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玉,何 辉
(张家口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高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幼儿舞蹈编创能力培训时,提升其舞蹈赏析能力是必要的内容。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舞蹈欣赏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幼儿舞蹈的动作技巧等专业知识,还能在欣赏时真正感受到幼儿舞蹈所展现出来的风格特色。能够在舞蹈欣赏中,逐渐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幼儿舞蹈动作中,让自己的内心与所欣赏的舞蹈表演进行深度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幼儿舞蹈的创作意图,体会幼儿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蕴,对幼儿舞蹈产生独特的审美评价。在学前教育专业欣赏的舞蹈作品中,主要以幼儿舞蹈为主,舞蹈作品要从审美意义和教育性几个方面共同衡量,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品鉴审美能力。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作品欣赏,要从下面四个方面深入:第一,要注意幼儿舞蹈的艺术形象设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塑造视觉和听觉享受;第二,幼儿舞蹈作品的主题要正面积极,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对幼儿的情操产生陶冶作用,能够引导幼儿向往美好;第三,幼儿舞蹈的内容、情感表达要适应幼儿的年龄、心理和生活实际,舞蹈形式要简单,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第四,关注幼儿舞蹈的取材,进一步启示自身的幼儿舞蹈创编。如自然界的动植物、日常生活礼仪、肢体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还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舞蹈表演。幼儿舞蹈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群舞等等,舞蹈风格大多以民族舞蹈和现代自娱性舞蹈为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包括幼儿心理学,然而在具体的幼儿舞蹈的编创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受当下社会审美情趣和市场的影响,编创一些与幼儿心理不符的舞蹈作品。这些与幼儿生活、情感缺乏衔接的舞蹈作品,不利于儿童理解其主题含义,而且在学习的时候也缺乏兴趣,表演起来也很难对幼儿产生心灵上浸润。在幼儿舞蹈的编创方面,更注重最后的舞台效果,对于幼儿学习时的感受缺乏关注。舞蹈作品的编创也更成人化,幼儿的感受反而容易被忽略。这些成人化的幼儿舞蹈作品的编排或许能够获得家长的认可,然而长时间的训练,很容易扼杀儿童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从而无法达到幼儿舞蹈教学的最初目的。
所以,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心理成长特征。所以,在舞蹈编创的教学内容方面,不能忽略幼儿心理需求,要通过舞蹈教学激发幼儿的舞蹈学习热情,启蒙幼儿对舞蹈艺术的敏感度,让幼儿对舞蹈感兴趣才能为后续教育工作打下重要基础。另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作后所面对的幼儿年龄较小,每个阶段的幼儿心理特点都不一样,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区别,舞蹈教学和舞蹈作品的编创也要以此作为基础,在幼儿舞蹈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要考虑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特点,既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又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方面,要全面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编创的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幼儿舞蹈编创教学前期,很多学生因为缺乏经验,大多会对现成的舞蹈作品进行模仿,舞蹈动作、表情方面会有雷同痕迹。所以,教师在舞蹈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和谐的、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将他们自己对幼儿舞蹈的理解表现出来,即便有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客观评价,以激励为主,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舞蹈是一门很重视实践的艺术,学生只有饱含热情,才会在幼儿舞蹈的编创中不断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展示出来,为以后幼儿舞蹈的编创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教师在幼儿舞蹈编创的教学初期,也要从兴趣开始,在舞蹈赏析的教学阶段,就要通过观看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如幼儿舞蹈的主题、风格、技巧等,以及幼儿舞蹈的动作特征和表现形式等。从而进一步研究幼儿舞蹈编创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逐渐引起学生对幼儿舞蹈编创的热情,为将来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做准备。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幼儿园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幼儿园的舞蹈教学活动,从实际工作中感受不同的幼儿舞蹈对于幼儿教育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幼儿的情感,增加接触机会,也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情感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对幼儿舞蹈编创教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幼儿舞蹈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探究活动,幼儿在舞蹈实践活动中去感受舞蹈动作、主题、风格等带来的情感冲击。所以,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编创能力更是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训练,学生结合幼儿舞蹈理论知识,跳出对现成舞蹈作品的模仿,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幼儿舞蹈的编创能力。舞蹈教学实践需要在幼儿园与幼儿长时间接触,从而观察幼儿的行为、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通过与幼儿的接触来真正了解他们对于外部事物的关注点和舞蹈的兴趣度。比如,大多数幼儿都喜欢小动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要从幼儿角度,去认识自然界的动物,感受各种动物的动作变化,从而演化为丰富的肢体艺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和肢体动作去模仿小动物,从而将与幼儿贴合的动作、表情、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用生动的表演来刻画舞蹈形象,表达舞蹈的主题思想。
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拓展固然重要,但是专业的理论基础夯实也不可或缺。例如,学生对幼儿舞蹈的选材和表达形式要以幼儿的心理特征为依据,舞蹈和音乐的选用和编创也要结合幼儿舞蹈表演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在主题的选择上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避免太过深奥。要形式简单,动作灵活,充满活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儿童舞蹈题材,动作和节奏方面要设计出适合幼儿特点,要从幼儿自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创作探讨,让编创的幼儿舞蹈无论从心理需求,还是动作细节等方面,都要符合幼儿的舞蹈审美需求。而这些都离不开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理论基础,更离不开扎实的舞蹈艺术知识。深厚的理论知识积累再加上具体的实践经验,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提供丰富的想象力,助力他们编创出更多具有新意的幼儿舞蹈作品。
在高校的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对于幼儿舞蹈的编创提出不同的创意,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地完善学生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幼儿舞蹈的编创教学实践。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学生担任组长,各组分别编创不同风格、主题和形式的幼儿舞蹈作品。然后,各组学生再互相进行评论,不断将各组编创的舞蹈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前教学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成品幼儿舞蹈作品进行改编练习,选择一些比较简短的、节奏单一的音乐旋律,配上适合幼儿身体特点的舞蹈动作,再加上表情和舞蹈队形的改变,形成简单的幼儿舞蹈。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提升了课堂氛围,又丰富了学生的舞蹈教学技能。
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对幼儿缺乏理解,并难以达到共情的境界,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对幼儿的身心和思维产生好奇,从而加深对幼儿舞蹈的理解,引发舞蹈创作灵感。另外,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观看成品幼儿舞蹈,还要多带领学生聆听幼儿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试着用生动的舞蹈形象和动作来展示幼儿歌曲中所表达的欢快情感,从而丰富自身的幼儿舞蹈教学创编实践经验。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对幼师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层面也更加下工夫,力求能够满足岗位要求。因而,结合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开展实践,从各个层面全面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发挥出自身卓越的水平,为幼儿舞蹈教学发展贡献力量。我们也相信,在广大高校的协同发展和不断创新之下,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水平会产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