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芳 顾芸韵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21400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多是由于心肌受到病毒侵犯,引起细胞坏死及炎症等,多数该种疾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患儿伴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1〕。该种疾病在学龄前以及学龄期儿童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早期的发病并没有明显的表现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多表现为发热、腹泻及恶心等,对患儿正常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由于患儿的年纪较小,其自主表达的能力差,加上疾病带给患儿的痛苦较大,直接导致患儿的配合性较低,增加了治疗及护理的难度〔3〕。患儿对家庭的依赖度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获取患儿家庭的支持,辅助对患儿进行护理,最终实现降低患儿消极的状态,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本文为探讨家庭协同式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理行为特点与满意度的影响。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②患儿家属精神、意识无障碍;③患儿无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非病毒性心肌炎;②不接受本次实验的患儿及家属。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7~12.2岁,平均(7.3±2.3)岁,病程3.5~10.2 d,平均(6.7±1.2)d;研究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5~11.9岁,平均(7.1±2.1)岁;病程3.1~10.5 d,平均(6.4±1.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叮嘱患儿家属谨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并在饮食上给予科学的指导,保证患儿有充足的休息,同时保持患儿病房的清洁,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温湿度的适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协同式干预:①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呼吁患儿家属共同参与,可以通过PPT播放的方式向患儿父母讲解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内容,包括其发病、原因、治疗等,同时将实施该种护理的优势告知患儿家属,并列举护理成功的同类案例来降低患儿家属的不确定感。宣教完成后将内容制定成小册子下发至每个家庭,方便后期随时的查看,并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使患儿家属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临床护理中。②护理人员首先要通过与患儿父母沟通,了解患儿的爱好、兴趣及性格,并通过患儿的临床表现推测其心理的状态,对于出现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儿要告知其父母多陪伴患儿。同时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儿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拉近距离,在治疗期间如果不配合性可以通过抚摸患儿的身体、播放动画片、儿歌等方式使其注意力转移,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对其说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配合度。③对患儿家庭人员的经济、文化等进行分析,叮嘱患儿家属在其闹情绪时要理性面对,禁止出现责备、打骂患儿的现象,正确将不良心理行为引向正规。④出院后叮嘱患儿家属近期避免带领患儿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教会患儿家属正确服药的方法,督促患儿按时服药,并辅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并且在患儿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多陪其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
1.3.1比较两组患儿心理行为异常的发生情况,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进行,由患儿家属根据患儿的实际表现进行填写,包括闹情绪、孤僻、抑郁,计算总发生率〔4〕。
1.3.2比较两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指数(CI)、心脏射血分数(EF)以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同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1月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恢复正常且半年内没有复发;有效:治疗6月内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有效改善且1年没有复发;无效:治疗后各项指标未达上述标准,计算治疗有效率〔5〕。
1.3.3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通过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进行,80~100分: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计算总满意率〔6〕。
研究组闹情绪、孤僻及抑郁心理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行为异常发生比较〔n(%)〕
研究组CI、EF及FS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三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n(%)〕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疾病的进展较快,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随着时间的推进疾病可能会对患儿全身的多个系统造成损伤,甚至会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引发各种危险的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7〕。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会带给患儿不同程度的生理感受,加上长时间治疗的干预可能会引起患儿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行为,不仅会影响患儿家属治疗的耐心,最重要的是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临床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过程中实施的护理模式是被动地,大多是注重于对患儿用药的指导,对患儿心理的关注度不够〔8〕。加上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不理解的想法,这也是导致近年护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通过护理来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的效果及满意度是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急需解决的问题〔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针对以往护理的缺陷进行分析,临床中提出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获取患儿家属的支持,通过家属的配合来保证护理的顺利实施,因此家庭协同式干预出现并在临床治疗的各个领域中应用〔10〕。家庭协同式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的主体除患儿及护理人员外,患儿家属也参与进来。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年龄较小,对父母的依赖度都比较高,因此父母的情绪或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产生影响〔11〕。家庭协同式是在常规护理上发展起来的,多数患儿家属对其的认知较低,会对该种护理模式产生不确定感,影响到护理的配合度。又加上对疾病的不够了解,从而出现较大程度的负面情绪,最终对患儿产生影响。
通过实施家庭协同式干预,能够让患儿家属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及护理,从而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去分析、观察患儿的情绪〔12〕。通过家长正确的陪护,能够让患儿家属更好地了解患儿的情绪,给予患儿一定的鼓励,同时还能够增进与患儿治疗的感情。在获取患儿家属的支持后,护理人员按照家庭协同式干预的要求对患儿进行护理,首先是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由于患儿个体、病程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不能够按照统一的模板进行,应当对其进行分析后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是以患儿为中心,对于能够表述自身意见的患儿尽量对其要求进行满足,从而能够提高患儿在治疗期间的舒适感〔13〕。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组闹情绪、孤僻及抑郁心理行为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示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家庭协同式干预能够更好地降低患儿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分析其原因是患儿家属的干预能够更好地对患儿起到安抚的作用。
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治疗的结果,家庭协同式干预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家庭感的陪护,使其能够更快地将生活状态恢复正常,降低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害怕、陌生感,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临床中有研究发现,患儿在出院之后存在着疾病复发的现象,这也说明患儿在离开医院之后的护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风险〔14〕。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就要求患儿的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从自身降低引发患儿风险的因素。家庭协同式干预通过多种方式对患儿的用药、生活及护理进行指导,使家属能够更好地了解,在治疗过程中起到督促的作用。研究组CI、EF及FS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示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家庭协同式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心脏指标,提高治疗的效果。
家庭协同式干预使患儿的家属积极地参与到临床的护理中,通过不断地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拉近了双方的关系。多数患儿家属注重的是治疗的效果,在该种模式的干预下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对患儿造成的影响,从而能够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15〕。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示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家庭协同式干预能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分析其原因是在患儿出院后,根据家庭协同式干预的要求需要对患儿院后的护理进行跟踪,能及时根据患儿的体征及恢复进行调整,从而缩短患儿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但是本次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观察的指标、样本等数据不够详细,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当加大观察样本及指标,从而使观察结果更加详细。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过程当中,实施家庭协同式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的心理行为,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能够拉近与患儿家属的距离,提高其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