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 新宁县财政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其单位内部的控制目标,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落实和不断完善,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完善的过程。其主要也是对单位内部的日常活动进行日常的管理,对于单位内部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转和财务管理等工作的规范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来说,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的建设等方面还较为薄弱,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此以往,不仅仅对事业单位乃至国家的资金安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相关单位领导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起来,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以使得整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达到新的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构成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提高自身的信息质量安全,有利于相关政策规定能够进一步落实,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有效地保证国家资产的安全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由财政部门进行拨款,因此,如何能够很好地利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地保证单位内部的各项项目活动和支出按照相关规定有序进行,做好支出收入的记录,避免财务资金支出的随意性,这样从源头上保障了资金的完整性。
二是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事业单位中,难免有个别部门或者个人利用自身职务之便投机取巧,而内部控制建设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尽可能地杜绝相关工作人员做假账等情况,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
三是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建设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职责还是为社会服务,积极完善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内部控制建设可以很好地让人民群众对单位内部工作进行监督,以进一步提高内部建设管理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提高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
现阶段,我国较多事业单位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位,其制度所能够规定和控制的范围较为狭窄,致使相关制度规定容易成为摆设,难以发挥其实际的作用。具体主要是在其单位内部,不同领域的职能不同,因此其对于内部控制的制度也不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建设好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由其他财务规章制度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替代,难以对内部控制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仅仅是流于表面,限制其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没有统一进行内部控制的标准和依据。另外,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而致使内部控制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较为常见,且近期内在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如相关业务的控制流程过于简单、不够规范,相关单位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固定资产等情况。虽然一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或者是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面上,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一定的作用,甚至有部分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消耗的成本过高,不利于提高单位的整体运行效率,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缺乏积极性。这些都间接表明了其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要进行完善。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设过程中,日常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是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甚至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与单位内部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其后果对于事业单位的控制和管理是不堪设想的。而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落实情况来说,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日常的管理工作强度不大,与工作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致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难以进一步落实。另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执行、落实也不是很到位。尤其是针对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由此可见,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管理手段,但是在具体的实际过程中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而是致力于财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忽视其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还有的单位为了进一步控制成本问题,选择将信息建设工作进行外包,以减少自身的工作量,这更致使单位内部员工难以察觉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甚至可能会导致外包的信息化建设系统设计并不能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反而降低了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针对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评价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还较为单一,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缺乏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意识,对其认识程度不足,长此以往,较多员工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内部控制评价,致使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二是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缺失,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较为单一,仅仅是局限于财务部门的工作员工,并对其相关管理内容、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缺乏对于单位整个运行能力进行评价的配套制度。三是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健全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但是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步骤,执行力度不够,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甚至有的员工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对于整个内部控制的流程都不是十分了解,难以发挥内部控制的评价的职能作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四是内部控制评价的监督机制也不是十分完善。部分工作人员仅仅是注重事后的评价,而对于事前、事中的工作流程缺乏一定的跟踪评价,也阻碍了内部控制评价流程的正常开展。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基础,要求单位内部各组织部门、员工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按照既定的分工执行工作。然而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主要是其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岗位的设置不够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体系不是很完善,致使员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业务流程不是十分完善,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信息沟通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制约了内部控制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内部控制工作岗位的设置也不合理。部分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单独设立内部控制部门,反而将其认定为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导致在业务开展的流程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效果并不是很好,缺乏必要的交流,进一步导致内部控制规范不够到位。甚至有部分事业单位由于自身原因,而出现部分员工不合理的兼岗行为,相关职务并没有进行合法的分离。这样的职责交叉、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就可能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三是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往往较为重视各项资金的管理控制,而却忽略了对于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这样也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整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的基础,有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才能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按照既定的方向进一步得到落实。基于此,单位全员应当对其充分重视起来,以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的独立性。首先,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的制度,制定好科学的内部控制构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在切实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运营情况制定与之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单位的相关战略要求,不断优化、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业务的流程,对于项目开展的流程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其内部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细化和跟踪,以进一步落实好相关规定,并不断加以完善,将其作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对单位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跟踪,以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逐渐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最后,要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各个岗位员工的职责和要求,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工作质量。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对于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也逐步进行完善,因此,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按照相关规定强化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以进一步落实好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实现在单位的长足发展。而在此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内部控制工作提升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相关领导人员更应当加倍重视起来,尤其是在新时期下,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因此,事业单位也相当积极加大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建设,转变自身传统、守旧的观念,加大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一是要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平台,作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稳定保障,以能够很好地满足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需求,实现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双倍提升。二是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内部控制流程过程中去,严格规范好内部控制的流程,增强对于业务处理的透明性。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更清晰地明确其内部控制的具体流程和关键点,对相关问题能够及时地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三是能够较大程度地优化其内部控制管理的内部环境,使得相关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更好地受到群众的监督,发挥其内部控制自身的职能作用。
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有效地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后续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以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效率,优化单位内部控制流程,以便于相关领导人员能够更加了解单位的运行状况。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首先,要强化单位内部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评价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工作环节中去,提高自身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水平。其次,优化内部控制评价的制度。要强化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的多样性,使其从原来的单一的活动向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转变,将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再次,还要强化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力度,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评价制度与单位实际运作脱节。最后,要不断优化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制定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流程,详细地规定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规范统一的评价流程,以避免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既定的内部控制评价规范开展相关的内部评价工作。此外,相关人员应当做好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落实评价工作、对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当明确追究其责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岗位职责不明确已逐渐成为影响内部控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甚至有可能进一步阻碍到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连续性和长远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单位领导人员要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明确地分工和安排,例如,可以通过平常业务的性质和功能类型对岗位进行具体的划分,并进行适当的放权,给予重要部门领导人员一定的职能权利,有利于进一步组织、管理好内部控制工作。例如,在内部控制工作的设计和安排方面,需要有组织和相关人员的保障,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部门,以能够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整体的规划,落实好相应的步骤和职责,以防止有员工推诿的现象发生。其次,要规范好相应的流程问题和处理手续,确保按照相应的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办事,对于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如在资产管理、建设管理、收支管理和预算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对其岗位和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不同岗位之间职权分明,不能越权管理,避免内部控制工作要依靠其他部门进行开展,给部分员工谋求私利。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作,同时也相互制约,共同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证其内部相关项目、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并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从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出发,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质量低、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以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发挥自身的效用,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