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珊珊
(江苏开放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教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和模仿的方式与途径。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角度看,音乐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发与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知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能直接或者间接开发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其他多种智能。那么,在高校学前音乐课程中,如何培养提高学前专业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我国高校学前音乐课程培养体系又面临哪些现实问题,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问题。
基于音乐对幼儿启蒙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学是每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多数幼儿园都会在日常教学中纳入儿歌、童谣等内容,由教师弹钢琴,幼儿们跟着或唱或跳。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会教给幼儿们一些和音乐相关的知识,鼓励他们尝试演奏一些迷你或自制的乐器,举办音乐主题班会等,激发孩子们的天性,以及对音乐的兴趣。这就对幼儿教师们的音乐功底提出较高要求,若未曾在学校学习音乐课程,就很难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因此,音乐素养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音乐课程对整个学前教育专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音乐可以为教师和幼儿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来看,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脑部发育还不成熟,往往很难和教师之间形成有效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在和幼儿沟通时加入辅助手段,像肢体动作、口哨等。借助特定的音乐,可以让幼儿教师和孩子们形成旋律上的共鸣,产生一定的情绪变化,配合身体有节奏地律动,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拉近两者间的距离。若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们就应该将音乐课程和幼儿心理学密切结合。最后,音乐教学有助于增强幼儿教师们的人格魅力,提升他们的亲和力,让幼儿在和他们的相处过程中产生亲切感,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关注的热度与日俱增,很多非师范院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很多人往往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理想,老师又是一个相对理想、体面的工作。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本来并不喜欢这门学科,只是家里硬逼着报考的。很多本科高职类院校为了应付国家教育部门对于考证的要求,将原本应该和理论课并重的专业技能课重新调整,大幅的增加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前音乐课程缩水相当严重。笔者对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校生展开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接受过专业系统相关音乐学习的人数占84.38%,还有部分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系统的学习,占比15.62%。虽说大部分学生接受过相关音乐方面的学习,但在学习态度上却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以后无非就是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课,不用太过认真也能应对。
学前音乐教育大部分依赖于幼儿教师,教师是否接受过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至关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音乐课程一般包括声乐、钢琴、舞蹈技能、舞蹈创作编排、钢琴即兴伴奏等。拿钢琴来说,很多学前专业的学生在之前是没有任何音乐概念或者音乐知识的。但由于课程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往往很多任课老师会忽略这一点,上课直接就教学生怎么上手弹,乐理知识也讲授较少,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乐理问题,可能问得全班同学一头雾水。声乐学习则需要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很多同学根本就不知道正确的发声方法,想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时间把声乐练好必须多加练习,可是很多同学一下课就不知所踪。在技能课考试前经常会有一种现象,同学们扎堆突击练习钢琴、声乐和舞蹈。专业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考核内容只不过是学生掌握了多少音乐知识,能唱弹几首大曲子。至于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究竟被培养了何种能力,在考核中很少体现。教师一味地强调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就包括音乐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音乐是一门综合能力较强的课程,而现在普遍的培养方案都是分模块进行的,每学期学习的内容很少或没有融合起来,长期下来容易造成贪大求全,什么都不精。
很多本科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了能给以后的就业创造更多的竞争机会和有利条件,除了在校学习技能课外,还花钱去培训、报考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最常见的属音乐舞蹈类。单就音乐类来说,主要分为钢琴和声乐考级。这类社会音乐考级最大的特点是考试曲目固定,只要熟练地练习几个月,参加一场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一般就能拿到证书,级别越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社会音乐考级的意义在于推广和普及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一味地追求考证,而不长期广泛地学习音乐,就更谈不上提升音乐素养。为了考级拿各种技能证书,花钱在校外培训机构下大力气学,几年下来除了考级那几首曲子能弹能唱下来,其他的曲子很难驾驭。
在调查问卷中,56.25%的人认为当前教学及相关硬件设施不到位。大多数高校都能做到每班配备钢琴或电钢琴占总比93.75%,但仍有少数高校没有做到每班配有钢琴或电钢琴,占总比的6.25%。这些差异更多的来自高校对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规模。钢琴在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进行钢琴教材教学,真正用钢琴来进行一节完整的幼儿歌唱活动教学少之又少,有些高校教室里的钢琴常年成了摆设。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功能部教室里,英文字母卡片、交通工具卡片、数学卡片、拼音生字卡片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音乐教学方面的材料却很少甚至没有。很多民办高校里虽然打着特色专业、艺术课程、音乐课程的名号,但实际大多使用的是主题课件。这种课件的最大特点就是课程是编排好的,老师只需要在电脑上打开课件,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动作,包括动画、图谱、音乐。学生做一次还好,多次之后就成了机械、被动式学习了。由此,学生谈不上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情境的变化。老师备课由于课程已经预设好,学生们谈不上学习兴趣,更别说专业化教育教学了。
对学前专业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可见,多数学校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有着非常大的随意性,包括课程设置偏离原有目标、课程目的不明确、课程数量不统一等。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幼师生一周开展几节音乐相关课程,一节占21.88%,两节占到了56.25%,三节以上占到了21.87%。大多高校一周的课程内,有两节音乐相关课程占比超过半数,占比较大。但实际开展情况大多都是以音乐活动表演之类或是主题课件的模块性内容,内容也较为死板。不少学校在音乐课程设计和实际需求间并不相符,在理论知识讲解、演奏技巧教授上都缺乏一定的计划性,缺乏清晰的学习主线。在设置课程时也未能注重音乐和幼儿教学相结合,不能实现学生将自身音乐能力转化到对幼儿音乐教学的水平上,即使学生自身音乐能力再强,在面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也会出现水平和能力不相符的情况。音乐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人生起很大的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如果不将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一定的标准或者高度,那就谈不上幼师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本科和高职院校相继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有欠缺。应随着社会和教育的需要进行调整,前期应对学生的相关音乐课程基础知识进行了解与巩固,而不是一味地去强调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学前教育专业与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知识技能掌握的培养目标应是不同的。拿本科四年制的学生来说,学习钢琴声乐四年,直到大二下学期才开始学习如何进行儿歌的即兴伴奏,到大三实习时,一首简单的儿歌都弹得磕磕巴巴。儿歌需要即兴弹唱,弹唱时手跟不上口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除了基础和必要的学科之外,还应该加强音乐教育,尤其是儿歌即兴弹唱、儿童舞蹈编排、即兴儿歌创编等实用性课程的课时需要加长,为以后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学前音乐教育培养体系中应强调本专业学生与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层次的不同,不能过度盲从各种音乐考级。考级的目的是普及和推广音乐文化、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在单位招聘展示环节时,不能单凭一纸证书来证明自身的音乐素养。除了在学校学好必备的专业技能之外,应该培养自身对音乐的兴趣,只有从兴趣、本意出发,方得始终。如果把该学的东西没学好,仅为追求一张证书,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末倒置。
在学前音乐课程中,除了最基础的钢琴教学外,还应增加一些音乐道具或者乐器,让学生接触更多新鲜的音乐。例如彩色的手鼓、拇指琴、尤克里里、铝板琴等能够吸引学生的乐器或者玩教具。归根结底,教育不仅体现在高校教师与学生身上,作为这些学前专业学生将要面对的受众——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是直线型的,是通过对于物体直接感知的。颜色艳丽的器乐或者教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学习音乐才能感兴趣。对事物的关注度越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会更加长久。手鼓类的打击乐尤其能够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拇指琴、尤克里里之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音色亮丽,更能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达到幼儿音乐学习的目的。因此,多样化的音乐教学设施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高校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乐器。这也是高校学前音乐课程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掌握基础弹奏之后,专业教师还可以用合奏的方法,让学生自发或者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使各种乐器配合起来进行乐曲的创编,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应多以直观物化的教学器材来教授学生音乐知识,而非机械填鸭式的主题课件或者主题活动。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发现,音乐相关课程教学方案组成中,教研室的比例为28.13%,各班老师比例为84.38%,主题学习教材占62.5%。主题性音乐活动和常规性音乐活动开展较多。而针对幼师生功能部室活动区来说,音乐教学活动和单元性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较少。对此,应当让更多的高校学前教育教研人员参与到幼儿园一线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去,对学前音乐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教学环节中增加活动区的音乐活动。如,为幼师生专业教师增加活动区及音乐教具的投放量。单元性音乐活动教学应更注重综合形式,不仅是内容的综合,更重要的是音乐自身的综合,即在单元内(如两到三周),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围绕某个音乐要素,综合听、说、唱、跳等音乐实践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音乐教育学习实践活动。
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培养体系的建立,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开展教学,更关乎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需要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理清思路,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学前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发现教学与实践的差距,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希望学生在入职前就能达到幼儿园教学的需求和水平,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注释:
①胡水静.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②肖梦妮.幼儿音乐素养的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