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州财经大学法学院 孙慧慈 李淑华
(一)研究背景。日前,多级文件强调要注重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强调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要做好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工作。“高等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将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制度要执行到位,在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方面要成效明显。”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面临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主动申请入党的人员占比偏低,且呈现逐年减少的情况。由于主客观原因,个别高知群体不愿意入党,存在着“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倾向。如何让高校高知群体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新要求,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担负起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是高校党组织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认真研究且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抓好高校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对于促进开展高校高知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高知群体政治、文化、业务素养,改善高校党员整体队伍结构,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对于高校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思路、推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实实在在落地开花、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做好新时代高校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有利于改变和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对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深化理论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本文将高校高知群体界定为:在高校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才或者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高校高知群体具有如下特征:1.学历较高。一般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许多有海外留学或者进修的经历,知识架构完整,文化底蕴深厚。2.思维敏锐,更关注自我感受。广阔的知识面使他们善于从多角度、深层次看问题,思想上也不拘一格,有很强的独立性,且自我意识较强。3.对于当前的政治社会态度两极化。大多数高知群体的开放意识和民主意识较强,有着强烈的参政议政的愿望,经常关注党的重要会议和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有部分人沉浸在自己学术领域中,追求更高的个人发展。4.思维方式既容易创新也容易批判。高知群体勇于突破条条框框,进行思维创新,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推动者和实施主体,是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弘扬者和创作主体。同时,他们不迷信权威,敢于对既有的理论、观点提出质疑,大胆地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
高校发展高知群体入党效果不佳,需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是高知群体本身不主动申请入党原因有哪些。二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吸引高知群体入党时哪些工作没有做到位。
(一)个人思维方式的狭隘削弱入党的积极性。近年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职称评聘等工作要求,都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大部分教师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能够被量化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而对于思想上的提升,政治上的进步,则呈现出消极、被动的思维态势。有部分高知群体把入党能够获得的现实的、直接的利益看得很重,认为如果入党能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会优先考虑。无论是被动、消极或是功利都是狭隘的思维方式,严重削弱其入党的积极性。
(二)个人价值观多元化影响入党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开放,利益群体的分化和所受教育经历的多元,使得高知群体思维主体化和个性化,行为市场化、功利化。加之缺乏对党的历史系统全面地学习,对国情、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也不够全面,使得高知群体入党的积极性降低。
(三)基层党组织欠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中,高校领导层面普遍重视此项工作,落实到基层,阻力就会变大。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认识到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工作中一旦出现阻力,就表现出畏难情绪,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推动高知群体入党。一是思想上的懈怠,认为高知群体真心想入党,在本科、硕士甚至读博期间就会加入,现在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况且多发展一个党员,会增加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量。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推动此项工作,发展入党工作方法陈旧,依然习惯于被动等待,加之平时党务工作者的工作量比较大,很难抽时间来思考到底如何有效开展此项工作。
(四)基层党组织建设较为薄弱。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而这些变化的速度却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一些基层党组织人、财、物方面缺乏应有的保障,工作力度不够,有些措施难以到位。当前信息技术融入党建工作中是时代趋势,党建工作也因此必然要进行改革创新,但部分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信息化对当前党的组织工作在内容、形态和团队建设上造成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做好高校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要有总体思路、要有具体开展工作的人员、还要有各项保障。
(一)把控好发展高知群体入党的总思路。1.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的总要求。高校党委要做好发展高知群体入党的队伍建设,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要把优化结构放在首位,有计划、有方法、有保障地完成高校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同时,要进一步确保教师发展成为党员的能力和素质,突出政治标准,将高知群体培养为优秀的党员,将高知群体党员培养为院、系负责人,确保高校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为校院两级“十四五”规划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坚持对高知群体“双规划”,把党员发展工作与学校的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相结合。高校对高知群体除了在学术科研上有引领外,在其思想方向上也应有引导,对其岗位的规划进行引路。在人才选拔、干部培养、职务评聘、评奖评优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精、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同志。政治素质高的体现就是追求政治进步、具有积极的入党意愿。学院在遴选系主任或者中心主任时,可以优先考虑担任过或者正在担任的教工党支部的支委,同时,基层党委要及时关注高知群体的生活困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用优厚的待遇、更高的岗位以及各种激励办法吸引高知群体加入党组织。3.坚持将谈心谈话作为重要方式。谈心谈话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方式,《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同样,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被借鉴到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思路,由“被动等待”变“主动出击”,将高知群体思想引导与其自身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他们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就开展经常性、日常性的谈心谈话,起到在政治上交心、业务上培养、生活上帮助的作用。4.坚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高知群体党员发展的工作方式。当前手机、电脑、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各级党组织应当与时俱进,清醒地意识到党的建设和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一方面从意识形态上占据“制高点”位置,要用“中国化的”“优秀传承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水平的”“正能量的”声音去浸染和感知高知识群体,引起高知识群体的思想激荡,有利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方法,将党的建设与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管理结合起来,体现党的建设的现代化水平。比如在党务工作、党员的发展培养、党的理论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党的组织生活等方面能够提升效率,减少疏漏,避免重复环节。5.坚持思政引导与实践服务相融合。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除了用宣传、授课等教育手段增强其入党的决心外,还要将思想政治引导融于实践,让他们在实践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进而增进情感认同。如与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开办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班,学习党的历史,加强政治理论素养;组织他们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使他们明白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身边的事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认清国情、社情,树牢“党是领导一切”的信念,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加强对党的全面认识。
(二)全员合力做好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1.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一马当先,起到带头引领作用,每名支委每学期至少联系1~2名高知群体人员,进行谈心谈话工作。谈话方式最好是面对面,谈话内容主要以关心、慰问,排忧解难、听取意见建议为主,把“话”谈妥,进而把“心”谈好,才能达到交流思想、共振共识的目的。2.发挥支委成员主体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党支部书记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督促党支部其他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因此,在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上,教工党支部书记应该承担起主体责任,主动联系高知群体,每年年底向党委述职汇报发展高知群体入党情况;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同样需要担负起发展高知群体入党职责,协助支部书记,做好相关辅助工作。3.发挥先进典型榜样引领作用。我党所树立的先进典型是有正能量和鲜活价值观的党员。基层党组织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先进典型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同时安排先进典型来到高知群体身边,发挥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古人云:“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先进典型的“贤”能够震慑人心,发挥引领作用,容易产生“榜样能行,吾亦能行”的心理认同和行为模仿。4.发挥离退休老党员的薪火激发作用。基层党组织可以组建院系离退休老党员志愿者群,老党员虽然退休但不褪色,虽然离岗但不离党,他们可以用平时空闲时间联系高知群体,用自身的薪火为党的事业继续发光发热,自身的社会价值也能得到体现。高知群体与离退休老党员在一起交流,彼此相互帮助,既能激发起高知群体入党的热情,又能对退休老党员进行关心和慰问,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工作方式。
(三)提供各项保障完成发展工作。1.联系保障及时。要建立高知群体教师(非党员)信息库,并安排专门人员及时进行信息更新。信息库包括两层信息内容:一是高知群体(非党员)的信息,如个人基本情况、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等。基层党组织重点关注新入职的拥有硕士以上学历青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开展联系对接工作,如果顺利将其领入发展党员程序中,信息可移出信息库。二是院系领导、支部成员、优秀教师党员、离退休老党员跟高知群体(非党员)建立联系后,将联系信息反馈给专门人员,专门人员统计后,可以量化联系的频率和效果,有助于基层领导做出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也确保联系到每一位高知群体成员。2.机制保障建立。根据高知群体自身特点,其发展培养机制有别于学生发展培养机制。对于高知群体,政治标准要“严”,发展程序要“活”,即递交入党申请的高知群体必须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高校教师,政治标准不能降低;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一递交入党申请书,可以立即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由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党校的集中培训可以变成指定学习内容进行自学,结业考试变成递交一份高质量的思想汇报,发展程序变得灵活。从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这段时间,鼓励高知群体在实践服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中受教育,分配一些学院工作或邀请高知群体参加支部扩大会议,将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同业务工作能力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入党教育培养考察方式。3.环境保障到位。基层党组织积极营造环境,可从两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一方面,美化办公氛围和提升教学科研条件,争取把教师党支部建设到教学、科研工作团队中,而且办公场所要有“红色内容”的布置宣传;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平台上设立专门的党建模块,宣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报道学院党支部开展的活动,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现实环境虚拟网络双管齐下,营造效果极佳的宣传氛围。4.经验保障落实。经常交流党建工作经验,有助于提升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水平。一是联系省内其他高校进行党建工作经验交流,积极探索发展高知群体入党的工作模式。二是邀请国内知名党建专家做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专题培训,拓宽基层领导的工作思路,加强理论储备,提升工作能力。三是鼓励各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形成特色亮点鲜明的党建经验。5.经费保障充足。充足的党建经费,是开展党建工作强有力的后盾。在各基层的党建经费中,可以专门划拨一笔经费用于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工作。该经费可以用于建设互联网党建平台,布置党支部会议室和教研室的红色文化墙,也可以用于党建知识培训、外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服务等活动费用,更可以表彰奖励在此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支部和联系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