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静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统计局
我国基层经济统计,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成绩较为显著,通过统计结果可看出社会经济的状况。在新时代背景下,统计工作要求提升,社会公众利益的统计变得十分严格,统计工作模式几经发展,由事后总结式统计慢慢过渡优化,向事前预警分析转变。结合现实经验可知,基层经济的统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统计数据是分析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生产力与资源的调度。综上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细致落实好基层经济统计,意义重大。
结合近两年经济数据可知,当前经济总量核算相对复杂,原来的“分级核算”不再适用,已经转变为“下算一级”的核算模式,由省级统计机构核算,夯实了统一核算的基础。这种核算模式的转变,对基层数据质量要求严格,基层数据的真实性,影响着经济总量是否准确。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基层经济统计,落实好统计工作各项细则,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成为了重中之重。新的经济形势下,无论是经济内卷,还是大规模疫情防控,均增加了基层经济统计难度。为此基层统计需保障职能发挥,及时收集经济数据,分析研究经济波动,并找出背后客观规律,借此为现代化深入推进提供关键性数据参谋。
基层经济统计由多个环节构成,是由统计部门牵头,工作中采用可行的统计方式和稳妥的统计工具,实施经济发展状况统计与深度剖析。通过研究发现,每个地区的经济统计时间并不相同,每个时期的统计,都可推动社会的发展,为经济的平稳增长助力。在新形势下,需牢记经济统计的使命,提高统计重视程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作为重要的统计任务,基层经济统计重要性,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需罗列出众多经济数据,每一项数据都反映着基层的发展状况,与实际经济情况挂钩。基层经济的统计工作起到了晴雨表的功能,及时反映经济问题,从源头加以规避,避免出现大程度经济波动,阻碍社会的进步。另外,这些数据信息,也为经济决策提供了数据参考。研究表明,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涉及较多社会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均是决策依据,可影响民生方面的政策标准制定。
总结历史可以发现,社会经济在发展中,要经历多次有效调控,才能避免经济发展偏离轨道,早日达成计划目标。当基层经济出现问题,就需要依托调控和监管,使其回归到正轨。通过基层经济统计,可时刻监督经济发展问题,借助统计软件完成细致化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作经济数据统计报表,为决策提供支撑。实践工作中,需发挥经济统计调控监管的职能,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基层领导对基层经济统计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导致统计质量不佳,经济统计不受重视。这种不受重视,主要体现在对统计工作始终抱有不严谨的态度,错误认为统计就是笼统估计,不必花费较大精力去实践统计工作。甚至有些干部以应付的态度实施基层经济统计,数据不仅严重失真,还会形成误导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基层工作中,统计人员身兼数职,难以专注于统计任务,给统计造成了阻碍,对统计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现实中,因统计专业人才缺乏,所以导致实践中统计分析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精准。新形势下,经济统计作用显著,基层经济统计任务的实施,对人员专业度要求高。不仅要有扎实的调研、 统计能力,还要掌握分析、计算等有效方法,明确基层经济统计操作环节的有关基础知识,并熟知法律法规,掌握延伸性知识。只有这样的统计人才,才能确保基层经济统计质量,提升统计的效率和价值。但现实情况却是,这类高端统计人才缺乏,统计基本为兼职工作,不仅没有专业人才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数据差错较大。地方统计机构中,上述情况同样严重,人员配备严重不足,面对繁重的统计任务,人员的主动性降低。此外,人员的学历低,实战经验不足,专业培训跟不上等,使基层统计人员综合能力难以提升。
基层经济统计执行难度高,想要保障统计质量,健全的统计制度是合理支撑,不容忽视。进行基层统计时,为保障统计数据精准,需寻找可靠制度保障,制度完善统计制度,借此规范人员行为。但在实际统计中,执行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较难指导基层经济统计。与此同时,单位由于能力有限,统计工作科学性不足,让统计分析脱离了实际。尽管存在规章制度,但离真正去落实还有较大距离。由于落实程度较低,经常会形成统计信息不实或者基层统计可靠性较差的情况,基层经济统计权威一再被挑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基层经济统计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部门不配合,导致“数据孤岛”难破除的棘手问题。基层经济统计中,当相关部门向群体广泛征收数据时,因为意识上认识不够,多数群众和企业会抵触,不愿提供真实数据。一些部门也经常性拖延,以“来函取数”等比较常见手段阻碍统计数据的收集,部门配合度不高,使收集的数据不及时,缺少精准性和完整性。此外,部门联动性的欠缺,导致年鉴数据不连续,出现了不准确等现象,严重弱化了基层经济统计成果。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基层统计工作内涵丰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如果缺失了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也就是缺少了决策的数据依据,会直接影响经济的总体规划。基层经济发展阶段,需发挥统计的重要职能,重视统计工作,强化领导者的意识。在工作实践中,可加大设备与统计技术的投入,提升基层经济统计的智能化程度,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减少错误的出现。作为领导者,需重视统计的落实情况,对基础经济统计抱有积极的态度,促进基层经济的发展。同时,保障足够经费支撑,从技术、资金、人员不同侧面给予支持,夯实基层经济统计可持续的基础。转变工作态度、方法,关注统计的工作氛围,通过氛围建设将该工作落到实处,营造良好工作作风,规避统计上的弄虚作假,提高统计的权威性。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微信、QQ等深入沟通,多举办交流会和有效的人员培训课,借助上述渠道,为人员提供参考性强的文件资料,确保人员形成科学的统计工作认知,了解基础统计重要性。
前文介绍发现,基层统计制度缺失,会影响统计数据精准性。为此需在基层经济统计中,不断健全统计制度,借此让统计规范性提升,保障好统计的真实成果。研究发现,现有的规章制度中还有短板存在,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为此需有效弥补制度上的短板,打破诸多的限制。实践环节中,制度的设立与完善需结合实际,明确员工的职责,只有职责分明的统计环境,才能促使统计顺利实施。为保障工作质量,提高统计数据精准度,需要确立追责制度,在此前提下规避统计易存在的错误,提升基层统计有效性。结合现实经验可知,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想要保障效果,应得到有效的监督,监督是统计任务执行的前提,也是根本保障措施。实践环节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现有制度将形同虚设,促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让统计质量下滑。基层经济统计中,为确保支撑统计的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发挥出实际效用,需在监督管理制度中增设监督举报机制,形成全面监督局面。对于监管不力的部门,要通过奖惩机制进行提醒,使员工更有积极性,在合理化机制的保障下,提升基层经济统计实效性。
目前,在基层的统计队伍中,存在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为了改善现状,保障统计工作质量,可通过加大培训、壮大统计队伍和鼓励新技术学习等方式,优化统计队伍结构,提高统计质量的同时,确保基层统计的推进。基层经济统计中,涉及的要素较多,其中统计人员素质影响颇为深远,可决定统计工作的实施效果,应高度重视。但从现有情况看,统计团队的业务水平有限,素质还亟待提升。正是因为如此,在后期经济统计时,需善于抓住重点,重视业务素质的提升,消除统计能力弱的影响。现实中,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首先,加大定期培训力度。人员素质提升需花费精力和时间,不能一蹴而就,为此需制定周全且长期的培训形式,鼓励人员系统学习统计技能和方法,形成统计业务素养,为基层统计提供保障。在培训的过程中,为保障效果,催化统计人员积极性,应从实际出发,可结合实践案例该先进的统计方法、统计工具和技术教给员工。确保员工在培训期间可形成丰富统计知识体系,提升统计的应对能力。另外,在培训期间,还需注重观念的引导,让人员树立终身学习、为统计事业奉献的观念,积极应用新理念在统计实践中强化自身的业务素质,保障统计真实水平。
其次,科学扩大统计团队。结合实际工作所需,合理引进统计人才,可借助福利待遇提升、精神激励措施,不断吸引年轻人加入,借此充实统计队伍,普遍提高统计队伍的人员素质。统计人才招聘的时候,可适当抬高门槛,精挑专业对口的人才,并对应聘者能力综合考虑,确保人员的职业道德、统计技术双达标。与此同时,重视责任感的培养,形成良好统计氛围。
最后,掌握统计新技术、方法。基层统计实践中,新技术是重要保障,人员素质的提升与新技术的掌握密不可分。由具体实践了解到,基层经济统计指导作用强,包括的环节众多,无论是统计的资料收集,还是最终报告的编写均十分复杂,操作难度较高。为了确保经济分析质量,发挥统计基础环节的优势,提升统计数据科学性,要深刻把握统计新技术,提升统计质量和效率。想要达成目的,可从以下几点出发:(1)借助技术获取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实效性。具体实践中,采用真实和相对完整的经济数据,可依靠稳妥的信息挖掘手段,借助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最新数据采集,借此提高市场灵敏度,获得可信赖的基层经济数据,对后续工作提供保障。(2)应用有效的数据评估体系。以电量增长趋势分析为例,通过评估所用电量增长态势,可判断出工业企业生产力情况及未来变化,确保数据不失真,让经济决策有所借鉴。(3)提升报告质量,确保指标制定的可行性。在具体实践中,可鼓励人员应用性价比最高的程序分析数据,围绕数据问题提出相应见解,在此前提下直观了解经济新发展,保障统计报告时效性,借助合理化措施,推动统计工作开展,消除不良隐患。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的基层统计,需合理强化人员素养,发挥统计事业中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通过人员素质提升,保障统计工作的质量,发挥基层经济统计优势。
基层经济统计中,为保障理想效果,提升统计工作效率,需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消除部门沟通间的阻力,强化部门沟通效果。基层经济统计中,会涉及较多的部门,部门间的默契配合,是工作衔接的保障,可提升统计质量。但现实工作中,经常出现配合程度较低的情况。正常执行统计任务时,会出现其余部门不配合,甚至刁难的情况,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以年鉴编写为例,在年鉴编写过程中,需汇集大量部门数据,而有些部门为了敷衍统计工作,往往提供虚假数据,造成年鉴质量不达标。为了改善此类情况,要打破各部门隔阂,形成统计良好氛围。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搭建完整工作体系。各部门间需明确目标,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在合作机制中,加强沟通与互助,积极配合统计工作,确保数据提供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其次,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可通过微信等网上办公渠道,提高沟通的效率,减少沟通交流阻碍。通过培训或组织部门联合办公方式,提升人员对基层经济统计的认知水平,明确配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消除现实工作阻碍,在顺畅的工作机制中,促使基层经济统计发挥效用。基层经济的统计工作,具有较强实践价值,影响着社会生产力与资源的调度,所以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基层经济统计作用显著,新形势下该项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但仍然有提升空间。针对现存的问题,在后续工作中可通过统计人员素质提升、完善相关统计制度、促进统计工作部门沟通的方法,提升基层经济统计效率。确保统计质量的同时,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