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菱
电视专题片是指对真实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记录,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展示。主要是对一个对象进行深度采访和拍摄。在策划电视专题片时,应考虑到其不仅具有极强的新闻性,还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为此,要求电视专题片编导人员应明确作品主题和拍摄目的。在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要高度注重镜头语言的作用,熟练运用镜头语言表达作品内涵。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愈加凸显出来。精神文化生活对于人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之余,需要精神的放松和情绪的调整。一方面,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头脑,防止一些外来不良文化侵蚀头脑。因此,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电视专题片是人们日常观看电视的重要内容,很多人对专题片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无论是人物专题片还是事件专题片,都是针对某一主题拍摄而成的一种电视节目。传统电视专题片拍摄手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人们的观看需求,无论是从拍摄内容还是从后期制作手法上来看,创新已经迫在眉睫。电视专题片编导只有不断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工作,才能推进电视专题片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1958年6月,我国首部电视专题片《英雄的信阳人民》在北京电视台播出,正式拉开了我国电视专题片发展的序幕。60多年来,我国电视专题片在不断进步,以更具时代性的思维和手法进行拍摄。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对电视专题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电视专题片不仅要有一定的内涵,更要有精良的制作和优质的画面。对电视专题片编导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编导只有不断进步,推陈出新,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电视专题片的创新是必然趋势,也是电视媒体人需要肩负的时代使命。
电视专题片的创新已经是大势所趋,如何做好电视专题片的创新是当下电视编导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电视专题片创新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僵化思维首当其冲。老一辈人的思维无法紧跟时代,对当前一些新思路和新拍摄手法,有的人会非常“不屑”。这种僵化固化的思维会对专题片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让电视专题片难以得到有效创新。
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是需要一定的物力和人力支持的。最重要是对人才的需求,电视台在策划和制作一期专题片时,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而团队中人才的缺乏是制约电视专题片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专题片的策划、选题、拍摄到后期剪辑制作,都需要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编导有了创新的思路和想法,需要团队人员的配合支持才能让想法得到有效落实,最终展现给观众一部完美的专题片。
除了人才力量不足外,经费不足也是影响编导创新的一大因素。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有的地方台经费不能充分满足电视专题片拍摄的需要。
对于现代电视专题片拍摄而言,后期制作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观众非常看重专题片带来的视觉冲击等多重感官享受。后期制作能够赋予专题片打动人心的力量,让原本平淡的画面有了更好的质感和层次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后期制作人才的不足和技术手段的滞后,不能很好地展现出专题片的内容,因此,提高后期制作的技术效果也是促进电视专题片创新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视专题片编导思维也要与时俱进。其应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思维进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接下来主要分析编导如何与时俱进开展电视专题片的制作。
在进行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时,首先得筛选大量信息,不同信息的内涵是不同的。为此,在信息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具有显著地域特征或极具文化传播价值的内容。当前新媒体时代下,人们普遍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信息。编导人员在前期应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并且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判断数据的新闻价值。即便面对大量信息,也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编导需增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利用有限的时间捕捉更多的亮点。
在拍摄过程中,无论拍摄人物还是拍摄事件,都应该找到拍摄对象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与时代发展可谓息息相关,拍摄对象一般是时代变革的典型代表。为此,在进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时,一定要展现出拍摄对象的价值和特点。
在对海量信息的筛选中,也需要考虑到受众的关注点,确保选择的信息素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符合受众的需求。电视专题片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可以重点观察人们对当时社会的热点话题的反应,分析受众最想要看到什么样的专题片内容。虽然很多电视专题片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能够获得社会群众的高度认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视专题片一定要拍热门话题,而忽略了冷门话题。一些冷门话题也是具有极高探讨价值的,能够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电视专题片编导还要明确自身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并且引导社会舆论向好的方向发展,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
画面,是电视专题片的主要构成元素,电视专题片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画面组成的。因此,重视画面的拍摄是非常必要的,画面的拍摄要遵循多而广的原则,在拍摄过程中,要尽量多拍摄一些素材,为后期剪辑提供足够的素材,避免由于素材不足无法剪辑出成片的窘境。因此,画面的拍摄可以说是多多益善。同时,画面的拍摄还要注重广度,既要有全景的视野,便于后期制作时表现恢弘场面,也要注意细节的拍摄,尤其是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很多细节之处能够有效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细节可以是一草一木,也可以是人物手上的一条条皱纹,细节之处见功夫,这就是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重点获取的画面。
在进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时,要先确定专题片的内容,然后确定本次专题片的拍摄手法,分析专题片拍摄是否会存在阻碍,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以提高拍摄的整体效果。
在拍摄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了解拍摄场地和拍摄对象的实际状况,了解每次拍摄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需求安排好拍摄时间,同时也需要确保所有的摄像师能够熟练使用设备,灵活运用摄影技巧,确保拍摄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拍摄前,编导也要与摄像师进行充分沟通,使摄像师也具有编导意识,能配合编导工作,收集合适的拍摄素材。
作为编导,需要做好团队人员的工作统筹和部署,这就要求编导本身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充分了解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清楚专题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及主题。同时与后期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明确后期制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只有做好与后期人员的对接工作,才能提高整体传播效果和质量。在日常工作中,编导本人需要了解整个电视专题片拍摄过程中的拍摄进度,做好各个环节的对接。
所谓叙事画面,是指具有叙事力度和情节推动力量的镜头。如讲开锁的节目,就一定要有锁的构成、开锁原理、钥匙插入锁孔以后的动作,展现开锁人的技术娴熟程度。在救援节目中,就要有应急救援人员施救的工具、动作、施救的环境、过程等。如果没有这些镜头,观众想看的东西看不到,也就会失去对节目持续观看的兴趣。
在节目中,叙事画面越多、密度越高,观众就越能看得明白、看得仔细、看得兴趣盎然,节目的可视性就越强。一些节目本身具有很好的画面叙事功能,如央视的《劳动榜样》,其中塔吊捡鸡蛋、卡车转弯比赛等,用精心设计的情节来表现一些特殊行业的特殊劳动技能,每一个镜头观众都不愿意错过,节目收视率很好。
再如真人秀节目很吸引人,其原因在于节目的每一个画面都发生在当下,记录着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举一动。观众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节目造成的悬念会一直吸引观众看下去。
解说词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让观众更加明确画面所展示的重点内容,优秀的解说词是对画面的完美诠释。以人物专题片为例,在专题片中,对人物的生活背景、人物过去经历的叙述,都要用到解说词,尤其是历史人物专题片,解说词需要更加准确、严谨。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具有一定深度和内涵的解说词能够引起观众遐想,让观众获得美的享受。解说词和画面的完美结合,会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从编导角度去理解和观看专题片。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解说词能够起到升华内容的作用,让画面变得生动起来。
很多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与画面两张皮,大量花鸟虫鱼、蓝天白云等万能空镜头占据了节目的半壁江山,节目可看可不看,可视性很差。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解说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专题片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代入感,给人以启发,实现专题片创作者与受众的共情。因此,在前期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时,就要做好设计解说词的准备。不同画面要配以不同的解说词,解释画面无法准确表达的内容,使专题片主旨的传达更加明确、清晰。作为一名编导,需要对专题片表现的人物和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编导应该与拍摄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了解其内心所想,进而在合适的地方合理插入解说词,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真实情感。
所谓节奏,指的是动静、张弛、轻重、起伏、长短、缓急,有规律地交替变换,能够给观众造成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松弛、时而紧张的心理感觉。节奏也是构成电视专题片的重要元素。内容相同的画面,用长镜头展示,就能使人产生舒缓的感觉,但是如果使用短镜头,就会造成心理上的紧迫感。所以,针对不同的电视专题片,要选择不同的镜头、采用不同的节奏。节奏相对缓慢的画面,镜头应该稍长一些,节奏较快的时候,镜头可以稍短一些。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专题片中的人物遇到重大灾难的时候,情绪是沉重的,应该选择较长的镜头;相反,人物遇到了高兴的事,其心情是欢快的、愉悦的,则要用短的镜头。
后期制作,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后期制作能够及时提出拍摄的劣质画面,同时,通过画面的重新组合和剪切,给观众呈现一部完美的电视专题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要求的提升,后期制作手段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当代电视专题片制作而言,除了常规的画面选取、画面组合外,还可以通过后期配以解说词、对画面画质进行调整、添加一些特效等手段,提高专题片的品质,让电视专题片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在后期制作中,传统的电视专题片常采用蒙太奇手法。但是时代在发展,为了使专题片符合当下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必须创新表现手段。除了常规的蒙太奇手法外,还可以应用创意思维进行剪辑,例如在后期剪辑中,表现一位人物的逝去时,通常会配以较为悲伤的音乐,但如果在剪辑中偏偏不配任何音乐,以留白手法给予观众充分的空间去寄托哀思,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提升观众对于作品的期待值,这种剪辑手法会让观众感到意犹未尽,对接下来的每个镜头都充满了好奇感和期待感。
为了更好地表达专题片主题,其制作过程必须要使用一些技巧,大多数有经验的编导都非常重视技巧的运用,通过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构图,制作出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强的电视节目。
新时代下,电视专题片编导要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宽,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刻的感悟,在制作过程中要更多地去关注人本身。此外,要创新语态,使专题片变得更加鲜活,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要在关注时代背景的同时,着重观照个体的生动故事,串联、辐射时代变革,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