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鲁海,高璇,韩宝杰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0;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继发于卒中的抑郁状态,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活动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迟缓,甚至出现幻觉、幻想、绝望及自杀等一系列情感障碍[1]。研究表明[2-4],有近1/3的患者卒中后伴发PSD,且该病急性期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大大增加了卒中后的死亡和复发风险。早期识别和干预PSD对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西医治疗PSD以应用抗抑郁药物为主,往往不良反应较大,相比药物干预,针灸治疗该病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等优势,逐渐被大众认可。
PSD属“中风”与“郁证”的合病,归于“因病致郁”的范畴。中风病患者往往素体亏虚,多以肝肾阴虚为主[5],加之外界因素影响,造成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挟痰挟瘀上扰清窍,而发中风,石学敏院士将其总结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6]。现代医者对于PSD病因病机的认识各不相同。蔡圣朝[7]认为,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脑神异常为PSD 的主要病因,脑主神明功能失调,则气机无以运化,故出现情志失常而发抑郁。刘增雪等[8]认为,PSD病因可归纳为肾精亏耗、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其中以肾经亏损为基础。周逸伦、杨晓华等[9-10]认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窍为PSD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虽然学者们对PSD病因病机认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认识有相通之处。归纳来看,该病病位主要在脑,与肝、肾、心、脾等相关,属本虚标实。基于“三才”理论,可从整体上把握PSD的病因病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2.1 “三才”法象思维“三才”理论最早见于《周易》,古人通过朴素的观察,认为宇宙无外乎由“天、地、人”三部分组成。基于古人取象比类的认识方式,宇宙“三分”之象逐渐推广开来,奠定了古人以“三才”理论认识万事万物的基础[11]。“三才”理论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根本原因在于“三才”法象思维的应用和普及。《易经·说卦》对天、地、人所代表的含义进行了解释:“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中医体系中有很多取“三才”之象而构建的理论模型,这些模型被赋予了天、地、人的属性特点,对人们认识健康与疾病意义重大。
“三才”法象思维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大进步,其意义包括: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代认识论中以“阴阳”论万物的弊端,对事物的认识更为系统和全面[12];②“三分”的思维方式在“二分”的基础上强化了对于“中”的认识,“三才”中的“人”位于三部之中,代表着万事万物的中间方位、中间状态。引入了“中”的概念,使事物变化、活动的过程被凸显[13];③动态、平衡的观念被强化。
2.2 “三才”与“精、气、神”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天、地、人”所蕴含的象与中医理论中“精、气、神”的含义高度吻合。地生精,人主气,天藏神,由此人体内部精、气、神的功能得以正常表达,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地,八卦中属“坤”卦,《周易·说卦》中说:“坤为地,为母”。大地是自然万物化生的根本,精是构成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由此,“地”与“精”都具有“本源、基础”的属性特点。《庄子·天下》[14]曰:“说古之道术,以本为精,以物为粗”,这一认识与《灵枢·经脉》中“人始生,先成精”的认识高度统一。在人体中,精是构成生命形态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精微物质,人体先天之精源于肾,肾属下焦,属“地部”范畴,进一步论证了“地”与“精”的相关性[15]。
人,生而灵动,正如“气”处于天地间,可往复运动。《列子·天瑞》一书中阐述了人与天地通过气为中介进行交通感应的可能[16],说明了气的运动形式与三才中“人”的属性具有相类似的特点。《老子》[17]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气的运动是体现万物状态的形式。与精不同的是,气的概念更偏向于功能、能量、动力[18]。《黄帝内经》认为,气的功能在于体现人生命活动的形态,包括统摄行为、精神、情志等。《素问·天元纪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自然之气与万物运动相关,一身之气与人的行为意识相关,二者具有类似特点。
天,八卦中属“乾”卦,具有统摄万物的属性特点,象征君主。自古以来,“天”与“神”具有相似的属性特点,《说文解字》曰:“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黄帝内经》认为,神是一种在精气基础上化生的统摄思维、意识的无形产物[19],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所言:“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视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神”在人体中处于统帅、主导的地位,与“天”的含义高度对应。
2.3 “三才”与“三焦”上、中、下三焦与“三才”模型具有一定相关性。从部位上,上焦应天,具有统摄、清灵的属性;中焦应人,主动、主调节,与肝胆疏泄及脾胃运化的生理属性相应;下焦应地,主藏、主孕育,与肾的藏精特点相关[20]。由此可知,三焦模型的创建充分引用了“三才”天、地、人三部的属性特点,正如张景岳所言:“夫所谓三焦者,象三才也,际上极下也。”从功能上,三焦主诸气、主水道的特点与三才理论模型中“人部”沟通天地的功能属性异曲同工[21]。《难经·六十六难》中指出:“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脏腑居于人体中,独立存在,三焦发挥了沟通营养脏腑、联系内外上下左右的作用,其概念的引用凸显了“三而合一”的整体观念[22]。
由“三焦”体系拓展开来,人类位于天地之中,与自然界也组成了一个类似“三焦”的系统。《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统摄、滋养人类,人融于天地,与天地形成交感,方能顺应天地之道。
3.1 “精-气-神”失常与PSDPSD从中医角度可考虑为“神”的异常。《类证治裁》[23]记载:“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气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精可为“精气”,亦可为“精神”,精藏于脏中方可行其化生、濡养之用。三才之中,地属坤,主孕育,正如精为形体之本、生命之原。精可细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受之父母,为人之根本,须由“后天之精”及从外界摄取的水谷精微来补充,如房劳过度,食饮不洁等,则会导致精亏,精亏则气无以化,一身气机运行失调。精亦可濡养神明,精亏神无所养,“人由气生,气由神往”,精亏而致气、神皆衰,神之不往,气所不生,由此发为情志异常。
3.2 “上-中-下”失调与PSD《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通畅为一身水液及气机正常运行的基础。三焦不利,则气机运化不利,五脏不能各行其能。与此同时,五脏与人之情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素问·宣明五气》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情志是为五脏之所藏。《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神分属五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三焦是将五脏情志维持正常的基础,同时也是五脏情志整合的有效载体,其过程依赖于三焦通调的生理特点。五脏情志依靠于三焦气化上达脑窍,从而对人之情志进行统筹管控[24]。“上-中-下”失调,则气机运化不利,五神整合失司,发为抑郁状态。
3.3 “天-地-人”失调与PSD“三才”之象,在于天、地、人沟通交感,和谐共生,如《周易》所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与地构成世间万物,人便存在于天地所形成的世界之中。从宏观来讲,人与所在的自然、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究如何遵从并利用天地间的规律健康生存。中风发病后,患者多伴有肢体失用、言语不利等症状,此为人体内部失衡,同时也为“天-地-人”失调,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往往超过了患者心理的承受范围,进而严重影响患者情志。
4.1 取穴思路应用“三才”理论,可将“精-气-神”“上-中-下”“天-地-人”之“象”进行有机整合,对“三才”中的三部分别进行治疗,以促进“地部”滋阴益精为基础,进而行郁导气、醒脑调神,并加强三部的沟通联系,恢复“三才”的交感。
《医方集解·补养之剂》[25]云:“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肾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地部取穴当取足少阴肾经生发之穴,《子午流注说难》[26]释云:“涌泉乃肾所出之井穴,藏真下于肾,肾者主水,故穴在足心,名曰涌泉。”针刺涌泉,可调和一身之阴阳,为益阴之本。《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均依靠于气的调节,气的升降出入异常,直接影响行为活动、意识情感。《灵枢·海论》曰:“膻中者为气之海。”八会穴中,气会为膻中,居于任脉,为气机调节的中枢,故一切气病均可选膻中穴。《景岳全书·中兴论》[27]言“阳主神也”,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沿督脉上升而灌注于脑,从而温养脑神。百会,意为百脉交会,有“百脉之宗,百神之会”之称,足太阳经从此入络脑,髓海之气上出于此,故此穴最易通脑府[28]。《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其盖”。百会穴有网络诸经、联络脏腑、沟通内外、平衡阴阳、调节全身气机之效,是解郁安神的基础用穴。由此取穴,虽用穴精简,但兼顾“天、地、人”之象,符合“三才”理论基本思想。
4.2 针刺顺序在注重取穴的同时,也应注重“精-气-神”三者的递进关系,从“生精”出发,先针刺涌泉以生元阴元阳;后针膻中,调畅一身气机,一身之气升降出入自如,则调神有根;再针百会以通脑府,从根本上恢复患者情志,调和全身气血、阴阳,使神得以养,神机复常。
张某,男,71岁,2020年8月23日就诊,以“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半个月余,情绪低落10天”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遂来我院急诊就诊,查颅脑MR,提示左侧基底节区梗死灶,诊断为脑梗死,经治病情基本稳定,为进一步康复治疗收入针灸科。刻下症见:神清,精神可,语言欠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情绪低落,偶有焦虑烦躁,善太息,伴头晕、偶有耳鸣,纳可,寐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细数。查体:右侧上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右侧Babinski征(±)。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量表(24项)评分:26分。中医诊断:①中风病(中经络,阴虚风动证);②郁证。西医诊断:①脑梗死;②焦虑抑郁状态。治则:醒脑开窍、益阴宁神。取穴:内关(双)、水沟、三阴交(患)、涌泉(双)、膻中、百会。内关穴,直刺20~25 mm,施提插捻转结合泻法1 min;水沟穴,直刺 10~15 mm,施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20~25 mm,施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涌泉穴,直刺15~25 mm,施捻转补法1 min;膻中穴、百会穴平刺15~20 mm,施平补平泻法1 min。针刺顺序严格按上述方案执行,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治疗两周后,患者肢体症状改善,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量表(24项)评分:7分。
按:基于《周易》“三才”理论,PSD的针刺治疗需针对“天、地、人”三才对人体一身“精、气、神”进行调节,故本案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加刺涌泉、膻中、百会以调整一身“三才”。“地部”涌泉穴,意为泉水涌出,可补肝肾之阴,充实地部之精,还可升发精气于上,沟通人部、天部,辅助一身精气的调节。“人部”膻中穴,是人体一身之气集会之处,主通调、疏达,从中斡旋,恢复气的正常运动,并以“气”为介质加强与天地二部的沟通,恢复天、地、人之间的交感。“天部”百会属督脉,为三阳五会之要穴,与天气相通,亦可通达肝肾,引精行气上达巅顶,使神有所养,从而改善精神状态。涌泉-膻中-百会的针刺顺序充分展现了“三才”理论中三部的递进关系,其取穴及针刺方法都充分符合“三才”理论相关内容。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有利于加强患者与医务人员及家属的沟通,恢复情志。
《周易》“三才”法象思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巨大。宏观来看,人的行为、意识、思维、情感等都包含于“三才”体系之中,且与天地自然密切相关。PSD患者的病因一则归结于自身“精、气、神”的失调,二则归结于“人”与“天、地”平衡状态的失调。基于“三才”法象思维,加强自身“精、气、神”的调节治疗,进而调节“人”在“天、地”间的和谐状态,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周易》是古代哲学的代表著作,对中医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周易》中朴素的哲学思想进行剖析,用以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有助于从根本上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内在原理。从经典角度出发,抓住疾病本质,可为临床认识疾病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