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内部控制制度在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中的有效落实,可以促进国企战略目标的实现。国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有机结合内部各个部门,为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搭建平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发挥国企整体经营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内部控制制度在国企中的发展可以有效结合各个部门的职能,有效统筹规划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保障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促进国企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国企中,通过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既可以确保运营过程中各项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又可以科学整理、记录以及汇总运营过程中的管理会计信息。并且,国企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监管财务信息处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充分保障国企财务信息的质量,准确呈现国企真实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国企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可以科学有效地监督各项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企发展过程中采购物资的安全性,提高了物资财产的有效利用率,防范了运营过程中财产的浪费问题和私自挪用问题,保障了国企运营过程中物资财产的安全。
国企只有准确预判和控制各项风险,才能在新经济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而通过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准确评估各个经营项目中的风险。且国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国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控制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以此有效提升业务运营的质量。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国企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国企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管理者和领导者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国企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生产为核心,追求产量最大化,通过最大化的产量实现长远发展。因此,生产是国企的最大特点,经营在国企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为辅助生产,国企对项目开发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我国引入市场机制之后,国企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新经济时代,国企的发展导向为生产,在提升效益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第二,规范的项目运行和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国企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第三,国企要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不相容岗位的职责。国企内部不相容职务的工作有会计的记录工作、财产的保管工作以及业务经办工作,只有明确划分内部不相容岗位的职责,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风险评估会影响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和质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企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就要重视风险管理。国企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质量会对财政资金的增值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目前国企内部缺乏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因为,首先国企在新经济时代忽视了风险防范的作用,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且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落实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其次,国企识别风险的能力较弱,对风险种类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没有深入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因此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与此同时,大多数国企内部缺乏全面且有效的风险防范预案,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运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国企在新经济时代忽视了对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入分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优化自身的分析监控模式,这既不利于国企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利于国企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大数据时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国企在自身管理模式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我国大多数国企在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都有效运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国企在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信息系统的构建需求制订科学有效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且对管理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国企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依据自身动态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不能通过信息系统有效管理各项经营活动,不利于开展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工作。与此同时,安全保障是信息系统得以长远运行的基础,但是大多数国企并不注重信息系统的维护,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风险,降低了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国企在新经济时代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内部监督机制的基础保障。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之外,还要在内部构建科学且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但是大多数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设置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内部监督只是其他部门的附属职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监督的质量,不利于国企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是外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补充。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的委托之后,审计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审计重点为财务报表审计,忽视了内部控制评价审计的重要性。
国企在优化内控制度建设环境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内部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加深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认可。并且,国企内部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既要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制度,又要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国企要优化和完善内部的组织机构,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充分发挥各个工作人员的真正价值,进而严格把控和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另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国企内控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国企要针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提升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
国企要提升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入职门槛,以此有效提升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国企在引进专业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同时,要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提供更多且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和深造机会,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国企内部接受过培训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科学指导其他员工的工作,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作用。并且接受过深造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出带头作用,为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正面且积极的形象,以此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真正价值。
国企在执行和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信息化水平,以此满足新时代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多元化需求。并且,国企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利用科学且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提升经营效益。另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国企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不断维护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内部控制工作和人力资源控制工作,在信息系统中有效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管控内部的人力资源。国企要重视战略管理和人员管理的有效结合,根据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性制定科学有效的维护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在国企中的有效落实和运行可以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且,国企要将人员聘用和培训工作融入内部控制制度,以此不断优化和完善用人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高效运行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才。
国企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监督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监督体系可以有效监督业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且国企可以通过内部监督体系的优势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控制运营过程中每一个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国企的监督体系在监督实际的运营状况之外,与风险预警体系、内部审计体系之间具有关联性。
例如,内部审核体系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监督国企的经济实况,优化和完善国企的管理模式,提升国企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体系可以强化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国企内部审核的重点,提升国企内部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准确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国企在设置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时,要优化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国企要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审计工作的范围。国企要全面且深入地分析监督环节的内部控制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国企要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定结果,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以此有效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国企要想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在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的过程中,重视财务人员的管理,要将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引入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在内部培养综合型和专业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在提升内部法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不断加深财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相关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奠定环境基础。另外,国企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风险防范环节的监督。并且,国企要规范内部的管理,在每项经营活动中都要融入风险管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控制能够引发业务风险的各类因素。国企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要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从而高效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国企的管理者在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要重视各类管理机制的健全和优化,且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各项风险的防范,在自身管理模式中有效融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以此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同时,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又可以防范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以此有效提升国企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因此,国企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重视内控环境的优化和完善、科学维护程序的制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强化内部风险控制,以此保持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