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平
新闻报道中,记者借助一定的叙事手法将新闻事件呈现给受众,让受众了解事件的经过。新闻报道融入文学叙事的技巧,有助于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与故事性融合。讲好新闻故事,会为受众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新闻报道中,采访与叙事关系密切,要求叙事必须建立在采访活动的基础上,采访为叙事定下基本的论调,同时采访为叙事开展提供各种素材。叙事所用的人物、情节等都建立在大量的素材基础上。新闻故事由情节构成,要求叙事建立在客观的采访基础上,具有生动紧凑的情节、一定的故事节奏。叙事可以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展现故事矛盾冲突,将受众带入特定情境,更好地塑造新闻人物性格,更好地凸显新闻主题。新闻记者要用心、用情讲述好故事,坚持展现事实真相,体现时效性,将采访素材灵活运用到新闻叙事中,采访与叙事的风格一脉相承。
新闻报道需要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包含的信息量一般都比较大,但是部分记者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新闻稿的信息量虽然大,却出现叙事烦琐或漏掉关键细节的情况。
新闻报道的撰写需要建立在掌握大量采访素材的基础上,采访素材的杂乱性容易导致新闻报道的叙事难度大,叙述无序化,叙事主题不明确,没有从受众的视角进行新闻价值的挖掘。也有的记者习惯写长篇叙事,过度解释每个细节。
采访是叙事的基础,记者的撰稿工作是将素材进行合理整合取舍,给受众理出一个清晰的故事脉络,展现出必要的、有用的、能推动故事发展的细节,而不是事无巨细。也有的记者采访工作不到位,采访主线不清晰,导致叙事的丰富性不够,容易漏掉叙事细节。
新闻叙事需要打动受众。要讲好故事,就要精心选择好题材、内容,明确好报道主题、方向。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紧扣主题挖掘素材,以便让叙事“有米可炊”。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采访与叙事关系失衡也表现在,叙事的人物没有立住。人物是故事的核心,新闻报道属于非虚构文本,需要反映社会上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如果记者用过于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会使人物显得不够真实,也就难以抓住受众的心,让受众难以信服。
采访需要围绕某一个事件、某一个人物进行,在采访实践中,部分记者采访获得的素材看起来很丰富,但是整理写作时发现采访的素材过于零碎,中间有部分信息缺失,难以通过叙事的方式还原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链。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浪费故事,将一个本来可以吸引人、十分生动的新闻故事变成硬新闻。二是叙事存在虚构,故事是编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新闻也不再是新闻,而是掺假的“故事”。采访目的不明确,挖掘力度不够,尤其在情节、细节、枝节的挖掘上存在不足,就难以讲述好故事。
学者曾庆香在《新闻叙事学》中写道:“新闻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总称,……新闻叙事不应只看作故事讲述,是作为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与建构。”新闻报道的叙事要有一定的结构,不同的叙事结构安排会影响内容表达效果。
如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不同媒体报道的内容、角度和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新闻线性叙事结构的访谈报道多采用顺叙,依照事件发展的自然脉络组织材料,逻辑相对清晰简单。部分访谈报道以日记体的方式展现,或者将时间作为标题的重要要素。《爸爸去世25天了,我还没有告诉妈妈》一文选择受访者父亲去世前一些重要的日子和事件为报道内容,受众读来仿佛伴随受访者一起经历那些悲伤的日子。有的新闻稿采用并列结构展示群像,聚集同一时间或同一空间下的多个人物,对其进行群像式描写。相较于线性结构,并列结构更能通过多重的人物视角观察整体,视野更加宽泛,也更有利于全面立体地了解受访群体。例如:《无法离开武汉的年关24小时》,全景式展现了封城初期武汉居民的不同心态;《“拯救世界”的武汉普通人》聚焦医院后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便利店老板、为火神山医院做挡板的职工,突出展现了普通人在疫情阻击战中的努力与贡献,群像式叙述重点关注生活中的平凡小人物和温馨时刻,同时又集聚强大的正能量。
叙事结构是整个故事讲述的逻辑记忆结构上的统筹布局,对新闻报道的效果影响极大,两者相辅相成且思路一致。思路清晰的叙事结构,可以激活新闻报道,突出核心主题,凸显新闻报道的社会意义。
新闻报道是让受众直观感受到新闻内容,并让受众通过新闻内容产生情感上的触动。新闻采访是围绕采访目标而进行的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运用叙事策略时,记者需要根据新闻内容选择具体的叙事方法,进行叙事结构的构建,并对采访的地点、问题提出的顺序等进行合理安排,具体写作时,可以借助倒叙的方式叙事,也可加入蒙太奇的手法,让受众跟随记者的叙事结构一步步走近真相。电视记者还要善于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让受众产生共鸣,使其更容易融入情境中,融入故事氛围中。
新闻叙事者需要准确告知受众相关信息,包括故事的发生情况,何时、何地、何人以及何事,需要对事件发生的经过进行说明、阐述,对故事细节进行描述、展现,同时需要对人物活动的环境背景进行必要的描写。因此,新闻采访时需要按照新闻叙事的目的进行相关准备和安排,从受众的角度挑选最具有采访价值的事件,在一定的内容框架基础上进行采访,突出故事的冲突性、故事性。
新闻采访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采访需要有合理的节奏,记者的采访语言要能积极调动采访对象的情绪。一些时政类新闻具有枯燥性,其内容容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倦感,导致受众阅读兴趣不高。新闻记者需要掌握丰富的采访技巧,深入分析采访对象心理,合理组织采访语言,以收集丰富、有趣的采访素材,进而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记者是讲述新闻故事的人,记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找故事、讲故事。记者要有善于发现好故事的眼力,在采访主题、对象的选择上要能充分满足受众的诉求。
采访有一定的节奏,叙事也是。新闻内容生产者需要控制好叙事的节奏,过于冗长的节奏难以吸引受众长时间的关注,容易让受众产生枯燥感和厌烦感。
在人物叙事中,记者要让受众跟随记者的笔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人物情绪的强烈及平缓等都是通过记者的文字描述和镜头来展现的。记者的写作技巧直接影响叙事的可靠性、生动性,娴熟的写作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能够精准表达记者和所在媒体的立场与观点。
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比较多元,有评书式叙事、谈话性叙事、新闻纪录叙事等多种方式,不同的叙事方式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受众对叙事方式的接受程度不同,新闻报道也会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叙事方式。
在新闻报道中需要平衡采访与叙事之间的关系,采访为叙事服务,叙事建立在采访的基础上。访谈类的叙事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记者抛出的问题是否合适、是否切中要害,直接影响叙事的效果。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因为事件的发生是突然的,记者对事件的了解也比较片面,新闻时效性要求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对事件的目击者进行采访,记者需要有效组织采访语言,在出镜报道的新闻叙事上需要把握住突发性事件的核心信息,将其快速传递给受众。记者的叙事必须保证客观、准确,尽量减少个人主观判断,而是要尽可能多地将客观事实提供给受众,让受众能够掌握事件最核心的信息内容。
采访与叙事是新闻报道的不同环节,需要保持一致性。新闻采访素材多,而如何有效组织整合采访素材,向受众展示优秀的新闻报道则成为记者面对的难题。新闻采访需要明确目的性,新闻叙事要与采访保持一致目的,从新闻采访获得的客观事实中梳理脉络,实现新闻广泛传播的目的。
新闻主要采用纪实方法进行叙事,用事实说话,不说套话虚话,并且将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内容展示给受众,观点要凝练,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要立足于受众需求,并根据采访的内容、采访的对象、采访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叙事,选择适合的叙事方式,准确、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
新闻报道是再现新闻故事、生产新闻内容的过程,新闻叙事的成功关键在于寻找到具有故事味的选题。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更需要关注题材。记者应善于寻找故事、发掘故事,需要具有新闻故事敏感性。记者经常接到报道典型人物的任务,采访对象的事迹材料并不生动,缺乏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细节,如果按照材料直白叙事,生产出的新闻内容则没有生命力,因此,记者应在采访的过程中挖掘与寻找鲜活的事,讲好人物故事,叙事才能更感人,叙事内容才能广泛传播。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的底色,好记者讲好故事,讲的是记者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真实故事。全媒体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对于一名新闻记者来说,在信息繁杂的情况下,更应该迈开腿,沉下基层、深入现场,用心去感受、去记录、去传扬新时代的感人好故事。对于基层新闻工作者来说,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才能使采访更加翔实,才能代表基层的声音,才能更多地反映民意。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辨是非、分善恶,发现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光辉。要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要能捕捉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发现基层岗位上的伟大精神。基层是好故事的汇集地,只有将眼光投向基层、善于发现,才能找到最接地气、最鲜活的新闻故事。基层的故事在不断发生,记者发掘故事的眼光也要不断地提升,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沉到基层去,通过不断地看、听、思去发现和挖掘好故事。好故事要关切需求,要有人性的闪光点,要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样的故事才有灵魂和温度,才能直抵人心、震撼心灵。
作为一名记者,要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讲顺应时代要求的好故事,要讲为人民服务的好故事。在选择新闻素材时,要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要把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新闻除了是对新鲜事件的报道,还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在故事的选择上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紧跟新形势;要与人民息息相关,服务大众;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一个好的新闻故事,既能够感人至深,也能引领社会导向,弘扬正能量。
讲好一个故事,完美的叙事技巧和准确的表达方式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述凡人小事、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传递情感。从事新闻工作,既要用理性的思维,以真实客观的态度讲述新闻事件,同时也要以感性感知细节,让故事更加饱满有血肉,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同身受。好的记者不会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去引导大众,好的记者能够真正融入他人的生活感同身受,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示当代记者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崇德向善的人文情怀,以及传递正能量的职业梦想。
新闻采访是记者对采访对象进行观察、询问以及记录的活动,是叙事写作的前提,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是新闻叙事生动性的基础。只有灵活把握新闻叙事方式,才能吸引更多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