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及其他相关文件,最关键的是,里面的环评相关文件都是最新的,可以避免学生自行搜索时无法判断文件是否过时的问题。除此之外,该APP里还有很多和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例如环评信用平台、分类名录、经济代码、环保公示、环保邮箱问答等在日常理论授课过程中不涉及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因此,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让他们了解该APP的存在及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初入职场时更加从容,利于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再比如,微信公众号环评爱好者每天都会发布和行业相关的信息,例如违反环评法的后果、环评报告质量抽查及通报批评等。学生通过关注该公众号,可以对环评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将来应当遵守的职业操守有了一定的意识。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有利于弥补教材中关于实际职场情况介绍的缺失的问题,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职业敏感度等。

3 结语

环境专业教育是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专业。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培养以实践能力为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本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使命。人才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因此,培养出能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自行分析行业的环评案例报告,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对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能力课堂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