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如林
最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一段内部讲话在网上广为流传,深受各方关注。他对世界经济持不容乐观的预期: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将面临持续衰退、消费力大幅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华为的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保证度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其实,这已不是任正非第一次“寒气逼人”。长期以来,华为和任正非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从创业伊始到外界眼中的功成名就,任正非时常将“危机”挂在嘴边,他几乎每一篇内部发言都让人感觉华为好像第二天就要倒闭了。2000年,华为营收位列中国电子行业百强第十名,利润行业第一,彼时的任正非就写下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
当然,任正非的内部讲话只针对华为,仅着眼于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既然是内部判断,准确与否自是见仁见智。不过,中华智慧讲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死而生”。也许,卓越的企业家都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居安而思危,或许正是任正非这种未雨绸缪及谨慎务实的战略眼光与企业家精神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成长脉络,可以发现在当时极为艰难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家硬是凭着一股爱拼才会赢的精神闯出了一条后来居上的道路。对于当前严峻的外部形势,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都有准确研判,并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整体看,中国应对经济下行、稳经济增长的工具和空间比较充裕,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逻辑和周期,有波峰就会有波谷,当下压力巨大,但祸福相依,危中有机。其实,不论处在哪个周期,企业发展的危机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危机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及程度和范围不同,企业因势而变、顺势而为,方能转危为安。
华为的“寒冬”正是它迎来下一个春天的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