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霞 青岛市即墨区招商促进中心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推广实施的背景之下,各级预算单位都面临着会计核算工作内容与模式调整的挑战。从现实角度来看,社会生产与公共财政收支密切联系,所以会计预算与财务核算的工作压力较大。新标准提出后会计从业者应该重新审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基于二者的衔接、平衡,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提供保障。
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经过多次变革,其内容方面的历次变更都以符合国情、适应需要为根本原则。2010年会计准则提出,政府会计体系也因引入预算会计再次发生了变革。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持续推动政府制度革新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政府的现代化治理,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明确指引,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财政价值奠定基础。
2019年1月1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掀起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浪潮。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分为两项内容,其一是《政府会计准则》;其二是《政府会计制度》。在实践中,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除了上述两项以外,还包括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执行补充或衔接规定。
与原有制度体系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多个方面都做出了调整,在推动政府会计改革以及持续方面更具优势,更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情况不难发现,新旧制度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方面有着明显区别,无论是科目设置与处置还是报表撰写、会计信息处理等都不相同。相比行政事业沿用的会计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还体现在适度分离方面,既要求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职能适度分离,又要求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在职能上的适度分离。
新《政府会计制度》使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对政府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极为深远。从现实角度来看,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推动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的重塑重构,基于“适度分离”和多要素相互衔接的要求,财务会计核算进入了新的篇章。不仅如此,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支持下,我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工作制度趋向统一,这种新格局的诞生无疑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使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得到增强,更让财务会计职能性和预算会计功能性得以丰富。总体来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政府财政资源应用管理提供了保障,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而且,该制度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统筹兼顾,也展现出极强的综合管理优势,在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支持下,单一预算会计的劣势被消除。此外,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也为组织运营和经济活动开展方面的安全风险防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可强化风险控制与内控管理,能让预算单位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效益创造和会计信息规范处理。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会计领域的重要分支,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新《政府会计制度》落实后,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和联系性更加受人关注。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关系密切,虽然二者之间有着诸多差异,但仍然存在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的关系。所谓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相互协调,主要是指二者在会计要素方面的协调性,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相互补充,则体现在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方面。在实践工作当中,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需要基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协调开展,二者的处理结果都能用于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信息,前者反映财务信息而后者则反映预算执行信息。此外,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衔接的关系,这种衔接体现在数据信息共享和针对性规划控制两个方面。
相比较而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有着极大区别。从定义上来看,财务会计属于企业会计,是为满足企业决策需要而开展的经济管理活动,需要对已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核算和监管;而预算会计则不同于企业会计,具有非营利性特质,是面向政府预算资金的经济管理活动。在实践工作当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会计责任、会计要素、会计基础、会计主体以及处理要素等多个方面均有不同。以会计核算基础为例,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则是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需要设计供产销环节,而预算会计的核算过程则只需考虑收入和支出。此外,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工作报告方面也同样有着较大差异。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以后,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撰写财务报告,而预算会计人员则需要编制决算报告。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横空出世,使会计发展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变得更加明确。在实践工作当中,预算会计在资金处理的前期管理中运用较多,但预算执行追踪方面存在缺失;而财务会计则与之相反,它在会计执行追踪以及财务预算会计结果落实方面的监管质效相对较高。结合实践不难发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存在许多平衡问题,在事业单位的收入核算方面两种不同的会计方式表现出较大差异;同样,支出核算方面二者也存在不小差异,收支会计核算方面的差异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衡。为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要求,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的平衡性需要得到加强,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不仅能优化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又可以促进会计体系发展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为此,在切实保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衡的过程中,可落实如下方法。
上文提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一大变化就是要求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这种分离并非是让二者“分道扬镳”,反而是在保证二者职能协调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双方关系平衡性的有效方法。所谓适度分离,就是保持二者功能的适度分离,让这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既能各自发挥效用,又能合力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整体质效。事实上,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已呈“各司其职”之态,二者应该在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原则、账务处理模式、会计科目体系建设等多方面进行适度分离,保持相对独立性。
为强化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予以坚实的制度保障。比如,建立“三双”制度体系,以双功能、双报告和双基础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在实践工作当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功能需要被分别展现,二者互补不打扰;开展会计工作时,财务会计应基于财务五要素开展实践,而预算会计应基于预算三要素开展实践。这样一来,两种不同种类的会计作业形式会被有效区分,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上有出入,将保证会计核算分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核算基础的适度分离中,必须做好交叉元素考量。此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计核算方式的选用必须结合实践。比如,基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核算财政拨款收入;基于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核算基础)核算质量保证金。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完成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会计核算整体质量、真实反映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明确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和预算收支情况良好措施。
推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的相互衔接,也同样是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保持两种不同类型会计平衡的关键。从现实角度来看,报告以及会计要素是让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保持联系的重点,即便两种会计核算都需单独完成,但会计工作体系却未能完全独立。在这一方面,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相互衔接可通过报告补充的方式实现。比如,保证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相互填充,提高会计主体的信息核实处理质效,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实用性。
1.平行记账
保持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相互衔接,可实时平行记账。应用这种记账方法时,需要将财务会计内容引入预算会计,以便在会计核算中保持二者的有效衔接和信息共享。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运作,都需要经过财务核算,但在部门预算管理之中,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内容只有两项,其一是现金收入业务;其二是现金支出业务;除此之外的所有会计项目都需要经由财务会计核算。对于具体操作环节,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强调核算类目以及核算方式的选用科学性。比如,财政拨款(国库直接支付)就需要依托于预算会计核算,银行存款方面的会计核算也是如此。从现实角度来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相互衔接,必须保证会计核算时二者同时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当对超出预算管理现金收付业务范围的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无须经由预算会计处理,只要完成财务会计核算即可,此方面内容主要是指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的资金。
2.相关关系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相互衔接,还应该表现在维持报表相关关系方面,强调报表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将切实保障二者平衡。在实际作业环节,会计工作人员应着力展现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决算报表)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质量得以提升,也让会计报表展现出更强的情况反馈和决策辅助价值。事实上,两种会计报告的内在关联主要与使用要素的内在逻辑关联相关,两种会计核算工作的科目设置存在差异但细究即可发现,许多时候只是同一事项在财务会计以及预算会计中拥有不同的列示科目。所以,两份报告之间拥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这种联系合乎逻辑也成为会计衔接的有力保障。不仅如此,在编制会计核算报表时,不同会计形式下的报表编制需求不同但也能表现出衔接价值。在实践工作当中,行政事业单位可利用特定的会计报表,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体系连接,能以报表信息为载体展示二者关系。比如,“净资产与资金结余差异调节表”就可用于保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衔接,可发挥调节作用,能够对预算余额以及财务实现盈余情况、二者调整过程进行如实反映。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引发了会计核算内容变化、政府投入资金的加强核算、特定项目会计核算规范(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财务报表结构体系改革和资产计价入账管理革新,更在事业单位会计“大账”之中引进了基建数据,并在折旧(固定资产)以及摊销(无形资产)核算方面引入了“虚提”。如今,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量持续加大,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到实践中,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辅助人工已成常态。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保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衡也应该从这一方面着手。
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着力改变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工作模式,将重复性高的琐碎业务移交给会计软件,进而将高素质会计人员应用到更加适合的地方,为保证两种会计的平衡关系做好准备。实践中,各单位应通过优质人才和智能化手段共同构建“双功能”模式,为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和相互衔接做好充足准备。此时,应着力开发信息化、一体化工作平台,开发不同的会计功能模块,以信息网络、会计处理软件和计算机为载体,保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互动,而且,相关单位还可以实现自动办公系统与信息化会计工作平台的有效连接,为保证信息采集全面性、准确性、连续性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协同性提供保障。此外,为推动智能化手段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衡方面的合理运用,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人机交互实效。此时,政府会计人员需不断提升自己,通过定期参与专业培训、专项训练或持续深造,保持工作能力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还应该着力培养同时掌握信息技术与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基于智能化手段的会计核算技术创新、会计工作体系革新奠定基础。对于各单位而言,加强智能化手段应用可从根本上提升财务会计以及预算会计工作效率,能真正保证二者共享、相互衔接,更能基于差异模块保证适度分离。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为我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使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更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质量得以增强。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实现不同会计类型之间的有效平衡,兼顾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离、衔接,更应该强调平衡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