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

2022-11-14 10:00安巧立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领导情况责任

安巧立

(舟山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浙江 舟山 316000)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即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职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为人事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等其他部门考核监督其经济职责提供参考依据,在我国现代审计制度体系中属于层次较高的审计监督制度。因其审计性质特殊、审计内容复杂、审计范围广泛等原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难度相对也较大。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在何时实施,审计范围应该如何界定,审计结论是否客观,审计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是否有监督机制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能否实现。目前在我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该项审计理应发挥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际完成情况;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以及效益情况);重大项目的投资、管理及收益情况;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各项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廉洁从业的遵守情况等。

(二)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用相对客观的审计成果对干部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增强人事组织部门和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准确度和透明度,既可以为人事组织部门选拔干部提供依据,也可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

其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强化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的思想意识,增强他们遵守和执行经济纪律的自觉性。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使政绩突出、廉洁自律的领导干部得到充分的肯定,违法违纪的干部受到查处惩戒,从而有效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履责和党风廉政建设。

再次,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促进企业科学决策、严格管理,切实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审计监督手段,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错误的、倾向性的问题苗头,并予以纠正,以避免问题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展,从而帮助企业完善监督管理和运行制度,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有效避免“前任走得潇洒,后任接得糊涂”“新官不理旧账”等不利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现象出现。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使前后任领导的工作交接更加清晰、连贯,使新上任领导更快了解并接受新的工作。

二、目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先离后审”现象普遍存在,审计监督滞后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调任后才会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即以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导,属于事后监督。这种“先离后审”的情况不仅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而且审计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因为监督滞后,导致难以及时纠偏,对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多数以旧领导已离任、新领导出于自身任期业绩考虑,瞻前顾后,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而不了了之,致使经济责任审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审计覆盖面窄,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系统不完善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般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审计理念仍然传统地局限在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以及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等情况,获取的审计证据往往以会计报表及有关账簿凭证为主,而未将领导干部的“三重一大”决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履职尽责情况、廉政建设等方面纳入审计覆盖范围,或者虽纳入审计范围,但未进行深入查证分析,致使审计过程和评价结果流于形式。而且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不细化、不具体、不完善,随意性突出,对责任的界定也不够准确,不能系统地、全面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使得审计结果的受用程度大大降低。

(三)对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界定困难

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就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出具体的责任界定,明确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是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或是领导责任。在责任界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所发现问题的性质、涉及资金的大小、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以及与干部本身履责情况的密切程度,是主观还是客观、是集体决策还是个人行为、是舞弊还是错误、是前任遗留问题还是任期内产生等等,审计人员要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确实比较困难。而且,在审计取证过程中,被审计对象往往不敢轻易在取证单签字,尤其是针对一些敏感的、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更是想方设法推脱责任,而审计人员可能会为了尽快取证,多数会采用妥协变通的方法,将问题模糊化、共性化,直接规避了领导干部的相关责任,导致在最终审计评价阶段,没有严格对照标准去核实领导干部的履责情况和责任界定。

(四)审计报告披露问题含糊中庸,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足

因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理解不透彻,审计观念仍局限在传统的财务收支上,导致审计报告内容比较单一,主要篇幅用于大量财务数据的陈述上,对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导干部履责问题却避而不谈,或者采用避重就轻、含糊其词的中庸方式,对问题的性质、负面影响的程度、经济责任的界定未做详尽披露。尤其是对即将受到重用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即使查出的问题再大,审计人员也会迫于各方压力,在审计报告中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简单地以执行、基本执行、未执行,或者好、较好、差来评价,对发现的问题缺乏具体量化的披露,导致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足。

(五)审计结果应用流于形式,成果反馈和监督不足

审后整改是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环节,是审计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都终结在评价环节,缺失了对审计意见的具体落实和整改情况的反馈和监督机制,在人事考核和奖惩方面往往也未将审计结果和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全面考量的范围。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很多国企单位往往是表面应付,整改不彻底,审计监督和问责机制也未能跟上。审计效用未能真正得到有效发挥,是典型的“审”与“用”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而且审计结果往往采用不公开披露的形式,除了委托方、审计机构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以外,其他相关各方均无法获取完整的审计结果,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压力,使得审计成果有效转化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能效性很有限。

(六)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

与普通的财务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更强、专业性更高、涉及面更广、审计程序更复杂、审计难度更大,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无论是业务技能方面,还是在沟通技巧方面的要求也更高。无论是国企内审人员,还是外部中介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大多是会计或审计专业,知识架构比较单一,且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甚至都不清楚经济责任审计究竟是要审什么,怎么审。审计时,审计范围及审计结果与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情况的关联度不高,因为他们往往只侧重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而对领导干部在管理职能方面的履责情况未给予关注或关注不够,致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心发生偏移。

三、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审计监督意识,加强任中审计

为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切实提高审计效果,降低事后审计的弊端,应加强领导干部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中审计具有更强的时效性,能尽早掌握其在任时的经济责任履职和廉洁自律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避免领导干部“带病离岗”“带病上岗”。在领导干部离任后,可以将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离任审计可以首先利用中期审计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部分未审年度进行补充审计,也可以重点针对中期审计发现的问题审查期后的整改情况。提倡任中审计和先审后离,不仅有利于提高干部整体素养,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和严格管理,而且减轻了审计人员在离任审计上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使他们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对领导干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经济责任评价,从而也保障了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二)扩大审计覆盖面,建立健全审计评价系统,提高审计质量

除常规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等内容外,需要与时俱进,扩大审计覆盖面,结合一些重大政策和规定的落实情况,重点审查领导干部在推进重大事项上以及各项制度的实际执行上是否存在重大问题,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全面审计评价系统,做到应审必审、凡审必严,全面、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果。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综合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注重科学性和全面性的适度结合,是明知故犯还是无意之失,是渎职还是失误,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标准化模板,需要结合单位地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立足宏观,着眼微观,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结合绩效评价、内控审计等方式方法,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领导干部做出评价。

(三)正确引用法律法规,对经济责任问题做出理性界定

审计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领导干部的职责入手,深入分析问题与领导干部的密切程度,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所发现问题的客观事实背景,保持审计的严谨性,在充分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款内涵后予以正确引用,对经济责任问题做出理性的责任界定,不能一概而论,模糊问题。同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需要获取相关的会议纪要、合同或协议等便于进一步责任认定的证据;若没有书面证据难以界定责任的,需要向领导干部本人或其他当事人进行调查取证,形成访谈记录,也可作为界定责任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切实保障审计结果的权威性

审计报告质量的好坏是审计工作是否称职最直观的反映。审计人员应转变观念,深刻理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内涵,不断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改进审计方法,秉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做到严格区分问题的性质、影响程度,立足事实,全面地、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履责情况,切实提高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五)实行审计结果公示及问责机制,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和整改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中增设审计结果的反馈及整改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同时,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让审计结果不再封闭。将审计结果公开公示,既是对审计部门和审计质量的考验和监督,也是约束和检验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审查出的问题迅速做出纠错处理的有力方式。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应积极落实整改的主体责任,加大整改督促力度,做到标本兼治,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同时将审计结果应用机制落到实处,对于德才兼备、严于律己的领导干部应得到提拔或重用,而对于发现的问题已影响领导干部任用的,应中止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下,审计成果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管理成果,经济责任审计才能真正成为权责对等、机制制衡的经济监督形式,从而有效降低国有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六)加强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有完备的财务管理知识、理解企业从事的业务和相关国家政策,还要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程序、强化风险意识,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已经延伸到了金融、资源利用、投资管理等诸多专业领域,审计人员需要评价领导干部在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转型等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方面的执行情况。为了应对日趋复杂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团队需要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问题,从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驾驭审计目标,支持审计结论。因此,整个审计队伍的建设需要内外兼修,审计人力资源必须得到科学的整合。对内,需对审计人员进行持续性培养,通过业务培训、宣传交流、以审代训等方式,不断夯实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丰富实战经验;对外,可以聘用法律、工程造价、IT技术等复合型专业人才,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加大对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效利用现代审计技术,真正实现对审计技术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审计效率。

四、结束语

本文对国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做了一定的研究。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其履职尽责、担当有为,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国有企业需要充分重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切实提升审计成效。

猜你喜欢
领导情况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