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芬
(天津市和平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天津 300000)
新会计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必须可长期使用并且属于非流动资产,同时采购单价超过1 000元。
首先,事业单位要遵循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进行部分调整。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大力扶持事业单位的发展,固定资产获取形式变得多样,固定资产的组成结构逐渐复杂多变。因此,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提出新的核算方法,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起着有效的管控作用。在实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离又适度联系的双会计制度过程中,固定资产的登账选择的是平行记账法。对固定资产的确认重新规定了方法,根据实际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情况,新会计制度取消了固定资产租赁费用以及相关税费计入运输费和安装费。简化会计核算工作,通过双会计核算,明确了计量属性。
其次,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规范了日常核算管理程序,新增了“资产处置费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这两个科目,实现了资产数据的自动录入和采集,使固定资产核算更加规范。
再次,固定资产管理的累计折旧,须考虑到事业单位现实经济的效益期限。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权责发生制,合理制定折旧年限,选择更合适的折旧办法,才能切实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
最后,在固定资产管理的盘查和清算方面,新会计制度更改了部分核算内容。强化了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价格确认方法,强调资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在盘点中的信息披露,更加准确地披露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折旧方法、本期变动等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类别和数量,都可以通过信息披露实现公开化,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更好地受到外界的监督。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依照新会计制度的指导和规定,优化和改革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更加高效和标准地实行新会计制度,进而满足新制度的要求。在权责发生制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更清晰地反映资产的使用状况。同时,利用监督管理机制,可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的问题,并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依据,进而强化固定资产的控制机制。资产核算模式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共同作用的模式下,能够提升固定资产的纵横可比性。在双会计核算中,规范相关固定资产的会计科目,构成一个完善的资产报表结构。利用控制机制,引导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科学设置会计账簿,增加资产管理员岗位,开展高效的资产盘点和保管等工作,进而对固定资产管控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事业单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盘点等工作制度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对新增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没有及时入账,未按照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开展工作,使得部分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和确定账面价值与实际业务发生情况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固定资产漏记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在处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部分资产管理员选择用传统的固定资产处置办法,不办手续,擅自决定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等,导致账实不符。对于捐赠的资产,没有在账面上进行特殊的标注,未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长此以往,导致单位缺乏严格的管控机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不够严谨,存在重视采购环节、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象。由于没有固定的采购管理人员,部分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不能进行专职的采购行为。大多数由内勤兼职,在工作交接上容易出现疏漏,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与实际交易金额不符。有些固定资产设备数量庞大,使得管理人员工作力不从心,在审核和盘点工作中,随着固定资产数量和价格的增加,出现失误的概率可能更大。想要解决事业单位的这一难题,需要投入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更新缓慢,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够,所涉及的部门与固定资产各自孤立,没有统一。加上固定资产财务信息处理不及时,造成账务和实物无法查对与核实。
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没有进行细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财务部门缺乏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导致会计制度无法得到落实,相关政策不能有效进行指导。同时,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岗位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岗位职责不明确,导致对固定资产进行查账时,没有有效的管理记录作为依据。很多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时,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登记入册,尤其是很少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政府部门向事业单位捐赠的固定资产,在被保管和使用时,容易发生脱节,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一旦固定资产损失,无法及时确认责任,极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损坏和老化,造成固定资产报废速度加快。管理不严格,固定资产产权关系不清晰,管理意识淡薄,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很容易存在潜藏的安全隐患,增加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自有一套会计核算体系。例如,工程中固定资产的维修支出,未包含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这会使很多工程基建项目脱离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真实地记录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情况。有些人员仍沿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与新会计制度不符。以旧的会计制度为依据,对固定资产不计提,也不计提减值准备,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实际净现值差距很大。甚至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一直按照采购的价值保持不变,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不符合实际,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虚高。如此一来,从会计核算角度来看,固定资产管理很难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管理状况。
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更广。对不同的固定资产,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应优化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证账面与实物相符。统一事业单位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的思想,使其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至关重要。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属于一项繁杂且耗时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到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中。要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科学、规范的改革,并且渗透到事业单位日常的工作中。
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相关部门对管理的约束。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供完整有效的固定资产信息。要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职权分离等措施有效落实,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获得强有力的监督效果。树立管理制度的威信,使其不流于形式,不被边缘化。保证增加的固定资产有书面依据,规范使用、盘点和清查固定资产等流程,使其有据可循,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整齐和统一。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提供真实的财务状况、资产使用情况等信息。新规定中,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形式。相关部门应该选择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法,针对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审批程序,对固定资产价格进行严格批复。完善会计核算工作,明确固定资产的数量、价格、最低使用年限。
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公允价格的改变等,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优先调剂的固定资产,采用购置或者租赁等方式。同时,资产管理员在盘查中要仔细核对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品类,及时查出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开展营利性活动的情况。在有关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处理中,要利用公允价格反映实际的账面价值。会计核算处理要紧跟会计制度的变化,充分反映固定资产的实质和明细情况。要完善固定资产的定义,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不再仅将固定资产核算当作记账那么简单,对固定资产进行细化分类处理,有利于后期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必然会出现磨损,而过去事业单位固定核算没有折旧处理,因此应弥补固定资产核算中的缺陷。由于避免不了磨损问题,因此会计核算须做好折旧准备。要记录磨损原因,并拍照记录磨损程度。重新对变动的固定资产价值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再由上级部门审核之后,将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录入财务报告中,进而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系统也需要调整。一个ERP财务核算信息系统,应该建立更多的供应链,如人力资源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要将事业单位的业务和财务有机统合在一起。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然趋势。要大幅降低财务信息系统的成本,提高财务效率,减少财务核算失误。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会计信息化系统从最初的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再到多种资源管理系统,可以高效提升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建立固定资产账套,由系统管理员建账,启用基本的固定资产信息模块。通过更新软件技术,从采购部门领取到使用再到处置,还可以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技术,完成资产管理员的现场盘查和抄录固定资产信息的监管环节。信息系统可以批量采集固定资产的信息,录入电子标签,将电子标签粘在固定资产上,扫描电子标签即可获取信息。所有的信息不仅要有标签,还要有编号,与固定资产的账套信息保持一致。如果固定资产发生变化,应现场修改信息。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账面金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在信息系统设置中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并且可以按月进行计提折旧。可以同时对一批固定资产进行查询,对固定资产的卡片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并且可以自由设置和添加操作员的软件操作权限。利用软件的安全管理功能,输入对应的口令,设定不同的权限,履行相应的职责。
升级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采集固定资产实物信息,可以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完成固定资产数据分析核算工作。并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分配情况,做到在线和可视化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套与实物相符,从而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
强化企业固定资产成本控制工作,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发展。通过计算机管控固定资产,如固定资产的采购、维护等,能节省较多的资金,有利于事业单位长久发展。事业单位要强化管理意识,高效节约成本,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控制贯穿整个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主动迎合市场的发展变化,积极了解固定资产的市场行情,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深化改革,强化财务控制,重视固定资产的“出入口”。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对现有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全面考虑固定资产的支出问题,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实施新会计制度,可以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因此,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内容,完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建立更科学的资产管理系统。确保固定资产成本得到控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有利于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