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翊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四川作为我国中西部核心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四川自贸区更是成为我国打开西部的窗口,刺激四川经济增长,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西部面向世界的窗口,四川自贸区的不断优化升级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带有着独特的意义。贸易便利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简化贸易流程,缩短贸易通关时间,提升贸易效率,并针对贸易链所涉及的环节提供便利化服务,从而达到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贸易流量。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优化能刺激外贸进出口的增长,而四川自贸区也在抓紧提升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自贸区环境,围绕贸易链,在通关流程、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税收等环节提供便利化服务。本文从运输创新、税收便利、通关优化、金融创新等方面阐述四川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做法,并对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我国便积极探索和开拓自贸区的发展与建设,先后建立了三批自贸区,并逐步形成“1+3+N”的雁阵引领趋势,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自贸区的建立是我国在贸易领域上的大胆迈步,陈爱贞和刘志彪充分认可自贸区的建设,并通过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设促使我国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得到极大提升,更为优化的贸易环境吸引外商投资,提升了贸易流量。同时还有助于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新发展。谢谦认为自贸区作为我国新格局发展背景下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是我国在贸易领域对标国际高标准、适应国际发展需要的试验田。伴随着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也有学者通过对自贸区的定量分析,证明了自贸区建设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正面影响。殷华和高维和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分析发现“制度红利”促使上海经济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都得到显著提高。张军等从双重差分的动态视角,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自贸区的设立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对破解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聂飞从贸易便利化与投资便利化视角对沪津闽粤四个自贸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自贸区是否对制造业结构起升级作用,并得出自贸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优化制造业的发展。贸易便利化是当下优化贸易效率的重要工具,成为国际贸易领域频频讨论的话题,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成为学者们探讨的问题。彭羽和陈争辉在对上海自贸区的投资贸易便利化研究中,结合了国内外现有的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及上海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以市场准入、商贸环境、基础设施和政府效率为一级指标,下设6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构建了一套评估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王珍珍和甘雨娇从“单一窗口”建设、口岸通关管理模式、通关一体化机制改革、通关机制四个方面对沪津闽粤四地自贸区的贸易通关便利化的发展提供思路。李盾通过对湖北自贸试验区及三大片区的研究,提出要继续推进和完善监管信息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强化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信息共享。
四川自贸区挂牌四年来,充分发挥临江、临空、临铁的优势,协同发展,从具有奠基性的高位开局到具有引领性的全面布局再到稳定性的发展格局,实现“三步式”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其内陆核心腹地的引流作用。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省GDP 48598.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8%,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081.9亿元,是2017年的1.75倍。截至2020年6月,四川自贸区新设企业超过13.5万家,其中包含1317家外商企业,注册资本累计超过1.5万亿元。不断创新制度,加快完成159项改革试验任务,制定“45条”措施支持自贸区的改革,为全国自贸区的建设提供8项可复制的成果经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港铁”协同、“港铁空”协同、陆海内外联动,加快铁、水、空的互联互通。四川自贸区正不断利用自身的“三临”优势,充分整合天府、青白江、川南三大片区资源,加紧对外开放,实现对内引领对外开放的作用。
四川自贸区作为内陆自贸区,充分发挥临水临空临铁的“三临”优势,不断在金融服务、运输服务、税收服务、通关服务等方面,做出便利化尝试。
“自贸通”是四川贸易区首创的综合金融服务,围绕“融资、降费、服务”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自贸通”主要向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便利化服务。融资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四川自贸区推行的“自贸通”就在融资上为企业提供便利,通过信息共享和专家评审的机制,为相关企业的融资进行审核,解决企业轻资产及无抵押的难题,实现便捷式融资。同时,该项便利化服务还体现在国际结算上。由成都银行对“自贸通”的相关企业进行国际结算费用的减免,在外汇及相关贸易结算中给予优惠降费,极大地减轻企业成本。此外,“自贸通”还为企业免费提供境外交易方的资信情况,帮助企业降低境外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截至2019年,“自贸通”已为60余家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9400万元,进出口结算量达到1551万美元,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近400余万元,便利企业发展,助力企业大胆“走出去”。
作为以铁路枢纽为核心的自贸片区,青白江铁路片区依托临铁的优势,围绕中欧班列不断创新,提供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从而降低国际班列成本,推动铁路货物运输发展。2017年底,在成都与新疆两地海关、铁路部门的联合下,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正式启动,这一便利化措施极大降低了铁路运行的成本,加快了铁路发货速度,提升了重载率。根据国际标准,一列中欧班列列车必须满41节集装箱后才能发行,这便会增加等待货物时间,减缓了货物发行速度。青白江铁路片区联合乌鲁木齐铁路及海关部门,开启集拼集运模式,采取内外贸货物同列运输方式,有效提升发货速度,整合班列资源。由新疆发行的外贸货物将替换送至新疆的内贸货物,或以加挂的形式搭便车,班列不需等满41箱外贸货便可发行,极大缩短了发车时间,加快了货物运输速度。为了该模式能有效实施,两地海关通力合作,缩小了海关监管单元,允许中欧班列内外贸货物混运混编,两地铁路部门联合制定班列回程捎货试运方案,开展补轴补货作业,推动班列舱位、代码及资源的共享。同时还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两地海关、铁路部门对货物的信息相互共享,提前读取和传递,完善货物的监管。
集拼集运模式便利了四川自贸区及新疆地区,做到了降本增效,有效地整合资源,释放班列运能。既加快四川自贸区货物发行速度,也带动新疆的发展,顺应了当前货物运输小批量、高频率的趋势,让中欧班列不仅服务于外贸,还服务于内贸。在新模式运行下,中欧班列重载率提高了8%,成本也下降了10%,进一步提升了铁路运输的竞争力。
为了解决生产型出口企业退税效率低问题,川南临港片区创新制度,大胆尝试,推出了“生产型出口企业退税前置”新模式,将原来的“事后”审核推前至“事前”,加快了税务审核速度,提高退税效率,解决企业退税慢问题。制约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最大的点是函调。以原有的退税流程,退税部门之间的信息核查与函调反馈需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导致退税过程缓慢,制约了企业资金回笼。而自贸区推出的退税新模式将申报退税后的审查工作提前进行,企业申报退税后,税务机关便能根据事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不需要发函调查,省去函调等待周期,有效提高退税效率,方便了企业资金上快速回笼。同时自贸区还设立了“出口退税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核查。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与共享,有效地对企业原材料情况进行审核,对企业出口退税情况做到严格监管,高效退税。
措施推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一、二、三类企业最快5个工作日便能退税。除此之外,为打造退税高速通道,自贸区还推行全程电子化、退税贷等服务举措,退税服务的不断便利优化了区内的营商环境,加快退税办理效率,有利于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激发企业生产活力。
2017年8月,四川自贸区正式上线国际“单一窗口”。作为将贸易运输、口岸检验监管等环节有效连接在一起的公共服务平台,四川单一窗口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正推动着外贸进出口的发展,提升了贸易便利化程度。四川“单一窗口”业务范围现已涵盖全省通关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口岸监管和相关贸易部门所需的贸易单证及电子信息,通过数据的共享与即时传递,完成贸易通关流程,基本能满足进出口外贸企业的业务办理需求,极大方便了企业业务办理。此外,“单一窗口”在建设上,充分融入四川地方特色应用。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进出口货运保险,涵盖航运陆运空运三种运输方式,以更为优惠的保费,保障货物进出口,为企业降低货运成本。除了运费险外,还提供AI速译、全球撮合家等系列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遍历需求,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川自贸区单一窗口上线后,不断优化企业贸易流程,提升贸易效率,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切切实实地为提供便捷化服务,提升了企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截至2019年底,已有5015家企业在“单一窗口”平台完成注册,平台的业务处理量也达到951万票,每日处理业务量平均在4.7万票以上。通关花费时间较2017年压缩了超30%,企业通关成本降至原来的七成。
一要继续完善“自贸通”的服务能力,打造有四川自贸区特色的金融服务形象。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围绕企业发展特点提供更为个性化、人性化的金融产品,简化融资手续,充分让企业享受融资的便利性。通过对企业信用评价及供应链企业等多方面评估,在企业资质审核上制定更为灵活的标准,加快资金放款速度。继续发挥“自贸通”的作用,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持。二要充分学习国内外自贸区在金融服务上的经验,加快学习上海在金融开放上的可复制经验,结合自身状况,逐步放开金融管制,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入驻,加速金融产业集聚,鼓励商业银行与外资投资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外资进一步激活自贸区活力。三要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做出金融创新。每个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都有所侧重,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方面侧重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及资产配置,广东自贸区则侧重于大湾区建设,围绕大湾区构建金融服务创新,福建自贸区则利用两岸优势,以两岸金融为核心,打造金融创新。四川自贸区作为内陆自贸区,是面向西部的重要窗口,有着临江临空临铁的“三临”优势,坐拥中欧班列及长江航线。故笔者认为四川自贸区在金融创新上应围绕物流运输行业,通过对“金融+物流”探索与创新,打造自身金融优势,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金融措施。
四川自贸区要继续发挥临空、临铁、临水的优势,积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物流体系的建设,以四川自贸区为核心,对周边地区起带动性作用。首先,在检疫通关等环节上要进一步优化,通过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合作,共同商议检疫审批标准,相关检验信息和海关信息互通互认,以达到通关效率的提升,简化运输过程中的海关检疫流程,加快货运运输速度。另外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在信息申报、单证手续等方面实现中欧班列国际统一标准,减少因标准的不同而产生贸易成本。其次,要继续加大和完善中欧班列“数字化”的建设,结合物联网信息技术,进一步对车、箱、货全程的信息监控,将货运运输信息实时更新;在口岸进出手续和租箱手续上采用全程线上办理,加快办事效率和减少成本消耗。最后,结合中欧班列运输,拓宽贸易产业链上的服务,如金融、保险、报关服务等配套业务。要加大中欧班列的配套服务,解决企业在资金、保险等方面的顾虑,以更为完善的配套服务,引导企业选择中欧班列。让完善的中欧班列一体化服务成为四川自贸区的活招牌。
一要加快完善“单一窗口”的衍生特色服务,打造四川自贸区地方特色口岸。充分利用好“单一窗口”的数据流动能力和企业用户聚集优势,上线供应链金融、贸易供应链等高端服务,利用现有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打造一条更为完善的贸易进出口服务链、产业链,让企业不仅能享受贸易的便利化,还能享受到贸易链上的各项服务,降低企业搜寻成本。二要加快“单一窗口”推广,让更多企业运用并享受到“单一窗口”带来的贸易便利化,给企业带来便利化的同时也提升政务部门工作效率。同时也要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完善窗口建设,丰富“单一窗口”内容,做到申报流程一次解决、通关手续一次提交、贸易业务一次解决的便捷式服务。三要推进“单一窗口”的国际化建设,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共同制定较为统一化、标准化的国际“单一窗口”标准,在页面操作、业务办理、单证格式等流程上能相互认证,减少因要求不统一或操作的不统一而产生数据交换困难等问题。
四川作为中欧班列的核心支点,要充分利用好中欧班列在互联互通方面的作用,加大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搭建能相互共享的贸易信息交流平台,以贸易信息平台获取商品信息,以线上支付,线下借助中欧班列的特点快速运输,实现贸易的互通。另外,要加强对三大片区的定位分析,形成产业集聚,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带动不同片区的发展,再通过三大片区之间的互通互建,从而达到协同发展。在制度创新上要敢于容错,积极向国家层面争取权利,从税收、资金结算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不断创新便利化举措,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