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梅治疗崩漏经验*

2022-11-15 18:13李欣张丽娟
河南中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肾阳经血月经周期

李欣,张丽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1]。现代医学中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可归于此,AUB是指月经周期、频率、经期的长度及出血量等4项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正常标准,源自于子宫内的出血[2-3]。本病反复难愈,容易引发贫血,严重者失血性休克可危及性命,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疑难急危重症。王东梅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广文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与工作室负责人,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思路,对于妇科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治疗崩漏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崩漏的经验略述如下。

1 病机阐微

崩漏发病原因可归于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异常,冲任受损,胞宫藏泄失常,经血失约外溢于脉。王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肾,延及冲任、胞宫,病机乃脾肾亏虚,兼有胞宫瘀热。《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4]《傅青主女科》亦认为“经水出诸肾”,说明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肾阳充盛,冲任气血充沛,经血得以循经而下。若肾阳虚损,冲任气血不足,胞宫藏泄失常,不能制约经血,经血逆乱则会引发崩漏。《傅青主女科》云:“夫脾健则能摄血。”[5]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经血能循道而行。脾胃运化失常统摄无力可直接导致经血外溢,《临证指南医案》也指出:“冲脉隶属阳明,阳明久虚,脉不固摄。”[6]由此可见脾虚也是崩漏的重要病机之一。

王教授指出,崩漏患者素体阴血不足或崩漏日久阴血耗伤,易生内热,离经之血又多生瘀,冲任虚损夹杂瘀热在内又引起崩漏反复。因此,血热、血瘀也是导致及加重本病的重要病机。“阴虚阳搏谓之崩”,《傅青主女科》曰:“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5]《诸病源候论·崩中漏下五色候》云:“有瘀血在内,遂淋沥不断。”[7]指出血热、血瘀是崩漏产生的主要原因。杨佳英等[8]也认为,瘀血不单是崩漏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崩漏的致病因素。

在此基础上,王教授还发现崩漏不均由阴虚血热引起,阳虚崩漏在临床也很常见,并据此创立独特的辨证用药思路,提出经前淋漓不净属阳虚崩漏,经后漏下不止属阴虚血热崩漏的范畴,用药需有所侧重。

2 治疗特色

2.1 崩中固脱,益气凉血王教授认为,治疗崩漏应巧妙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辨证论治。对于崩中失血过多的患者,应首以塞流止血为重,急则治其标,先给予3~5剂仙草举元煎,药物组成:党参30 g,炙黄芪30 g,炒白术9 g,升麻9 g,地榆15 g,马齿苋30 g,墨旱莲15 g,茜草15 g,生地黄15 g,益母草30 g,生蒲黄9 g,仙鹤草15 g,荆芥穗炭9 g,生牡蛎30 g,炙甘草6 g。该方重用党参、黄芪配伍炒白术以大补人身之气,正谓“有形之阴血难以速生,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此时唯有大补元气方可令血速止;升麻可助党参、黄芪补气之效,升提下陷之气;地榆凉血化瘀止血;墨旱莲、生地黄、马齿苋味咸气寒,能降肾中之火以凉血止血;茜草、益母草、生蒲黄凉血活血止血;仙鹤草收敛止血,现代药理学表明茜草[9]、仙鹤草[10]兼有促凝血和抗凝血的功效,止血的同时也能化瘀,诸药配伍,寓止血于活血当中,瘀血祛新血生,血止而不留瘀;生牡蛎收涩中兼有开通之力[11],血在经者可安其处,血离经者可化其滞。《十药神书》云:“大抵血热则行……见黑则止。”[12]故加用荆芥穗炒炭增强其止血的功用,全方旨在补气摄血、凉血止崩。

2.2 经前温肾,经后滋阴夏桂成教授提出,肾中阴阳变化遵守动态平衡,转换正常则月经正常[13]。结合阴阳消长、卵巢生理及性激素的周期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卵泡期属阴,卵子逐渐发育成熟、冲任气血逐渐充盈;“重阴必阳”,排卵瞬间由阴转阳;黄体期属阳,此时期女性体内孕激素、基础体温逐渐升高,符合阳性温煦、生发的特点;“重阳必阴”,月经启动瞬间则由阳转阴,以此进入又一个周期循环[14]。

王教授受此理论启发,强调待血量减少后,需详问患者病情以此细分为经前漏下及经后漏下,根据阴阳消长变化不同,病机用药亦需有所侧重。针对经前期出血,王教授提出温肾止血的观点。经前期阳渐生至重阳,肾阳充足温养冲任胞宫,胞宫藏泄有度,经血得以循经按时而下。肾阳不足,冲任胞宫失于温煦,经血失于固摄外溢引发出血。现代医学认为,经前期即西医黄体期,黄体发育欠佳或过早退化,孕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异常出血[15]。综合中西医,黄体功能正常与否与肾阳是否充沛关系密切,前期用补肾阳药物能明显改善黄体功能[16]。治宜温肾暖胞、固冲止血,王教授临床常用温肾止血方加减:党参 30 g,炙黄芪30 g,续断15 g,杜仲12 g,蒲黄9 g,覆盆子9 g,炒白术9 g,山茱萸9 g,墨旱莲 15 g,生牡蛎30 g。此方在前方党参、黄芪等药止血的基础上,加以续断、杜仲、山茱萸性温,能温补肾阳、调补冲任,充养胞宫血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续断中所含生物碱成分具有类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17],补肾类药物也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改善患者黄体功能[18];覆盆子在补肾的同时可收敛固涩止血。

针对经后期出血,王教授提出滋阴清热的观点。经后期肾精渐长,精血属阴,填补胞宫血海,为下次月经积蓄物质基础。阴精亏虚,易生内热,扰动冲任胞宫,引起出血。“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19],离经之血成瘀,阻碍新血化生之机,导致病情反复。经后期即相当于西医的卵泡期[15],卵泡生长发育欠佳,雌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缺少雌激素支持,容易不规则脱落引发出血[20]。综合中西医,肾阴可以为卵泡提供物质基础,卵泡的正常发育与其密切相关[21]。治疗宜养阴清热、化瘀止血,常用丹栀二至方加减,药物组成:党参30 g,炙黄芪30 g,牡丹皮 9 g,栀子9 g,女贞子9 g,墨旱莲15 g,仙鹤草15 g,生牡蛎30 g,生地黄12 g,知母9 g,黄柏9 g,蒲黄 9 g。本方以二至丸为底方,女贞子、墨旱莲性凉归肾经,滋补肾阴、内清虚热,凉血止血,现代研究表明女贞子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促进子宫内膜增长[22];牡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蒲黄化瘀止血,知母、黄柏性苦寒,取知柏地黄丸之意,清肾中相火,解冲任虚热。全方共奏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功。王教授还指出,临证治疗崩漏亦可简单根据青春期及更年期分期论治,女子青春期天癸方至,肾阳初长未充,病机以肾阳不足为主,治疗上倾向于温肾;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渐耗而近枯,病机以内有虚热为主,治疗上倾向于滋阴。

2.3 培源复旧,脾肾互根王教授认为,血止后应当固本复旧,防止疾病反复。王教授主张此类患者应注重调补脾肾,以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景岳全书·妇人规》提道:“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23]李中梓指出:“上古圣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著之脉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著之脉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24]”肾为五脏阳气之根本,肾阳能温补脾土以助气血生化,脾气健旺气血充沛也可滋养肾脏,二者同源生化,共同影响月经。因此,王教授常通过补肾健脾来固护先后天之本。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及归纳统计发现,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25],完善的排卵系统是建立正常月经周期的关键,排卵障碍的中医病机以肾阳虚为主兼有脾虚[26]。因此,王教授在治疗时总以温肾健脾为法,方用调经毓麟汤加减,药物组成:紫石英30 g,淫羊藿30 g,肉桂6 g,当归9 g,白芍9 g,川芎6 g,川牛膝15 g,盐续断15 g,枸杞子12 g,香附 12 g,莪术6 g,皂角刺9 g,牡丹皮9 g,山药15 g,黄芪15 g,花椒3 g。方中紫石英、淫羊藿、续断温肾暖胞;山药、黄芪益气健脾;肉桂温肾阳通经脉;当归、川芎、白芍补血活血;枸杞子滋养肾精;牛膝、莪术、皂角刺、香附等药行气活血;稍佐花椒入督脉为使,总温一身之阳。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健脾、调经固本之功。

3 验案举隅

病案1:患者,女,35岁,已婚,2019年7月30日初诊。以经前淋漓出血半年为主诉就诊。既往月经周期26~27 d,6 d干净,半年前出现经前淋漓出血,约15 d干净,常于月经前8 d,出现褐色分泌物至正常月经来潮。末次月经:2019年7月8日,6月29日出现褐色分泌物至月经来潮,16 d干净,现月经第23天。7月25日复出现阴道褐色分泌物,现未干净。纳眠可,二便调,近半年无性生活。B超:子宫内膜厚 8 mm;妇科检查见少量血液来自宫腔,余无明显异常;1年前宫颈癌筛查阴性。中医诊断:崩漏(肾阳虚证),予温肾止血方加仙鹤草9 g,艾叶炭9 g,连翘9 g,赤芍9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9年8月7日二诊:服药后血止,末次月经:2019年8月1日,6 d干净,现月经第7天。继予温肾止血方加贯众炭9 g。5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9年8月21日三诊:现月经第21天无阴道流血。予调经毓麟汤加减,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服上方至少3个周期。随访得知,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再无经前淋漓。

按语:本案属肾阳亏虚不能温煦冲任胞宫,导致经前淋漓出血。王教授结合脉症在出血期给予温肾止血方加减治疗,疗效甚佳;在血止后给予调经毓麟汤温肾健脾、调经治本,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王教授认为,治疗时应结合常规检查,首先排除妊娠可能;其次若患者反复出现异常出血,或B超提示内膜有异常时可先行子宫内膜活检术,排除恶性病变后再给予中药调经治疗。

病案2:患者,女,14岁,2021年9月5日初诊。以阴道不规则出血2年为主诉就诊。11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为30 d,7~8 d干净。2年前出现月经淋漓半月方干净,B超未见明显异常。末次月经的前次月经:2021年6月23日,量偏多,色深红,有血块,16 d干净。末次月经:2021年7月20日,量中,近1周出血量较多,伴乏力,偶心慌,无胸闷,性情急躁,体型偏胖,后背痤疮明显,否认性生活史。2021年8月15日B超显示:双侧卵巢叶多囊样改变;内分泌:黄体生成素:29.43 IU·L-1,睾酮:0.40 mg·L-1,甲状腺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正常。中医诊断:崩漏(气血亏虚)。予仙草举元煎加白及9 g,5剂水煎服。二诊:2021年9月12日,出血量明显减少,纳差眠可,大便质稀,日行3次。方选丹栀二至方加白及 9 g,炒白术15 g,连翘9 g,蝉蜕9 g,芡实9 g,莲子 9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10 d后服用黄体酮胶囊。三诊:2021年10月17日,末次月经:2021年10月8日(9月22日始服黄体酮10 d),5 d净。10月13日见褐色分泌物,现未干净。予上方加续断 15 g,杜仲15 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患者青春期冲任气血不足,学业压力大情绪急躁,内生郁热,扰动血脉,导致经后淋漓不净引发崩漏。初诊出血日久,伴乏力心慌,王教授排除凝血障碍及器质性病变,强调先以止血为重,故予仙草举元煎加减益气固冲止血。待血量减少予丹栀二至方凉血止血,佐连翘、蝉蜕缓解后背痤疮;芡实、莲子固肾涩精止泻。因患者年幼肾气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性腺轴,故辅以续断、杜仲温补肾气,配合黄体酮胶囊辅助调节月经。

4 结语

崩漏是妇科临床频发疾病,根本病机可概括为脾肾亏虚,兼有瘀热。王教授认为,本病出血期应塞流、澄源,血止后需复旧固本。急性失血时首以补气止血,急则治其标,此时应以减少出血量防止休克为重,方用仙草举元煎加减;同时根据月经周期阴阳变化将本病分为经前淋漓和经后淋漓,经前淋漓多属肾阳亏虚,不能温煦冲任胞宫,经血失于固摄外溢于脉,方用温肾止血方加减以温肾固冲止血;经后淋漓多属阴虚有热,扰动血行,方用丹栀二至方以养阴清热凉血,通过简单分期可以侧重用药,临床常能获得较好疗效。王教授遵照崩漏“先损脾胃,次及冲任,穷极必肾”的观念,强调血止后需补肾健脾以壮先后天之气,方用调经毓麟汤加减调经治本,巩固疗效,防止崩漏反复。

猜你喜欢
肾阳经血月经周期
武立胜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乳腺癌什么时候手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